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OCSIS局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1781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1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通信技术领域,设计一种C‑DOCSIS局端设备,包括若干个C‑DOCSIS模块、CPU管理模块、网管模块和至少一个电源模块,若干个C‑DOCSIS模块和网管模块均与CPU管理模块相连,电源模块与C‑DOCSIS模块、CPU管理模块和网管模块分别电连。该设备提高了单位空间的设备布置密度,节省了设备机房占用空间,能够远程进行监控管理,并且利用结合二极管的双电源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C-DOCSIS局端设备
本技术属于通信
,设计一种C-DOCSIS局端设备,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用于广电接入网传输的C-DOCSIS局端设备。
技术介绍
C-DOCSIS是基于IEEE802.15.4标准的无线传输技术,是一种近距离、低复杂度、自组织、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的无线联网标准。目前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楼宇自动化、工业控制等应用领域。有线电视双向接入网系统中,野外型C-DOCSIS局端通过同轴分配网覆盖300户用户的网络架构应用比较普遍。随着光进铜退的网络升级演进,C-DOCSIS+RFoG的新型网络应用也逐渐增多。如公告号为CN203801031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有线电视双向接入网系统,具体地公开了包括MiniCMTS局端,所述MiniCMTS局端与光收发局端相连,所述光收发局端与光分路器相连,所述光分路器与多个RFoG光站相连,每个所述RFoG光站上均连接有一同轴无源分配网,通常情况下,如果1套C-DOCSIS局端带8个RFoG光站,每个光站带50户用户,实现1套C-DOCSIS局端带400户用户的网络应用。在该应用中放置于机房内的C-DOCSIS局端为1“U”标准机箱结构,随着网络铺设的推进,放置设备空间不够的问题日益凸显,如覆盖4万用户的分机房网络,机房中需新增100台1“U”标准机箱结构的C-DOCSIS局端,机房预留空间要求高。另一方面如此规模的C-DOCSIS局端设备管理问题、可靠性问题也需进一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C-DOCSIS局端设备。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C-DOCSIS局端设备,包括若干个C-DOCSIS模块、CPU管理模块、网管模块和至少一个电源模块,若干个C-DOCSIS模块和网管模块均与CPU管理模块相连,电源模块与C-DOCSIS模块、CPU管理模块和网管模块分别电连。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模块数量为2个,为双电源并联供电。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模块在采用双电源同时供电时,每个电源模块均为半载功率工作。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模块还串联有二极管,每个电源模块均与二极管的输入端相连,两个二极管的输出端相连后再与C-DOCSIS模块、CPU管理模块和网管模块分别电连。进一步的,所述二极管均为肖特基二极管。进一步的,所述C-DOCSIS模块有8个。进一步的,所述CPU管理模块为单片机,且CPU管理模块通过串口接口与C-DOCSIS模块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网管模块设置有以太网口数据。进一步的,所述设备布局于4“U”标准机框中。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提高了单位空间的设备布置密度,节省了设备机房占用空间,能够远程进行监控管理,并且利用结合二极管的双电源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电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C-DOCSIS模块,2CPU管理模块,3网管模块,4电源模块,5二极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说明。如果无特殊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原料均为本领域常用的原料,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方法,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实施例:一种C-DOCSIS局端设备,布局于4“U”标准机框中,如图1所示,包括8个C-DOCSIS模块1、1个CPU管理模块2、一个网管模块3和2个电源模块4,8个C-DOCSIS模块1功能相同且相互独立运行。8个C-DOCSIS模块1和网管模块3均与CPU管理模块2相连,电源模块4与C-DOCSIS模块1、CPU管理模块2和网管模块3分别电连。CPU管理模块2通过串口接口与C-DOCSIS模块1相连。在4“U”标准机框中实现8路C-DOCSIS局端功能,从而提高了设备密度,节省了占用空间。在本实施例中,C-DOCSIS模块1采用的是浙江蓝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型号为BL-E8K-U的插拔式模块,实现IP信号和射频信号的转换,其中下行16信道可调频率范围为87~1000MHz,上行4信道可调频率范围为5~65MHz。该模块可实现下行800Mbps、上行160Mbps传输速率的宽带通信。CPU管理模2块采用宏晶科技的STC12C系列单片机,通过C-DOCSIS模块1的RS232串口接口获取各C-DOCSIS模块1的工作参数,包括供电电压,下行输出频道、电平,上行输入频道、电平等。网管模块3设置有以太网口数据。采用上海卓岚科技生产的型号为ZLSN5103网管模块,把CPU管理模块提供的串口数据转换为以太网口数据输出,实现远距离网管。电源模块4采用深圳威纳源电子生产的型号为WN100-220V开关电源模块,输入100~240V交流电压,输出12V、5V两组直流电压,采用双电源热备份电路,给C-DOCSIS模块1、CPU管理模块2、网管模块3供电。并且,电源模块4数量为2个,为双电源并联供电。所述电源模块4还串联有二极管5,每个电源模块4均与二极管5的输入端相连,两个二极管5的输出端相连后再与C-DOCSIS模块1、CPU管理模块2和网管模块3分别电连。从而使得,电源模块4在采用双电源同时供电时,每个电源模块4均为半载功率工作。当一路电源故障时另一路电源自动升级为满载功率工作,实现热备份功能。为了达到上述功能,二极管5均为肖特基二极管5,在起到单向导电功能的同时降低自身压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C‑DOCSIS局端设备,包括若干个C‑DOCSIS模块(1)、CPU管理模块(2)、网管模块(3)和至少一个电源模块(4),其特征在于,若干个C‑DOCSIS模块(1)和网管模块(3)均与CPU管理模块(2)相连,电源模块(4)与C‑DOCSIS模块(1)、CPU管理模块(2)和网管模块(3)分别电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DOCSIS局端设备,包括若干个C-DOCSIS模块(1)、CPU管理模块(2)、网管模块(3)和至少一个电源模块(4),其特征在于,若干个C-DOCSIS模块(1)和网管模块(3)均与CPU管理模块(2)相连,电源模块(4)与C-DOCSIS模块(1)、CPU管理模块(2)和网管模块(3)分别电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DOCSIS局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4)数量为2个,为双电源并联供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DOCSIS局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4)在采用双电源同时供电时,每个电源模块(4)均为半载功率工作。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C-DOCSIS局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4)还串联有二极管(5),每个电源模块(4)均与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珊柴嵘郑新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传媒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