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井通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50920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井通风系统,包括挡风墙、风桥、正反向风门和调节风门,所述挡风墙设置在胶带机巷上,并位于第一轨胶联巷远离回风巷的一侧;所述风桥为一管道,风桥的一端贯穿挡风墙,另一端通过吊架与胶带机巷顶壁连接;所述正反向风门设置在风桥远离挡风墙的一端、第二轨胶联巷以及轨回联巷上;所述调节风门设置在轨道大巷位于第三轨胶联巷与第四轨胶联巷之间,以及第三轨胶联巷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降低了胶带机巷内的粉尘浓度及温度,有效改善采区作业环境,有利于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及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井通风系统
本技术属于采矿
,具体涉及一种矿井通风系统。
技术介绍
在煤矿生产中,采区需要设置胶带机巷、轨道大巷、回风巷和轨回联巷,其中胶带机巷与轨道大巷位于回风巷同一侧,且两者走向大致相同,胶带机巷的一端与回风巷连通,其与轨道大巷间通过轨胶联巷组连通,该轨胶联巷组包括沿胶带机巷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轨胶联巷、第二轨胶联巷、第三轨胶联巷和第四轨胶联巷,轨回联巷的一端与回风巷连接,另一端设置在第二轨胶联巷与第三轨胶联巷之间,并与轨道大巷连通。胶带机巷是采区出煤的唯一巷道,由于运输线路长、风流方向与出煤方向相反,胶带机巷道风流中粉尘较大;再加上皮带运输和机电设备散热等原因的影响,巷道内空气温度较高。一般情况下,作为采区的主要系统巷道的胶带机巷并未与回风系统沟通,造成胶带机巷内粉尘浓度大、温度高的风流进入进风系统,致使整个采区进风系统内风流温度高、粉尘浓度大,污染了采区作用地点的作业环境,给作业人员和几点设备都带来极大的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煤矿采区胶带机巷内粉尘浓度大、温度高的风流进入进风系统,污染采区作用环境。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矿井通风系统,其设置在采区的巷道系统上,所述巷道系统包括胶带机巷、轨道大巷、回风巷和轨回联巷,其中胶带机巷与轨道大巷位于回风巷同一侧,且两者走向相同,胶带机巷的一端与回风巷连通,其与轨道大巷间通过轨胶联巷组连通,该轨胶联巷组包括沿胶带机巷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轨胶联巷、第二轨胶联巷、第三轨胶联巷和第四轨胶联巷,轨回联巷的一端与回风巷连接,另一端设置在第二轨胶联巷与第三轨胶联巷之间,并与轨道大巷连通,该通风系统包括挡风墙、风桥、正反向风门和调节风门,所述挡风墙设置在胶带机巷上,并位于第一轨胶联巷远离回风巷的一侧;所述风桥为一管道,风桥的一端贯穿挡风墙,另一端通过吊架与胶带机巷顶壁连接;所述正反向风门设置在风桥远离挡风墙的一端、第二轨胶联巷以及轨回联巷上;所述调节风门设置在轨道大巷位于第三轨胶联巷与第四轨胶联巷之间,以及第三轨胶联巷上。优选地,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矿井通风系统,设置在所述风桥远离挡风墙一端的正反向风门为两个,所述两个正反向风门沿风桥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优选地,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矿井通风系统,设置在第二轨胶联巷上的正反向风门为两个,所述两个正反向风门沿第二轨胶联巷延伸方向依次设置。优选地,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矿井通风系统,设置在所述轨回联巷上的正反向风门为两个,所述两个正反向风门位于靠近轨道大巷的位置处,并沿轨回联巷延伸方向依次设置。优选地,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矿井通风系统,设置在第三轨胶联巷上的调节风门为两个,所述两个调节风门位于靠近胶带机巷的位置,并沿胶带机巷延伸方向依次设置。优选地,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矿井通风系统,设置在轨道大巷位于第三轨胶联巷与第四轨胶联巷之间的调节风门为两个,所述两个调节风门沿轨道大巷延伸方向依次设置。优选地,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矿井通风系统,所述风桥为圆形负压风筒。优选地,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矿井通风系统,所述挡风墙上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通孔处设有空心圆柱状铁管,所述负压风筒通过该铁管设置在挡风墙上。优选地,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矿井通风系统,所述风桥的上沿与胶带机巷顶壁接触。