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式流量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1041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力式流量控制装置,其包括第一调节阀、连接件和第二调节阀依次固定连接形成的阀组结构,第一调节阀包括第一阀体、第一阀芯、第一阀盖和第一阀杆,第一调节阀入口与输送管道连接;第二调节阀设置有第二阀体、第二阀芯、第二阀盖、第二阀杆、调节机构和执行机构,执行机构固定于调节机构的顶部,包括第一膜盖、第二膜盖以及设置在第一膜盖和第二膜盖之间的膜片,膜片将执行机构分隔成上膜室和下膜室;输送管道与执行机构的上部通过第一导压管连通,输送管道中的压力通过第一导压管引入到执行机构的上膜室,连接件与执行机构的下部通过第二导压管连通,连接件内的压力通过第二导压管引入到执行机构的下膜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力式流量控制装置
本技术属于流体流量控制领域,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力式流量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核电厂某系统注水管路设置有一个自力式流量控制装置,在注水过程中自动控制注水流量,系统流程简图如图1所示。注水过程中,依靠核电厂现有气罐中的高压气体将注水箱中的水压进系统。系统运行过程中,注水箱不补水,液位逐渐降低;注水箱不补气,压力逐渐降低;堆腔的液位逐渐升高。因此在整个注水过程中,自力式流量调节阀入口压力逐渐降低,出口压力逐渐升高。在上述工况条件下,系统要求通过自力式流量控制装置的系统流量保持在55~73.8m3/h的范围内。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流量孔板进行系统流量控制。流量孔板结构简单,流阻稳定,能够满足流量控制要求不高的场合。但不能随着工况的变化而调节系统流量,当系统工况波动较大时,将导致系统流量在大范围内波动,无法满足系统对流量的要求。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流量控制稳定的自力式流量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流量控制稳定的自力式流量控制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力式流量控制装置,包括第一调节阀、连接件和第二调节阀依次固定连接形成的阀组结构,所述第一调节阀包括第一阀体、第一阀芯、第一阀盖和第一阀杆,第一调节阀入口与输送管道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阀设置有第二阀体、第二阀芯、第二阀盖、第二阀杆、调节机构和执行机构,所述执行机构固定于调节机构的顶部,包括第一膜盖、第二膜盖以及设置在第一膜盖和第二膜盖之间的膜片,所述膜片将执行机构分隔成上膜室和下膜室;所述输送管道与执行机构的上部通过第一导压管连通,输送管道中的压力通过第一导压管引入到执行机构的上膜室,所述连接件与执行机构的下部通过第二导压管连通,连接件内的压力通过第二导压管引入到执行机构的下膜室。作为本技术自力式流量控制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执行机构还包括设置在膜片上表面的小托盘。作为本技术自力式流量控制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膜片为双面密封波纹膜片。作为本技术自力式流量控制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上压板、下压板、立柱、弹簧、弹簧座和调节盘,下压板固定在第二阀盖上,上压板通过立柱固定在下压板的上方,并与执行机构的第二膜盖固定连接;弹簧座固定在第二阀杆的上部,调节盘活动连接在第二阀盖的外壁,弹簧套设于第二阀杆的外部,且位于弹簧座和调节盘之间。作为本技术自力式流量控制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导压管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作为本技术自力式流量控制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导压管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作为本技术自力式流量控制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调节阀还设置有套设于第二阀杆外部的导向套和平衡波纹管,导向套位于第二阀体内部,平衡波纹管固定在导向套的上方,平衡波纹管与第二阀杆之间还设置有防转机构。作为本技术自力式流量控制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阀杆中间设置有引压孔,引压孔延伸至第二阀杆的上端。作为本技术自力式流量控制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导压管和所述第二导压管通过固定件与第二调节阀固定。作为本技术自力式流量控制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调节阀还设置有手轮机构和与手轮机构配套使用的的锁定部件。作为本技术自力式流量控制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调节阀上还设置有流量刻度牌,便于观察和调节流量。作为本技术自力式流量控制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阀组结构利用被调介质作为动力源。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自力式流量控制装置通过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固定连接形成阀组结构,结合第一导压管和第二导压管的压力引入,能够有效控制现场第一调节阀前后压差的变化,在工况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可有效调节系统的流量,可控制系统流量在设定流量的小范围内波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自力式流量控制装置及其有益技术效果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现有技术注水管路流程简图。