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ezier曲线的连续推力机动轨道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51167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ezier曲线的连续推力机动轨道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计算轨道机动问题的起止点约束及推力表达式;2)选用7点bezier曲线进行轨道设计;3)设定复合函数P=B1H1+B2H2,得复合函数的一阶导数及二阶导数;4)由步骤3)得满足轨道机动任务的复合函数P约束;5)得bezier曲线B1及bezier曲线B2的方程;6)将bezier曲线B1和bezier曲线B2进行复合,得最终的机动轨道,该方法得到的轨道具有普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ezier曲线的连续推力机动轨道设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设计领域,涉及一种基于bezier曲线的连续推力机动轨道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小推力轨道的表达是解决小推力轨道优化问题的一个关键技术,也是对其优化方法分类的准则。目前较为通用的优化方法包括间接法、直接法和标称轨道法。间接法视原问题为最优控制问题,基于庞特里亚金极小值原理,用变分法推导最优控制的一阶必要条件和终端横截条件,最终将问题归结为用数值方法求解的两点边值问题。这种方法通过对协状态变量的直接数值积分来表达小推力轨道。其主要技术瓶颈在于协状态变量初始猜测不易确定,而且结果对初始猜测的依赖性高,收敛域小。直接法是通过离散和参数化,将原问题转换成非线性规划问题。目前较为常见的直接法是配点法和伪谱法,它们都是同时离散控制变量和状态变量,用多项式来拟合小推力轨道。它们能避免轨道数值积分,但离散的状态变量的初值不容易简便地给出,对结果有效性和鲁棒性有影响,因此需要设计出一种具有普适性的连续推力机动轨道设计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基于bezier曲线的连续推力机动轨道设计方法,该方法得到的轨道具有普适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bezier曲线的连续推力机动轨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计算轨道机动问题的起止点约束及机动轨道推力表达式;2)选用n点bezier曲线进行轨道设计,其中,设Pj为bezier曲线的第j个控制点,t为bezier曲线的比例因子,1≤j≤n;3)设定复合函数P=B1H1+B2H2,其中,H表示开普勒轨道方程,B1为第一个bezier曲线,B2为第一个bezier曲线,得复合函数的一阶导数及二阶导数分别为:P′=B′1.H1+B1.H′1+B′2.H2+B2.H′2P″=B1″.H1+2B1′.H1′+B1.H1″+B2″.H2+2B2′.H2′+B2.H2″;4)已知满足轨道机动任务的复合函数P约束为:(P|t=0)=H1,(θ|t=0)=θ1(P′|t=0)=H′1,(P″|t=0)=H1′(P|t=1)=H2,(θ|t=1)=θ2(P′|t=1)=H′2,(P″|t=1)=H″2由步骤3)得bezier曲线的两点边值问题约束为:(B1|t=0)=1,(B1|t=1)=0(θ|t=0)=θ1,(θ|t=1)=θ2(B1′|t=0)=0,(B1′|t=1)=0(B1″|t=0)=0,(B1″|t=1)=0(B2|t=0)=0,(B2|t=1)=1(θ|t=0)=θ1,(θ|t=1)=θ2(B2′|t=0)=0,(B2′|t=1)=0(B2″|t=0)=0,(B2″|t=1)=0;5)对于bezier曲线B1,当n=7时,设(ri,θi)表示第i个控制点的坐标参数,在bezier曲线B1的起点处,各阶导与控制点坐标的关系为;在bezier曲线B1的终点处,各阶导与控制点坐标的关系为:引入系数ki,i=2,3,5,6,通过第一个控制点及第七个控制点的参数对第2、3、5、6个