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入式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8810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1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其包括多个能够分别独立控制的光线控制单元,所述光线控制单元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一电极、聚合物液晶层、第二电极以及第二基板,所述聚合物液晶层的侧面设置有遮光层,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用于形成施加在聚合物液晶层上的电场以调节聚合物液晶层对光线的散射状态;其中,至少所述第二电极和第二基板为透明的,所有所述光线控制单元的第二基板依次紧密拼接形成为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侧面设置有光源。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包含所述侧入式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采用侧入式背光实现分区块控制进行局部调光,在实现高动态对比度的效果的同时,还有利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侧入式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还涉及包含所述侧入式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在平板显示装置中,液晶显示装置(LiquidCrystalDisplay,LCD)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制造成本相对较低和无辐射等特点,在当前的平板显示器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近年来,随着高动态对比度(High-DynamicRange,HDR)技术的发展,HDR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中。要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实现HDR技术,对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提出了特殊的技术需求,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应当能够实现分区块控制进行局部调光(localdimming)。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类型主要包括直下式背光以及侧入式背光,直下式背光由于LED光源的分区与液晶显示面板的分区可以一一对应,分区块局部调光的效果好,因此成为市场主流,然而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尺寸较厚,无法满足市场上对超薄液晶显示装置的追求。而对于侧入式背光模组,由于采用光源从侧边入光,使用导光板作为传播光的载体,虽然满足了市场上对超薄液晶显示器的追求,但正是由于侧入式背光模组为侧边入光模式,其侧光分区控制困难,无法做到有效的多分区以实现二维的亮度控制,因此其HDR的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其可以采用侧入式背光实现分区块控制进行局部调光,提升了显示装置的高动态对比度的效果,并且有利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发展。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其包括多个相互拼接并且能够分别独立控制的光线控制单元,所述光线控制单元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一电极、聚合物液晶层、第二电极以及第二基板,所述聚合物液晶层的侧面设置有遮光层,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用于形成施加在所述聚合物液晶层上的电场以调节所述聚合物液晶层对光线的散射状态;其中,至少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二基板为透明的,所有所述光线控制单元的第二基板依次紧密拼接形成为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侧面设置有光源。优选地,所有所述光线控制单元的第二基板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优选地,各个所述光线控制单元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分别相互独立,以使得各个所述光线控制单元能够分别独立控制。优选地,所有所述光线控制单元的第一电极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各个所述光线控制单元的第二电极相互独立,以使得各个所述光线控制单元能够分别独立控制。优选地,所有所述光线控制单元的第二电极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各个所述光线控制单元的第一电极相互独立,以使得各个所述光线控制单元能够分别独立控制。优选地,所有所述光线控制单元的第一基板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其中,所述聚合物液晶层的液晶材料为聚合物分散液晶或聚合物网络液晶。其中,所述多个相互拼接的光线控制单元呈M行×N列排布,其中M和N分别为大于1的整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液晶面板和如上所述侧入式背光模组,所述液晶面板和所述侧入式背光模组相对设置,所述侧入式背光模组向所述液晶面板提供显示光线。其中,所述液晶面板的入光面和所述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出光面之间设置有空气间隙或者是所述液晶面板的入光面通过折射率小于1.3的粘结材料紧密贴合在所述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出光面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包括多个相互拼接并且能够分别独立控制的光线控制单元,在每个光线控制单元中,通过在导光板(第二基板)的背面设置第一电极、聚合物液晶层和第二电极的结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形成不同的电场可以调节聚合物液晶层对光线的散射状态,在导光板的背面进行不同程度的光线散射,从而可以控制导光板的出光面的出光量。由此,通过调节各个光线控制单元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电场,可以在不同区域(不同的光线控制单元)进行局部调光,提升了显示装置的高动态对比度的效果。并且由于是采用侧入式背光,其有利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发展。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这些优选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进行了例示。附图中所示和根据附图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专利技术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本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参阅图1和图2,所述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多个相互拼接并且能够分别独立控制的光线控制单元10(图1中仅示例性示出了其中的两个),所述光线控制单元1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基板11、第一电极12、聚合物液晶层13、第二电极14以及第二基板15。其中,所述第二电极14和所述第二基板15为透明的,所有所述光线控制单元10的第二基板15依次紧密拼接形成为导光板20,所述导光板20的侧面设置有光源30。所述第一电极12和所述第二电极14用于形成施加在所述聚合物液晶层13上的电场以调节所述聚合物液晶层13对光线的散射状态。其中,所述聚合物液晶层13的液晶材料可以为聚合物分散液晶(PolymerDispersedLiquidCrystal,PDLC)或聚合物网络液晶(PolymerNetworkLiquidCrystal,PNLC)。通过在聚合物液晶层13的两侧选择是否施加电场,可以使得聚合物液晶层13在透明态和散射态之间转换,并且可以通过控制所施加的电场的大小,调节所述聚合物液晶层13对光线的散射程度。基于以上的原理,本实施例提供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在光线控制单元10中,由位于导光板20(第二基板15)背面(与出光面15a相对的另一面)的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14形成的电场进行控制,调节聚合物液晶层13对光线的散射状态,在导光板20的背面进行光线散射,从而可以控制导光板20的出光面15a的出光量。由此,通过调节各个光线控制单元10的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14之间的电场,相当于在导光板20的背面的不同区域分别形成散射状态可控的散射网点,从而可以在不同区域(不同的光线控制单元10)进行局部调光。另外,所述第二基板15(导光板20)的背面本身可以设置有一些少量的散射网点(数量远远少于传统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导光板中的散射网点的数量),即第二基板15本身可以将少量的光线朝向出光面15a散射,然后再由聚合物液晶层13的不同散射状态实现差异化地控制出光量。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聚合物液晶层13的侧面设置有遮光层16,以避免相邻两个光线控制单元10中的光线相互串扰。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有所述光线控制单元10的第一基板11依次紧密拼接,所有所述光线控制单元10的第二基板15依次紧密拼接。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有所述光线控制单元10的第一基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相互拼接并且能够分别独立控制的光线控制单元,所述光线控制单元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一电极、聚合物液晶层、第二电极以及第二基板,所述聚合物液晶层的侧面设置有遮光层,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用于形成施加在所述聚合物液晶层上的电场以调节所述聚合物液晶层对光线的散射状态;其中,至少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二基板为透明的,所有所述光线控制单元的第二基板依次紧密拼接形成为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侧面设置有光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相互拼接并且能够分别独立控制的光线控制单元,所述光线控制单元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一电极、聚合物液晶层、第二电极以及第二基板,所述聚合物液晶层的侧面设置有遮光层,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用于形成施加在所述聚合物液晶层上的电场以调节所述聚合物液晶层对光线的散射状态;其中,至少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二基板为透明的,所有所述光线控制单元的第二基板依次紧密拼接形成为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侧面设置有光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光线控制单元的第二基板为一体成型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光线控制单元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分别相互独立,以使得各个所述光线控制单元能够分别独立控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光线控制单元的第一电极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各个所述光线控制单元的第二电极相互独立,以使得各个所述光线控制单元能够分别独立控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黎暄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