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48818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11:4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及其制作方法,该电致变色后视镜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组电致变色组件;其中,各所述电致变色组件包括基板,依次位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层和第二导电层;各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中包含的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厚度范围为10μm至55μm。本申请通过层叠设置至少两组电致变色组件,将常规的电致变色后视镜由一层电致变色层变为至少两层电致变色层,每层电致变色层的厚度较小,不仅光学效果基本没有变化,还可以实现更快的响应时间,提高变色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后视镜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夜间行车过程中,当后方来车大灯发出的灯光照射到后视镜时,后视镜会产生强烈的反射光,造成驾驶员眩目反应,严重时会影响到驾驶员的夜间行车安全。因此,后视镜的防眩功能已经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使用电致变色材料制成的后视镜可通过电子感应系统,根据外来光的强度快速调节反射光的强度,使其快速达到人眼所适应的光强程度,从而达到防眩的目的。但是市面上部分有机电致变色后视镜为达到比较好的变色深度,厚度一般为100μm±10μm,比较厚,导致变色速度比较慢。因此,如何使电致变色后视镜在变色效果基本不变的基础上提高变色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及其制作方法,可以实现更快的响应时间,提高变色效率。其具体方案如下: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组电致变色组件;其中,各所述电致变色组件包括基板,依次位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层和第二导电层;各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中包含的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厚度范围为10μm至55μm。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致变色后视镜中,各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中包含的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厚度相同。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致变色后视镜中,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为两组时,各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厚度范围为45μm至55μm。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致变色后视镜中,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为两组时,各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厚度均为50μm。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致变色后视镜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材料均为透明导电材料。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致变色后视镜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材料均为氧化铟锡。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致变色后视镜中,所述基板为玻璃。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致变色后视镜中,还包括:设置在最上层的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上方的反射层。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致变色后视镜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反射层上的玻璃盖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制作方法,包括:依次形成至少两组电致变色组件的图案;其中,形成各所述电致变色组件的过程具体包括:在基板上形成第一导电层的图形;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形成电致变色层的图形;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厚度范围为10μm至55μm;在所述电致变色层上形成第二导电层的图形。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及其制作方法,该电致变色后视镜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组电致变色组件;其中,各所述电致变色组件包括基板,依次位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层和第二导电层;各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中包含的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厚度范围为10μm至55μm。本专利技术通过层叠设置至少两组电致变色组件,将常规的电致变色后视镜由一层电致变色层变为至少两层电致变色层,每层电致变色层的厚度较小,不仅光学效果基本没有变化,还可以实现更快的响应时间,提高变色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制作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如图1所示,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组电致变色组件1(图1中仅示出了两组);其中,各所述电致变色组件1包括基板11,依次位于所述基板11上的第一导电层12、电致变色层13和第二导电层14;各所述电致变色组件1中包含的所述电致变色层13的厚度范围为10μm至55μm。在实际应用中,各所述电致变色层可以在通电情况下进行变色,可以通过控制电路来控制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变化,进而能够控制整个后视镜的反射率。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致变色后视镜中,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组电致变色组件;其中,各所述电致变色组件包括基板,依次位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层和第二导电层;各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中包含的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厚度范围为10μm至55μm。这样通过层叠设置至少两组电致变色组件,将常规的电致变色后视镜由一层电致变色层变为至少两层电致变色层,每层电致变色层的厚度较小,不仅光学效果基本没有变化,还可以实现更快的响应时间,提高变色效率。需要注意的是,若跟常规的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光学效果相比,若要光学效果不发生变化,本专利技术设置的所有电致变色层的总厚度可以与常规的电致变色后视镜中电致变色层的厚度相同。进一步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致变色后视镜中,为了简化制作工艺,节约成本,各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中包含的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厚度可以设置为相同。也就是说,若常规的电致变色后视镜中电致变色层的厚度为90μm至110μm时,当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为两组时,各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厚度范围可以设置为45μm至55μm;当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为三组时,各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厚度范围可以设置为30μm至36.7μm;当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为四组时,各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厚度范围可以设置为22.5μm至27.5μm。需要注意的是,所述电致变色组件的组数最好不超过10组。较佳地,当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为两组时,各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厚度均可以为50μm;当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为三组时,各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厚度均可以为33.3μm;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为四组时,各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厚度均可以为25μm。进一步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致变色后视镜中,为了不影响光学效果,所述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材料均可以为透明导电材料;该透明导电材料可以为氧化铟锡;所述基板可以选择玻璃。进一步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致变色后视镜中,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最上层的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上方的反射层,以及设置在所述反射层上的玻璃盖板。由于所述电致变色层具有一定的颜色,会导致后视镜中图像具有色差,利用反射层可以降低由于所述电致变色层导致的图像色差。玻璃盖板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且不影响光学效果。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制作方法,由于该方法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前述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相似,因此该方法的实施可以参见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在具体实施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制作方法,包括:依次形成至少两组电致变色组件的图案;其中,如图2所示,形成各所述电致变色组件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201、在基板上形成第一导电层的图形;S202、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形成电致变色层的图形;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厚度范围为10μm至5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组电致变色组件;其中,各所述电致变色组件包括基板,依次位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层和第二导电层;各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中包含的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厚度范围为10μm至55μ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组电致变色组件;其中,各所述电致变色组件包括基板,依次位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层和第二导电层;各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中包含的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厚度范围为10μm至55μ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中包含的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厚度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为两组时,各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厚度范围为45μm至55μ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为两组时,各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厚度均为50μm。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材料均为透明导电材料。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伟杰潘瑞
申请(专利权)人: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