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风、壳体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1807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麦克风,装设于电子装置的壳体内,所述麦克风包括外壳及设置于的所述外壳内的麦克风振膜,所述外壳上开设有正对所述麦克风振膜的拾音孔,所述麦克风还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内开设有第一导音管及第二导音管,所述电子装置的壳体上开设有第一进音孔及第二进音孔,所述第一导音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进音孔及第二进音孔,所述第二导音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导音管,所述第二导音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拾音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还提供设置有所述麦克风的壳体,以及设置有所述壳体的电子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麦克风、壳体及电子装置
本技术涉及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麦克风、设置有所述麦克风的壳体及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手机、平板电脑、便携式媒体播放器、数码相机等电子装置均应用到麦克风。如手机一般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麦克风,所述手机的壳体上对应每一麦克风开设有一进音孔,所述进音孔直接连通所述麦克风的拾音孔。由于所述进音孔的孔径较小,因此,所述进音孔容易被灰尘堵塞,影响麦克风的音频品质,且也不方便清理所述进音孔内的灰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稳定的音频品质,且方便清理灰尘的麦克风、设置有所述麦克风的壳体,以及设置有所述壳体的电子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麦克风,装设于电子装置的壳体内,所述麦克风包括外壳及设置于的所述外壳内的麦克风振膜,所述外壳上开设有正对所述麦克风振膜的拾音孔,所述麦克风还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内开设有第一导音管及第二导音管,所述电子装置的壳体上开设有第一进音孔及第二进音孔,所述第一导音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进音孔及第二进音孔,所述第二导音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导音管,所述第二导音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拾音孔。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壳体,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麦克风,所述麦克风包括外壳及设置于的所述外壳内的麦克风振膜,所述外壳上开设有正对所述麦克风振膜的拾音孔,所述麦克风还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内开设有第一导音管及第二导音管,所述电子装置的壳体上开设有第一进音孔及第二进音孔,所述第一导音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进音孔及第二进音孔,所述第二导音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导音管,所述第二导音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拾音孔。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麦克风,所述麦克风包括外壳及设置于的所述外壳内的麦克风振膜,所述外壳上开设有正对所述麦克风振膜的拾音孔,所述麦克风还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内开设有第一导音管及第二导音管,所述电子装置的壳体上开设有第一进音孔及第二进音孔,所述第一导音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进音孔及第二进音孔,所述第二导音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导音管,所述第二导音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拾音孔。本技术提供的电子装置通过在壳体的外表面开设有相互间隔的第一进音孔及第二进音孔,所述连接块的第一导音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进音孔及第二进音孔,所述第二导音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导音管及所述麦克风的拾音孔。当所述第一进音孔、第二进音孔或第一导音管内有灰尘或异物时,可以采用软质细丝杆从第一进音孔或第二进音孔插入,经第一导音管后自所述第二进音孔或第一进音孔伸出,从而将灰尘或异物从所述第二进音孔或第一进音孔排出;或者采用高压气体吹所述第一进音孔或第二进音孔,从而使灰尘或异物从第二进音孔或第一进音孔排出,且采用高压气体吹所述第一进音孔或第二进音孔时,部分高压气体能从所述第二进音孔或第一进音孔排出,而不会将高压气体全部吹到所述麦克风振膜上,使所述麦克风振膜的气压减少,从而保护所述麦克风振膜不被损坏,并且方便清除灰尘或异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沿II-II线的部分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第六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第七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沿IX-IX线的剖视图。图10是本技术第八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第九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沿XII-XII线的剖视图。图13是本技术第十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沿II-II线的部分剖视图。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100,其包括一壳体20及设置于所述壳体20内的一麦克风40,所述壳体20的外表面间隔地开设有一第一进音孔202及一第二进音孔204,所述麦克风40包括一外壳42、设置于的所述外壳42内的一麦克风振膜44,以及一连接块46,所述外壳42上开设有正对所述麦克风振膜44的一拾音孔421,所述连接块46内开设有相互贯通的一第一导音管462及一第二导音管464,所述第一导音管462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进音孔202及第二进音孔204,所述第二导音管464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导音管462,所述第二导音管464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拾音孔421。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装置100是智能手机。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装置100可以是平板电脑、便携式媒体播放器、数码相机等。本技术提供的电子装置100通过在壳体20的外表面开设有相互间隔的第一进音孔202及第二进音孔204,所述连接块46的第一导音管462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进音孔202及第二进音孔204,所述第二导音管464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导音管462及所述麦克风40的拾音孔421。当所述第一进音孔202、第二进音孔204或第一导音管462内有灰尘或异物时,可以采用软质细丝杆从第一进音孔202插入,经第一导音管462后自所述第二进音孔204伸出,从而将灰尘或异物从所述第二进音孔204排出;或者采用高压气体吹所述第一进音孔202,从而使灰尘或异物从第二进音孔204排出,且采用高压气体吹所述第一进音孔202时,部分高压气体能从所述第二进音孔204排出,而不会将高压气体全部吹到所述麦克风振膜44上,使所述麦克风振膜44的气压减少,从而保护所述麦克风振膜44不被损坏。所述壳体20包括一底面21、一顶面23、相对设置的一左侧面25及一右侧面26、一正面27及一背面28。所述电子装置100还包括一显示屏30,所述显示屏30设置于所述壳体20的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麦克风,装设于电子装置的壳体内,所述麦克风包括外壳及设置于的所述外壳内的麦克风振膜,所述外壳上开设有正对所述麦克风振膜的拾音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还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内开设有第一导音管及第二导音管,所述电子装置的壳体上开设有第一进音孔及第二进音孔,所述第一导音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进音孔及第二进音孔,所述第二导音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导音管,所述第二导音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拾音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麦克风,装设于电子装置的壳体内,所述麦克风包括外壳及设置于的所述外壳内的麦克风振膜,所述外壳上开设有正对所述麦克风振膜的拾音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还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内开设有第一导音管及第二导音管,所述电子装置的壳体上开设有第一进音孔及第二进音孔,所述第一导音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进音孔及第二进音孔,所述第二导音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导音管,所述第二导音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拾音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音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导音管的中部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音管为直线形或圆弧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音管由若干直线形的导音管依次相连,每两个导音管的相交处均圆弧过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连通所述第二导音管,当所述外壳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州全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