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管束式除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2029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3 2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管束式除尘器。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除尘效果好、水雾分离充分的管束式除尘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管束筒体、导流筒和多个旋流装置,管束筒体在脱硫塔内沿竖直方向设置,多个旋流装置沿竖直方向并排设置在管束筒体内,相邻两个旋流装置之间通过导流筒连接,管束筒体的底端开设有烟气入口,管束筒体的顶端开设有烟气出口。旋流装置包括分离器、增速器和旋流器,增速器设置在分离器下方,旋流器设置在增速器下方,分离器的底端与增速器的顶端连通,旋流器的顶端与增速器的底端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管束式除尘器
本技术涉及烟气脱硫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管束式除尘器。
技术介绍
目前,脱硫塔脱硫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烟气进入吸收塔后不经过除雾装置对烟气中的雾气进行净化,而是直接与喷淋塔上部喷淋的浆液进行反应,由于雾气中含有大量的烟尘、岩尘、煤尘、水泥尘和其它混合尘等微尘颗粒,会降低烟气净化效果差,过多的微尘颗粒的积累影响设备正常工作,无法充分除去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大大降低烟气的净化效果。而相关技术中会在吸收塔中安装平板除雾装置或屋脊式除雾装置,但是烟气通过此类装置时会出现乱流的情况,无法对烟气中的雾气和微尘颗粒进行充分分离和净化。针对相关技术中脱硫塔内的除尘效果差、水雾无法充分分离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除尘效果好、水雾分离充分的高效管束式除尘器。本技术高效管束式除尘器,其中,包括管束筒体、导流筒和多个旋流装置,所述管束筒体在脱硫塔内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多个旋流装置沿竖直方向并排设置在所述管束筒体内,相邻两个旋流装置之间通过所述导流筒连接,所述管束筒体的底端开设有烟气入口,所述管束筒体的顶端开设有烟气出口,所述旋流装置包括分离器、增速器和旋流器,所述增速器设置在所述分离器下方,所述旋流器设置在所述增速器下方,所述分离器的底端与所述增速器的顶端连通,所述旋流器的顶端与所述增速器的底端连通。本技术高效管束式除尘器,其中所述旋流装置还包括下沿组件,所述下沿组件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喇叭形筒状结构,所述下沿组件的顶端开口直径大于底端开口直径,所述下沿组件设置在所述旋流器下方,所述下沿组件的顶端与所述旋流器的底端连通。本技术高效管束式除尘器,其中所述分离器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喇叭形筒状结构,所述分离器的顶端开口直径大于底端开口直径。本技术高效管束式除尘器,其中所述增速器都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喇叭形筒状结构,所述增速器的底端开口直径大于顶端开口直径。本技术高效管束式除尘器,其中所述旋流器包括中轴和多个螺旋叶片,所述中轴套设在所述导流筒外部,所述中轴的外侧设置有多个螺旋叶片。本技术高效管束式除尘器,其中所述螺旋叶片与所述导流筒之间的夹角为20°至25°。本技术高效管束式除尘器,其中所述导流筒包括上层导流筒和下层导流筒,所述上层导流筒的底部套设在所述下层导流筒的顶部内。本技术高效管束式除尘器,其中所述上层导流筒的顶端设置有喷淋装置。本技术高效管束式除尘器,其中所述管束筒体为圆筒状结构,所述管束筒体的内壁光滑。本技术高效管束式除尘器,其中所述导流筒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中空圆柱形结构。本技术高效管束式除尘器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技术在管束筒体1内设置有多个旋流装置,每个旋流装置又包括分离器、增速器和旋流器,在分离器、增速器和旋流器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在管束筒体的内壁表面形成一个旋转运动的液膜层,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气体中分离出来的细小雾滴和微尘颗粒在与液膜层接触后被捕悉,从而完成对脱硫塔内雾滴和微尘颗粒的清除,低压降、高效率。多个旋流装置的设置,能够对雾滴和微尘颗粒进行多级清除,通过对通过旋流装置中旋流器转速的控制,可对不同粒径的雾滴和微尘颗粒进行针对性清除,具有良好的除尘效果。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高效管束式除尘器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高效管束式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高效管束式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管束筒体1、导流筒7和多个旋流装置2,管束筒体1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圆筒状结构,管束筒体1的内壁光滑,通过脱硫塔内的固定装置对管束筒体1进行固定,多个旋流装置2沿竖直方向并排设置在管束筒体1内,相邻两个旋流装置2之间通过导流筒7连接,导流筒7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中空圆柱形结构,管束筒体1的底端开设有烟气入口,管束筒体1的顶端开设有烟气出口。如图1所示,旋流装置2包括分离器3、增速器4、旋流器5和下沿组件8,旋流器5用于保持气流在管束筒体1内的均匀分布,增速器4用于减小阻力提升气流的旋转和移动速度,分离器3用于将不同粒径的雾滴从烟气中分离出去。