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榆林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用减震隔震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7967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10:27
一种建筑用减震隔震支座,包括上连接板、橡胶带、中间隔板、铅芯柱、摩擦体和下连接板;铅芯柱竖直设置,铅芯柱的上端设置有上连接板,铅芯柱的下端设置有下连接板,下连接板与铅芯柱之间设置有摩擦体;铅芯柱的柱体上等间距固定套设有若干中间隔板;相邻的中间隔板之间的铅芯柱上由内向外缠绕有橡胶带。本发明专利技术隔震支座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下部高阻尼摩擦体与铅芯柱摩擦消耗能量,为上部结构提供隔震性能,在摩擦体在重力或者人为的作用下,具有良好的自复位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减震隔震支座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结构基础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用减震隔震支座。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房屋建筑的发展,减震隔振技术在房屋建筑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当地震灾害发生时,如何保证房屋建筑“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一直困扰着设计师们;采用减震隔震支座装置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减震方法,也是目前降低地震危害性并且行之有效的技术。其隔震技术主要通过吸收或者耗散地震能量来降低建筑的地震响应。通常采用的隔震支座主要有橡胶隔震支座和摩擦隔震支座。摩擦隔震支座虽然凭借重力作用具有自复位特性,但在过程中可导致结构的上下起伏,稳定性差。隔震橡胶支座既能保证竖向刚度和承载力,又可大幅度减小水平刚度,使建筑物具有隔震性能,其中包括普通橡胶隔震支座和铅芯橡胶隔震支座。普通橡胶支座由橡胶与钢板交替叠合而成,其中钢板对橡胶材料起到加劲作用,提高橡胶体竖向刚度。由于天然橡胶的阻尼有限,不能很好的消耗地震能量,容易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因此在普通橡胶隔震支座中加入铅芯后就构成了铅芯橡胶隔震支座。铅芯能够较好地伴随橡胶产生变形、消耗地震能量及限制支座的水平变形。然而铅芯橡胶隔震支座也存在不能令人满意诸多方面,如阻尼耗能特性随时间推移出现一定程度降低,而且具有变形不可恢复性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减震隔震支座,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减震隔震支座,包括上连接板、橡胶带、中间隔板、铅芯柱、摩擦体和下连接板;铅芯柱竖直设置,铅芯柱的上端设置有上连接板,铅芯柱的下端设置有下连接板,下连接板与铅芯柱之间设置有摩擦体;铅芯柱的柱体上等间距固定套设有若干中间隔板;相邻的中间隔板之间的铅芯柱上由内向外缠绕有橡胶带。进一步的,下连接板与橡胶带之间的铅芯柱上套设有下垫板,下垫板沿径向设置有若干通孔,通孔连通到铅芯柱;下垫板与铅芯柱之间设置有橡胶环。进一步的,相邻的中间隔板之间的铅芯柱上设置有铁环,中间隔板的边缘设置有铁环;橡胶带的一端固定在铅芯柱上的铁环上,由内向外缠绕后,另一端固定在中间隔板边缘的铁环上。进一步的,橡胶带包括钢丝绳和橡胶套,橡胶套套设在钢丝绳外侧,形成橡胶带。进一步的,中间隔板上下表面和铅芯柱主体外表面均设置有用于增大摩擦的纹路。进一步的,上连接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沉台,铅芯柱的顶端设置在沉台中;下连接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沉台,摩擦体设置在沉台中;摩擦体为圆形,其表面与铅芯柱的下表面接触。进一步的,上连接板的上方,以及下连接板的下方设置有混凝土柱;混凝土柱与上连接板之间,以及混凝土柱与下连接板之间通过若干螺栓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隔震支座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下部高阻尼摩擦体与铅芯柱摩擦消耗能量,为上部结构提供隔震性能,在摩擦体在重力或者人为的作用下,具有良好的自复位能力。本专利技术下部摩擦面消耗地震带来的能量同时,橡胶带变形耗能,通过下垫板的通孔,人为调整铅芯柱的位置,从而保证隔震支座本体不会出现不可恢复的过大水平变形。本专利技术的橡胶带独立安装,可以随时更换,避免橡胶管由于老化或塑性变形等不利影响导致装置的隔震性能降低。