控制点的参数进行表述,得P2=(θ2,r2)=(k2+θ1,k2·(r′|t=0)+r1)P6=(θ6,r6)=(-k6+θ7,-k6·(r′|t=1)+r7)将两点边值问题的边界条件代入上述公式中,得P2=(θ2,r2)=(k2+θ1,1)P3=(θ3,r3)=(k3+(2θ2-θ1),1)P5=(θ5,r5)=(k5+(2θ6-θ7),0)P6=(θ6,r6)=(-k6+θ7,0)同理,得bezier曲线B2的四个控制点为:P9=(θ9,r9)=(k9+θ8,0)P10=(θ10,r10)=(k10+(2θ9-θ8),0)P12=(θ12,r12)=(k12+(2θ13-θ14),1)P13=(θ13,r13)=(-k13+θ14,1)再添加bezier曲线B1中第四个控制点坐标P4=(θ4,r4)及bezier曲线B2中第四个控制点坐标P11=(θ11,r11)作为自由优化变量,然后加上引入的八个系数ki得12个优化变量,最后根据所述12个优化变量的优化结果得bezier曲线B1及bezier曲线B2的方程;6)将bezier曲线B1和bezier曲线B2进行复合,得最终的机动轨道,完成基于bezier曲线的连续推力机动轨道设计。步骤6)的具体操作为:bezier曲线B1和bezier曲线B2的比例因子t从0至1等步长变化过程中,对应的和不同,因此bezier曲线B1和bezier曲线B2不能直接进行叠加,通过等步长获取对应的及进而通过的关系,得再通过反解多项式反解出对应的从而得到然后再将bezier曲线B1与bezier曲线B2进行复合,得最终的机动轨道。步骤2)中bezier曲线的方程及一阶导数、二阶导数及三阶导数分别为:反解多项式为:a1=1·θ8-6·θ9+15·θ10-20·θ11+15·θ12-6·θ13+1·θ14a2=-6·θ8+30·θ9-60·θ10+60·θ11-30·θ12+6·θ13a3=15·θ8-60·θ9+90·θ10-60·θ11+15·θ12a4=-20·θ8+60·θ9-60·θ10+20·θ11a5=15·θ8-30·θ9+15·θ10a6=-6·θ8+6·θ9a7=1·θ8。步骤1)的具体操作为:由轨道方程可知,初始轨道及目标轨道的椭圆轨道极坐标下的轨道矢径r及其一阶导r′及二阶导r″分别为:其中,θ为轨道的相位角,a为轨道的半长轴,e为轨道的偏心率;通过航迹角γ给出轨道速度方向,其中,Vr及Vθ分别代表径向速度及切向速度,其中,则每一时刻机动轨道推力Ta(θ)为: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bezier曲线的连续推力机动轨道设计方法在具体操作时,选用7点bezier曲线进行轨道设计,另外,通过两个bezier曲线构建复合函数,通过该复合函数在极坐标系下对机动轨道进行有效的描述,并对两个bezier曲线中的各控制点坐标进行优化,从而得到具有普适性的最终机动轨道,即既能表述轨道高度的渐变特性,也能较好的描述椭圆轨道的周期震荡特性。与现有的设计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能够灵活的解决动轨道设计问题,设计结果推力消耗远小于现有方法。附图说明图1为四点bezier曲线示意图;图2为极坐标系轨道图;图3为直角坐标系轨道图;图4为推力曲线图;图5为优化结果的两条bezier曲线示意图;图6表示总推力消耗随优化过程变化的趋势图;图7为机动轨道各阶导数与初始轨道和目标轨道匹配情况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bezier曲线的连续推力机动轨道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计算轨道机动问题的起止点约束及机动轨道推力表达式,其中,由轨道方程可知,初始轨道及目标轨道的椭圆轨道极坐标下的轨道矢径r及其一阶导r′及二阶导r″″分别为:其中,θ为轨道的相位角,a为轨道的半长轴,e为轨道的偏心率,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中所有的和A′分别代表A对比例因子t和轨道相位角θ求导;通过航迹角γ给出轨道速度方向,其中,Vr及Vθ分别代表径向速度及切向速度,其中,则每一时刻机动轨道推力Ta(θ)为:由步骤1)可知,对于给定θ和r,若r′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