分离器3和增速器4都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喇叭形筒状结构,分离器3的顶端开口直径大于底端开口直径,增速器4的底端开口直径大于顶端开口直径,分离器3的顶端开口的边缘贴紧管束筒体1的内壁,增速器4的底端开口的边缘贴紧管束筒体1的内壁。增速器4设置在分离器3下方,分离器3的底端与增速器4的顶端连通,旋流器5设置在增速器4下方,旋流器5的顶端与增速器4的底端连通,下沿组件8设置在旋流器5下方,下沿组件8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喇叭形筒状结构,下沿组件8的顶端开口直径大于底端开口直径,下沿组件8的顶端与旋流器5的底端连通。如图1所示,旋流器5包括中轴9和多个螺旋叶片6,中轴9套设在导流筒7外部,并与导流筒7的外壁连接,中轴9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多个螺旋叶片6,螺旋叶片6与导流筒7之间的夹角为20°至25°。导流筒7包括上层导流筒和下层导流筒,下层导流筒的横截面的直径大于上层导流筒的横截面的直径,上层导流筒的底部套设在下层导流筒的顶部内,喷淋装置设置在上层导流筒的顶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喷淋装置为喷淋头。本技术在工作过程中:经过增速器4加速后的气流高速旋转向上运动,气流中的细小雾滴和微尘颗粒在离心力作用下与气体分离,并向管束筒体1的内壁方向运动,而高速旋转运动的气流迫使被截留的细小液滴在管束筒体1的内壁表面形成一个旋转运动的液膜层,从气体中分离的细小雾滴和微尘颗粒在与液膜层接触后被捕悉,实现细小雾滴和微尘颗粒从烟气中的脱除。在工作过程中,管束筒体1中的液膜层会捕悉接触到其表面的细小液滴,尤其是在增速器4、分离器3以及叶片6表面的过厚液膜,会在高速气流的作用下发生“散水”现象,大量的大液滴会从叶片6表面被抛洒出来,在叶片6上方形成液滴层,气流穿过液滴层的过程中细小液滴被捕悉,大液滴变大后跌落回叶片6表面,重新变成大液滴,从而也能够实现对细小雾滴的捕悉。气体旋转流速越大,离心分离效果越佳,捕悉液滴量越大,形成的液膜厚度越大,运行阻力越大,越容易发生二次雾滴的生成,因此需要设置多个旋流装置2,各旋流装置2分别在不同流速下对雾滴进行脱除,保证较低运行阻力下的高效除尘效果。本技术主要应用于脱硫塔内含有大量液滴的饱和净烟气的处理,烟气的特点是雾滴量大,雾滴粒径分布范围广,烟气包括浆液液滴、凝结液滴和微尘颗粒,其除尘效果主要是去除浆液液滴和微尘颗粒。本技术高效管束式除尘器,在管束筒体1内设置有多个旋流装置2,每个旋流装置2又包括分离器3、增速器4和旋流器5,在分离器3、增速器4和旋流器5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在管束筒体1的内壁表面形成一个旋转运动的液膜层,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气体中分离出来的细小雾滴和微尘颗粒在与液膜层接触后被捕悉,从而完成对脱硫塔内雾滴和微尘颗粒的清除,低压降、高效率。多个旋流装置2的设置,能够对雾滴和微尘颗粒进行多级清除,通过对通过旋流装置2中旋流器5转速的控制,可对不同粒径的雾滴和微尘颗粒进行针对性清除,具有良好的除尘效果。喷淋装置的设置能够对设备进行自清洗处理,保证设备的清洁和正常工作。在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管束式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束筒体(1)、导流筒(7)和多个旋流装置(2),所述管束筒体(1)在脱硫塔内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多个旋流装置(2)沿竖直方向并排设置在所述管束筒体(1)内,相邻两个旋流装置(2)之间通过所述导流筒(7)连接,所述管束筒体(1)的底端开设有烟气入口,所述管束筒体(1)的顶端开设有烟气出口,所述旋流装置(2)包括分离器(3)、增速器(4)和旋流器(5),所述增速器(4)设置在所述分离器(3)下方,所述旋流器(5)设置在所述增速器(4)下方,所述分离器(3)的底端与所述增速器(4)的顶端连通,所述旋流器(5)的顶端与所述增速器(4)的底端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管束式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束筒体(1)、导流筒(7)和多个旋流装置(2),所述管束筒体(1)在脱硫塔内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多个旋流装置(2)沿竖直方向并排设置在所述管束筒体(1)内,相邻两个旋流装置(2)之间通过所述导流筒(7)连接,所述管束筒体(1)的底端开设有烟气入口,所述管束筒体(1)的顶端开设有烟气出口,所述旋流装置(2)包括分离器(3)、增速器(4)和旋流器(5),所述增速器(4)设置在所述分离器(3)下方,所述旋流器(5)设置在所述增速器(4)下方,所述分离器(3)的底端与所述增速器(4)的顶端连通,所述旋流器(5)的顶端与所述增速器(4)的底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管束式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装置(2)还包括下沿组件(8),所述下沿组件(8)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喇叭形筒状结构,所述下沿组件(8)的顶端开口直径大于底端开口直径,所述下沿组件(8)设置在所述旋流器(5)下方,所述下沿组件(8)的顶端与所述旋流器(5)的底端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管束式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3)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喇叭形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修全王士华魏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北清环科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