一种垂直下压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23209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3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垂直下压机构,包括:支架,设置于支架上的相对的两组联动部件;每组联动部件包括:驱动板,且两组联动部件的驱动板相对设置;一端与驱动板铰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固定在支架上的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件铰接;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轨和与滑轨配合连接的第二连接件,滑轨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铰接;垂直下压机构还包括驱动两组联动部件的驱动板相对靠近或远离的驱动装置和与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的下压板,两组联动部件的驱动板相对靠近或远离时能够带动下压板上升或下降。该垂直下压机构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增大下压作用面积且使压力均匀作用在被压物体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垂直下压机构
本技术涉及下压设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垂直下压机构。
技术介绍
在汽车制造行业,电控产品的测试及组装生产过程中,都需要用到垂直下压机构。现有技术中的下压机构包括手动下压、气动下压。其中,手动下压机构结构简单,但是作业员长时间使用易疲劳,而且手动下压机构力无法量化控制;气动下压机构无法准确控制下压机构的行程及速度。而且,现有的下压机构下压作用面积比较小,被压物体受力不均匀。综上所述,如何增大下压作用面积且压力均匀作用在被压物体上,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垂直下压机构,该垂直下压机构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增大下压作用面积且使压力均匀作用在被压物体上。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垂直下压机构,包括:支架,设置于支架上的相对的两组联动部件;每组联动部件包括:驱动板,且两组联动部件的驱动板相对设置;一端与所述驱动板铰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固定在支架上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铰接;固定在所述支架上的滑轨和与所述滑轨配合连接的第二连接件,所述滑轨沿着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铰接;所述垂直下压机构还包括驱动两组联动部件的驱动板相对靠近或远离的驱动装置和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的下压板,所述两组联动部件的驱动板相对靠近或远离时能够带动所述下压板上升或下降。优选地,上述垂直下压机构中,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通过同一铰接轴与所述驱动板铰接。优选地,上述垂直下压机构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的丝杆,其中一组联动部件的驱动板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另一组联动部件的驱动板与所述电机相对固定。优选地,上述垂直下压机构中,所述电机为伺服电机。优选地,上述垂直下压机构中,所述驱动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穿过所述驱动板上的通孔的水平导向轴。优选地,上述垂直下压机构中,所述水平导向轴的数量为多根。优选地,上述垂直下压机构中,所述第二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下方。优选地,上述垂直下压机构中,每组所述联动部件中所述滑轨、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数量均为两个。应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垂直下压机构时,当需要下压板下降时,可以利用驱动装置驱动两组联动部件的驱动板相对远离,此时驱动板带动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均移动,以使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第一连接件固定在支架上,因此只有第二连杆驱动第二连接件沿着滑轨下滑,进而实现了第二连接件和下压板的下降,实现下压。当需要下压板上升时,可以利用驱动装置驱动两组联动部件的驱动板相对靠近,此时驱动板带动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均移动,以使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第一连接件固定在支架上,因此只有第二连杆驱动第二连接件沿着滑轨上升,进而实现了第二连接件和下压板的上升,实现上升。由上可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垂直下压机构使用下压板下压,下压板的作用面积较大,被压物体受力均匀。使用驱动装置进行驱动,降低人工操作程度,可以防止作业员疲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垂直下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夹具体与框架装配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在图1-2中:1-第二连杆、2-滑轨、3-第一连杆、4-驱动板、5-水平导向轴、6-支架、7-伺服电机、8-丝杆、9-下压板。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垂直下压机构,该垂直下压机构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增大下压作用面积且使压力均匀作用在被压物体上。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和“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成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的垂直下压机构包括支架6、两组联动部件、驱动装置和下压板9。其中,两组联动部件设置在支架6上,即两组联动部件均安装在支架6上。每组联动部件均包括驱动板4、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1、滑轨2、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其中,滑轨2设置在支架6上,即滑轨2固定安装在支架6上,并且滑轨2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第二连接件与滑轨2配合连接,即第二连接件能够沿着滑轨2滑动。第一连接件固定在支架6上,第二连接件能够沿着滑轨2在竖直方向上滑动,并且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上下分布。第一连杆3的第一端与驱动板4铰接,第一连杆3的第二端与第一连接件铰接。第二连杆1的第一端也与驱动板4铰接,第二连杆1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件铰接。两组联动部件的驱动板4相对设置,驱动装置能够驱动两组联动部件的驱动板4相对靠近或远离。下压板9与两组联动部件的第二连接件均固定连接,两组联动部件的驱动板4相对靠近或远离时能够带动下压板9上升或下降。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1之间具有夹角,并且每组联动部件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位于该组联动部件的驱动板4的背离另一组联动部件的驱动板4的一侧。应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垂直下压机构时,当需要下压板9下降时,可以利用驱动装置驱动两组联动部件的驱动板4相对远离,此时驱动板4带动第一连杆3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杆1的第一端均移动,以使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1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第一连接件固定在支架6上,因此只有第二连杆1驱动第二连接件沿着滑轨2下滑,进而实现了第二连接件和下压板9的下降,实现下压。当需要下压板9上升时,可以利用驱动装置驱动两组联动部件的驱动板4相对靠近,此时驱动板4带动第一连杆3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杆1的第一端均移动,以使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1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第一连接件固定在支架6上,因此只有第二连杆1驱动第二连接件沿着滑轨2上升,进而实现了第二连接件和下压板9的上升,实现上升。由上可知,应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垂直下压机构时,使用下压板9下压,下压板9的作用面积较大,被压物体受力均匀。使用驱动装置进行驱动,降低人工操作程度,可以防止作业员疲劳。两组联动部件的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1共同形成X连杆,使得整个垂直下压机构下压更加稳定和平滑。进一步地,上述垂直下压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垂直下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6),设置于支架(6)上的相对的两组联动部件;每组联动部件包括:驱动板(4),且两组联动部件的驱动板(4)相对设置;一端与所述驱动板(4)铰接的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1);固定在支架(6)上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杆(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铰接;固定在所述支架(6)上的滑轨(2)和与所述滑轨(2)配合连接的第二连接件,所述滑轨(2)沿着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杆(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铰接;所述垂直下压机构还包括驱动两组联动部件的驱动板(4)相对靠近或远离的驱动装置和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的下压板(9),所述两组联动部件的驱动板(4)相对靠近或远离时能够带动所述下压板(9)上升或下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垂直下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6),设置于支架(6)上的相对的两组联动部件;每组联动部件包括:驱动板(4),且两组联动部件的驱动板(4)相对设置;一端与所述驱动板(4)铰接的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1);固定在支架(6)上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杆(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铰接;固定在所述支架(6)上的滑轨(2)和与所述滑轨(2)配合连接的第二连接件,所述滑轨(2)沿着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杆(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铰接;所述垂直下压机构还包括驱动两组联动部件的驱动板(4)相对靠近或远离的驱动装置和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的下压板(9),所述两组联动部件的驱动板(4)相对靠近或远离时能够带动所述下压板(9)上升或下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下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3)和所述第二连杆(1)通过同一铰接轴与所述驱动板(4)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颉闫晗张言方唐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