图2为本技术自力式流量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第一调节阀;100-第一阀体;101-第一阀芯;102-套筒;103-第一阀盖;104-第一阀杆;105-手轮机构;106-流量刻度牌;107-锁定部件;20-连接件;30-第二调节阀;300-第二阀体;301-第二阀芯;302-第二阀盖;303-第二阀杆;3030-引压孔;3040-上压板;3041-下压板;3042-立柱;3043-弹簧;3044-弹簧座;3045-调节盘;305-执行机构;3050-第一膜盖;3051-第二膜盖;3052-膜片;3053-上膜室;3054-下膜室;3055-小托盘;306-导向套;307-平衡波纹管;308-防转机构;309-阀座;40-输送管道;50-第一导压管;500-第一截止阀;60-第二导压管;600-第二截止阀;70-固定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为了解释本技术,并非为了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2所示,本技术自力式流量控制装置包括第一调节阀10、连接件20和第二调节阀30依次固定连接形成的阀组结构,第一调节阀10包括第一阀体100、第一阀芯101、第一阀盖103和第一阀杆104,第一调节阀10入口与输送管道40连接;第二调节阀30设置有第二阀体300、第二阀芯301、第二阀盖302、第二阀杆303、调节机构和执行机构305,执行机构305固定于调节机构的顶部,包括第一膜盖3050、第二膜盖3051以及设置在第一膜盖3050和第二膜盖3051之间的膜片3052,膜片3052将执行机构305分隔成上膜室3053和下膜室3054;输送管道40与执行机构305的上部通过第一导压管50连通,输送管道40中的压力P1通过第一导压管50引入到执行机构305的上膜室3053,连接件20与执行机构305的下部通过第二导压管60连通,连接件20内的压力P3通过第二导压管60引入到执行机构305的下膜室3054。第一调节阀10为手动套筒调节阀,第一阀盖103固定在第一阀体100上,第一阀体100上设置有介质入口(图未标号)和介质出口(图未标号),介质入口与输送管道40通过法兰螺栓固定连接,介质出口与连接件20通过法兰螺栓固定连接。第一调节阀10还设置有套筒102,套筒102套设在第一阀芯101的外部,并固定在第一阀体100内部,套筒102上的开口构成导通介质入口(图未标号)和介质出口(图未标号)的流道。第一调节阀10还设置有手轮机构105,手轮机构105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阀盖103上,第一阀杆104穿过第一阀盖103后其头部与手轮机构105连接,通过手轮机构105调整第一阀杆104位置控制阀门开度,从而调整阀组流通面积。第一调节阀10的上部还设置有锁定部件107,并与手轮机构105配合使用,当达到所选定的阀门流通面积时,则通过锁定部件107锁死手轮机构105使第一调节阀10固定在某一开度,用于控制介质的流量。第一调节阀10上还设置有流量刻度牌106,流量刻度牌106设置在支架上,当对流量进行调节时,可用于观察和调节流量,使流量具有可视性。第二调节阀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力式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调节阀、连接件和第二调节阀依次固定连接形成的阀组结构,所述第一调节阀包括第一阀体、第一阀芯、第一阀盖和第一阀杆,第一调节阀入口与输送管道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阀设置有第二阀体、第二阀芯、第二阀盖、第二阀杆、调节机构和执行机构,所述执行机构固定于调节机构的顶部,包括第一膜盖、第二膜盖以及设置在第一膜盖和第二膜盖之间的膜片,所述膜片将执行机构分隔成上膜室和下膜室;所述输送管道与执行机构的上部通过第一导压管连通,输送管道中的压力通过第一导压管引入到执行机构的上膜室,所述连接件与执行机构的下部通过第二导压管连通,连接件内的压力通过第二导压管引入到执行机构的下膜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力式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调节阀、连接件和第二调节阀依次固定连接形成的阀组结构,所述第一调节阀包括第一阀体、第一阀芯、第一阀盖和第一阀杆,第一调节阀入口与输送管道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阀设置有第二阀体、第二阀芯、第二阀盖、第二阀杆、调节机构和执行机构,所述执行机构固定于调节机构的顶部,包括第一膜盖、第二膜盖以及设置在第一膜盖和第二膜盖之间的膜片,所述膜片将执行机构分隔成上膜室和下膜室;所述输送管道与执行机构的上部通过第一导压管连通,输送管道中的压力通过第一导压管引入到执行机构的上膜室,所述连接件与执行机构的下部通过第二导压管连通,连接件内的压力通过第二导压管引入到执行机构的下膜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力式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机构还包括设置在膜片上表面的小托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力式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为双面密封波纹膜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力式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上压板、下压板、立柱、弹簧、弹簧座和调节盘,下压板固定在第二阀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燕祥方立宏章泉栋马明美李盛杰柯泽勇杨鹏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三方控制阀股份有限公司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