本技术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通风系统,将胶带机巷内粉尘浓度大、温度高的气流通过风桥排入矿井回风系统,降低了胶带机巷内的粉尘浓度及温度,有效改善采区作业环境,有利于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及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矿区通风系统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参阅图1,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矿区通风系统,其设置在采区的巷道系统上,该通风系统包括挡风墙2、风桥3、正反向风门4和调节风门5。所述巷道系统1包括胶带机巷11、轨道大巷12、回风巷13和轨回联巷14,其中胶带机巷11与轨道大巷12位于回风巷13同一侧,且两者走向大致相同,胶带机巷11的一端与回风巷13连通,其与轨道大巷12间通过轨胶联巷组15连通,该轨胶联巷组15包括沿胶带机巷11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轨胶联巷151、第二轨胶联巷152、第三轨胶联巷153和第四轨胶联巷154,轨回联巷14的一端与回风巷13连接,另一端设置在第二轨胶联巷152与第三轨胶联巷153之间,并与轨道大巷12连通。所述挡风墙2设置在胶带机巷11上,并位于第一轨胶联巷151远离回风巷13的一侧;所述风桥3为一管道,风桥3的一端贯穿挡风墙2,另一端通过吊架(图中未示出)与胶带机巷11顶壁连接。所述正反向风门4设置在风桥3远离挡风墙2的一端、第二轨胶联巷152以及轨回联巷14上。设置在各部位的正反向风门4均为两个,且正反向风门4沿各巷道延伸方向布置。其中位于轨回联巷14上的两个正反向风门4设置在靠近轨道大巷12的位置处。所述调节风门5设置在轨道大巷12位于第三轨胶联巷153与第四轨胶联巷154之间,以及第三轨胶联巷153上。设置在各部位的调节风门5均为两个,并沿巷道延伸方向布置。其中位于第三轨胶联巷153上的调节风门5设置在靠近靠近胶带机巷11的位置处。所述风桥3用以将风流导入回风系统,因此,其需要具有一定的抗负压能力,本实施例中的风桥3选用圆形负压风筒。为了将作为风桥3的负压风筒安装在挡风墙2上,挡风墙2上开设有圆形通孔(图中未示出),所述通孔处设有空心圆柱状铁管(图中未示出),所述负压风筒通过该铁管设置在挡风墙2上。胶带机巷11是出煤巷道,因此风桥3的设置需要考虑运输要求,本实施例中风桥3的上沿与胶带机巷11顶壁接触。实际使用时,按要求构件通风系统中的挡风墙2、风桥3及各正反向风门4和调节风门5,其中第二轨胶联巷152的正反向风门4应开启,以使部分采区进风与胶带机巷内的风流在此混合,进入回风系统。使用该通风系统后,采区进风巷道内的温度及粉尘浓度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本实施例所述的正反向风门4及调节风门5均为现有技术,其与本技术的改进点没有直接关系,此处不作详细叙述。本技术技术方案在上面结合附图对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井通风系统,其设置在采区的巷道系统上,所述巷道系统包括胶带机巷、轨道大巷、回风巷和轨回联巷,其中胶带机巷与轨道大巷位于回风巷同一侧,且两者走向相同,胶带机巷的一端与回风巷连通,其与轨道大巷间通过轨胶联巷组连通,该轨胶联巷组包括沿胶带机巷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轨胶联巷、第二轨胶联巷、第三轨胶联巷和第四轨胶联巷,轨回联巷的一端与回风巷连接,另一端设置在第二轨胶联巷与第三轨胶联巷之间,并与轨道大巷连通,其特征在于,包括挡风墙、风桥、正反向风门和调节风门,所述挡风墙设置在胶带机巷上,并位于第一轨胶联巷远离回风巷的一侧;所述风桥为一管道,风桥的一端贯穿挡风墙,另一端通过吊架与胶带机巷顶壁连接;所述正反向风门设置在风桥远离挡风墙的一端、第二轨胶联巷以及轨回联巷上;所述调节风门设置在轨道大巷位于第三轨胶联巷与第四轨胶联巷之间,以及第三轨胶联巷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井通风系统,其设置在采区的巷道系统上,所述巷道系统包括胶带机巷、轨道大巷、回风巷和轨回联巷,其中胶带机巷与轨道大巷位于回风巷同一侧,且两者走向相同,胶带机巷的一端与回风巷连通,其与轨道大巷间通过轨胶联巷组连通,该轨胶联巷组包括沿胶带机巷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轨胶联巷、第二轨胶联巷、第三轨胶联巷和第四轨胶联巷,轨回联巷的一端与回风巷连接,另一端设置在第二轨胶联巷与第三轨胶联巷之间,并与轨道大巷连通,其特征在于,包括挡风墙、风桥、正反向风门和调节风门,所述挡风墙设置在胶带机巷上,并位于第一轨胶联巷远离回风巷的一侧;所述风桥为一管道,风桥的一端贯穿挡风墙,另一端通过吊架与胶带机巷顶壁连接;所述正反向风门设置在风桥远离挡风墙的一端、第二轨胶联巷以及轨回联巷上;所述调节风门设置在轨道大巷位于第三轨胶联巷与第四轨胶联巷之间,以及第三轨胶联巷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风桥远离挡风墙一端的正反向风门为两个,所述两个正反向风门沿风桥长度方向依次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军高标吴伟余旻昊殷兆军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