ezier曲线的连续推力机动轨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计算轨道机动问题的起止点约束及机动轨道推力表达式;2)选用n点bezier曲线进行轨道设计,其中,设Pj为bezier曲线的第j个控制点,t为bezier曲线的比例因子,1≤j≤n;3)设定复合函数P=B1H1+B2H2,其中,H表示开普勒轨道方程,B1为第一个bezier曲线,B2为第一个bezier曲线,得复合函数的一阶导数及二阶导数分别为:P′=B1′.H1+B1.H1′+B2′.H2+B2.H2′P″=B1″.H1+2B1′.H1′+B1.H1″+B2″.H2+2B2'.H2′+B2.H2″;4)已知满足轨道机动任务的复合函数P约束为:(P|t=0)=H1,(θ|t=0)=θ1(P′|t=0)=H′1,(P″|t=0)=H1″(P|t=1)=H2,(θ|t=1)=θ2(P′|t=1)=H′2,(P″|t=1)=H2″由步骤3)得bezier曲线的两点边值问题约束为:(B1|t=0)=1,(B1|t=1)=0(θ|t=0)=θ1,(θ|t=1)=θ2(B1′|t=0)=0,(B1′|t=1)=0(B1″|t=0)=0,(B1″|t=1)=0(B2|t=0)=0,(B2|t=1)=1(θ|t=0)=θ1,(θ|t=1)=θ2(B2′|t=0)=0,(B2′|t=1)=0(B2″|t=0)=0,(B2″|t=1)=0;5)对于bezier曲线B1,当n等于7时,设(ri,θi)表示第i个控制点的坐标参数,在bezier曲线B1的起点处,各阶导与控制点坐标的关系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ezier曲线的连续推力机动轨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计算轨道机动问题的起止点约束及机动轨道推力表达式;2)选用n点bezier曲线进行轨道设计,其中,设Pj为bezier曲线的第j个控制点,t为bezier曲线的比例因子,1≤j≤n;3)设定复合函数P=B1H1+B2H2,其中,H表示开普勒轨道方程,B1为第一个bezier曲线,B2为第一个bezier曲线,得复合函数的一阶导数及二阶导数分别为:P′=B1′.H1+B1.H1′+B2′.H2+B2.H2′P″=B1″.H1+2B1′.H1′+B1.H1″+B2″.H2+2B2'.H2′+B2.H2″;4)已知满足轨道机动任务的复合函数P约束为:(P|t=0)=H1,(θ|t=0)=θ1(P′|t=0)=H′1,(P″|t=0)=H1″(P|t=1)=H2,(θ|t=1)=θ2(P′|t=1)=H′2,(P″|t=1)=H2″由步骤3)得bezier曲线的两点边值问题约束为:(B1|t=0)=1,(B1|t=1)=0(θ|t=0)=θ1,(θ|t=1)=θ2(B1′|t=0)=0,(B1′|t=1)=0(B1″|t=0)=0,(B1″|t=1)=0(B2|t=0)=0,(B2|t=1)=1(θ|t=0)=θ1,(θ|t=1)=θ2(B2′|t=0)=0,(B2′|t=1)=0(B2″|t=0)=0,(B2″|t=1)=0;5)对于bezier曲线B1,当n等于7时,设(ri,θi)表示第i个控制点的坐标参数,在bezier曲线B1的起点处,各阶导与控制点坐标的关系为;在bezier曲线B1的终点处,各阶导与控制点坐标的关系为:引入系数ki,i=2,3,5,6,通过第一个控制点及第七个控制点的参数对第2、3、5、6个控制点的参数进行表述,得P2=(θ2,r2)=(k2+θ1,k2·(r′|t=0)+r1)P6=(θ6,r6)=(-k6+θ7,-k6·(r′|t=1)+r7)将两点边值问题的边界条件代入上述公式中,得P2=(θ2,r2)=(k2+θ1,1)P3=(θ3,r3)=(k3+(2θ2-θ1),1)P5=(θ5,r5)=(k5+(2θ6-θ7),0)P6=(θ6,r6)=(-k6+θ7,0)同理,得bezier曲线B2的四个控制点为:P9=(θ9,r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建军姚玮袁建平朱战霞马卫华唐歌实胡松杰李革非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