本专利技术以充分利用支座优良的自适应能力和摩擦体的优越性,使得形成一个新型的隔震体系,利用高阻尼橡胶支座的复位能力和摩擦隔震支座的优点结合,显著提高隔震体系的复位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其中:1、混凝土柱,2、上连接板,4、高阻尼橡胶带,5、中间隔板,6、铁环,7、铅芯柱,8、橡胶环,9、下垫板,10、通孔,11、下连接板,12、摩擦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一种建筑用减震隔震支座,包括上连接板2、橡胶带4、中间隔板5、铅芯柱7、摩擦体12和下连接板11;铅芯柱7竖直设置,铅芯柱7的上端设置有上连接板2,铅芯柱7的下端设置有下连接板11,下连接板11与铅芯柱7之间设置有摩擦体12;铅芯柱7的柱体上等间距固定套设有若干中间隔板5;相邻的中间隔板5之间的铅芯柱7上由内向外缠绕有橡胶带4。下连接板11与橡胶带4之间的铅芯柱7上套设有下垫板9,下垫板9沿径向设置有若干通孔10,通孔10连通到铅芯柱7;下垫板9与铅芯柱7之间设置有橡胶环8。相邻的中间隔板5之间的铅芯柱7上设置有铁环6,中间隔板5的边缘设置有铁环6;橡胶带4的一端固定在铅芯柱7上的铁环6上,由内向外缠绕后,另一端固定在中间隔板5边缘的铁环6上。橡胶带4包括钢丝绳和橡胶套,橡胶套套设在钢丝绳外侧,形成橡胶带4。中间隔板5上下表面和铅芯柱7主体外表面均设置有用于增大摩擦的纹路。上连接板2的下表面设置有沉台,铅芯柱7的顶端设置在沉台中;下连接板11的上表面设置有沉台,摩擦体12设置在沉台中;摩擦体12为圆形,其表面与铅芯柱的下表面接触。上连接板2的上方,以及下连接板11的下方设置有混凝土柱1;混凝土柱1与上连接板2之间,以及混凝土柱1与下连接板11之间通过若干螺栓固定连接。当地震强度较小时,铅芯柱7和摩擦体12相互摩擦消耗能量,即使有相对位移,也可以在重力或通过通孔10人为恢复原始状态,使之可以避免铅芯柱7变形不可恢复性;当地震强度较大时,铅芯柱7和摩擦体12之间有较大位移,消耗一定能量,随后橡胶带4多层次通过滑移以进行摩擦耗能,保证框架柱的安全稳定。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橡胶隔震与摩擦隔震结合的方式,形成一个新型的隔震体系,利用橡胶的复位能力来弥补摩擦隔震支座自复位能力不足的缺点,而且单一摩擦隔震支座为了隔震效果,必须将其摩擦系数尽可能的增大,相应的在地震时支座就会产生较大的起伏,通过将两者的优点结合以解决相应的缺陷,显著提高隔震体系的复位能力,保护上部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该隔震支座安全可靠、安装与更换维修便捷,使用范围广,可有效适用于各类建筑工程中,适合在实际工程中投入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减震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连接板(2)、橡胶带(4)、中间隔板(5)、铅芯柱(7)、摩擦体(12)和下连接板(11);铅芯柱(7)竖直设置,铅芯柱(7)的上端设置有上连接板(2),铅芯柱(7)的下端设置有下连接板(11),下连接板(11)与铅芯柱(7)之间设置有摩擦体(12);铅芯柱(7)的柱体上等间距固定套设有若干中间隔板(5);相邻的中间隔板(5)之间的铅芯柱(7)上由内向外缠绕有橡胶带(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减震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连接板(2)、橡胶带(4)、中间隔板(5)、铅芯柱(7)、摩擦体(12)和下连接板(11);铅芯柱(7)竖直设置,铅芯柱(7)的上端设置有上连接板(2),铅芯柱(7)的下端设置有下连接板(11),下连接板(11)与铅芯柱(7)之间设置有摩擦体(12);铅芯柱(7)的柱体上等间距固定套设有若干中间隔板(5);相邻的中间隔板(5)之间的铅芯柱(7)上由内向外缠绕有橡胶带(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减震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下连接板(11)与橡胶带(4)之间的铅芯柱(7)上套设有下垫板(9),下垫板(9)沿径向设置有若干通孔(10),通孔(10)连通到铅芯柱(7);下垫板(9)与铅芯柱(7)之间设置有橡胶环(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减震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中间隔板(5)之间的铅芯柱(7)上设置有铁环(6),中间隔板(5)的边缘设置有铁环(6);橡胶带(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富刚李强康泽龙
申请(专利权)人:榆林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