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线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1710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1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网线连接装置,壳体上设置有供网线伸出的开孔,开孔设置于后端壳体;后端壳体包括上壳体及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固定连接;上壳体远离前端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可动部,可动部靠近下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半弧形开孔,下壳体对应设置有第二半弧形开孔,开孔包括所述第一半弧形开孔与所述第二半弧形开孔;可动部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上壳体对应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可动部与上壳体通过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及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固定结合;所述可动部可在所述上壳体上移动,所述第一半弧形开孔与所述第二半弧形开孔的距离可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网线连接装置,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调节开孔大小,在实际应用中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网线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网线接口
,尤其是涉及一种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的网线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网线连接装置作为有线网络接口的组成部分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场景。然而,由于不同的网线规范,如超五类网线、六类网线等使得网线线径不同,并且同一网线规范下不同厂家的网线线径也不一样,使得网线连接装置需要对应不同的网线线径设置不同的出线孔。若对应不同的线径采用不同的网线连接装置,则操作复杂,效率较低。通常做法是在模块的端口处接留一个孔,到施工现场困一根扎带,这样的设计不但操作麻烦,还影响美观。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网线连接装置,以克服传统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网线开孔可调的网线连接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网线连接装置,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与网线电连接的端子,壳体上设置有供网线伸出的开孔,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前端壳体和后端壳体,所述开孔设置于所述后端壳体;所述后端壳体包括上壳体及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远离所述前端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可动部,所述可动部靠近所述下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半弧形开孔,所述下壳体对应所述第一半弧形开孔设置有第二半弧形开孔,所述开孔包括所述第一半弧形开孔与所述第二半弧形开孔;所述可动部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上壳体对应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可动部与所述上壳体通过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及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固定结合;所述可动部可在所述上壳体上移动,所述第一半弧形开孔与所述第二半弧形开孔的距离可调。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半弧形开孔与所述第二半弧形开孔的距离最大为8mm,最小为5mm。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滑动槽;所述可动部设置于所述滑动槽内。作为一种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可动部为插片,所述插片插入所述滑动槽内。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锯齿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对应为锯齿结构。作为一种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半弧形开孔和/或所述第二半弧形开孔上设置有限位凸起。作为一种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网线连接装置为网线插头或插座。本技术的一种网线连接装置,通过在壳体上单独设置一个可动部,通过可动部在壳体上的移动来调节网线开孔的大小,并在壳体上对应设置有限位部,调整开孔大小后可以进行限位,避免网线脱落。本技术的一种网线连接装置,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调节开孔大小,在实际应用中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网线连接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的分解图;图2为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网线连接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网线连接装置的具体结构。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网线连接装置包括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与网线电连接的端子2,壳体包括前端壳体1和后端壳体,后端壳体上设置有供网线伸出的开孔,后端壳体包括上壳体4及下壳体3,上壳体4与下壳体3固定结合,上壳体4远离前端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可动部5,如图2所示,可动部5靠近下壳体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半弧形开孔5b,下壳体3对应该第一半弧形开孔5b设置有第二半弧形开孔3a;第一半弧形开孔5b与第二半弧形开孔3a围成前述供网线伸出的开孔。如图2所示,可动部5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5a,上壳体4对应第一限位结构5a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4a,可动部5与上壳体4通过第一限位结构5a及第二限位结构4a配合固定,可动部5可在上壳体4上移动,使得第一半弧形开孔5b与第二半弧形开孔3a之间的距离可调,也即本技术一种网线连接装置的网线伸出开孔孔径可调。本技术的一种网线连接装置,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调节开孔大小,在实际应用中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为了结合市面上的网线孔径,作为优选方案,第一半弧形开孔5b与第二半弧形开孔3a之间的距离最大为8mm,最小为5mm。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网线连接装置,上壳体4上设置有滑动槽4b,可动部5设置于滑动槽4b内。可动部5沿滑动槽4b的导向进行滑动,以调节开孔的孔径。在本实施例内,可动部5为插片结构,插片结构的可动部5插入滑动槽4b内。为了保证限位效果,如图2所示,第一限位结构5a及第二限位结构4a为锯齿结构。为了保证本技术一种网线连接装置的网线伸出开孔对网线的固定效果,避免网线脱落,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半弧形开孔5b上设置有限位凸起5b1,第二半弧形开孔3a上也设置有限位凸起3a1。在实际应用中,限位凸起5b1和限位凸起3a1可以根据需要择一设置或共同设置,均不影响本技术一种网线连接装置优点体现。在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的一种网线连接装置可以为网线插头或插座,均不影响本技术的优点体现。本技术的一种网线连接装置,通过在壳体上单独设置一个可动部,通过可动部在壳体上的移动来调节网线开孔的大小,并在壳体上对应设置有限位部,调整开孔大小后可以进行限位,避免网线脱落。本技术的一种网线连接装置,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调节开孔大小,在实际应用中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以上仅为本技术实施案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网线连接装置,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与网线电连接的端子,壳体上设置有供网线伸出的开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前端壳体和后端壳体,所述开孔设置于所述后端壳体;所述后端壳体包括上壳体及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远离所述前端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可动部,所述可动部靠近所述下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半弧形开孔,所述下壳体对应所述第一半弧形开孔设置有第二半弧形开孔,所述开孔包括所述第一半弧形开孔与所述第二半弧形开孔;所述可动部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上壳体对应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可动部与所述上壳体通过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及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固定结合;所述可动部可在所述上壳体上移动,所述第一半弧形开孔与所述第二半弧形开孔的距离可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线连接装置,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与网线电连接的端子,壳体上设置有供网线伸出的开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前端壳体和后端壳体,所述开孔设置于所述后端壳体;所述后端壳体包括上壳体及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远离所述前端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可动部,所述可动部靠近所述下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半弧形开孔,所述下壳体对应所述第一半弧形开孔设置有第二半弧形开孔,所述开孔包括所述第一半弧形开孔与所述第二半弧形开孔;所述可动部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上壳体对应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可动部与所述上壳体通过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及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固定结合;所述可动部可在所述上壳体上移动,所述第一半弧形开孔与所述第二半弧形开孔的距离可调。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雍竣华黎镜锋吴俊邹华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诚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