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震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7966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1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隔震支座,用于多领域的隔震装置,其包括支撑座,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相互分离的下外包板和上外包板;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组件,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固定在所述下外包板内,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固定在所述上外包板内;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和所述第二滑动组件的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构造成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和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在一定范围内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遭遇地震时,能够在水平方向自由运动,大大降低了上部结构物的损害程度,而且还便于支座的生产加工与装配,同时可以保持支座结构的紧凑,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震支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隔震支座,尤其是一种多领域用的隔震支座,属于抗震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地震作为一种危害较大的自然灾害,会对文物保护、液化天然气储藏等领域造成危害。近年来,减隔震技术已经渐渐广泛应用到各类文物隔震、液化天然气储罐等领域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地震的危害。目前,对于文物保护、液化天然气储罐的隔震保护普遍采用橡胶隔震支座。其中,液化天气储罐的隔震装置为例,其上部结构单一的大型平板结构,上部浇筑后,混凝土凝固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收缩变形。正常情况下,该变形会转换为橡胶支座的剪切变形,等于在橡胶支座上附加了一个较大的初始变形。其中,橡胶支座,尤其是铅芯隔震橡胶支座、高阻尼隔震橡胶支座,在不同剪应变工况下,其水平性能差异较大,故该附加的初始变形也会对产品隔震效果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同时支座的疲劳寿命也会缩短。随着液化天然气储罐市场的不断扩大,隔震效果以及产品的环保、寿命等问题都将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考虑到铅芯支座的污染以及橡胶支座的老化缺点,因此一种新型结构的的研发非常关键和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隔震支座,在遭遇地震时能够水平方向自由运动,大大降低了上部结构物的损害程度。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隔震支座,包括:支撑座,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相互分离的下外包板和上外包板;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组件,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固定在所述下外包板内,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固定在所述上外包板内;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和所述第二滑动组件的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构造成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和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在一定范围内移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和所述第二滑动组件通过至少一个抗剪销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包括第一滑动板,所述第一滑动板上沿横向方向设置有若干第一导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架组件包括支架主体,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上的第一移动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上的若干沿纵向的第二导轨,其中,所述第一移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导轨,并能够沿所述第一导轨移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包括第二滑动板,所述第二滑动板的底部设置若干第二移动机构;其中,所述第二移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导轨,并能够沿所述第一导轨移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架主体包括若干横向支架和若干纵向支架;其中,所述第二导轨垂直连接在所述横向支架上,所述纵向支架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安装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的转轴。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和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均为轴承;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轴承相配合的槽道。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槽道的两端设置有弹性件。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和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为滚轮或滑块。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为沿竖直方向上向内凹的弧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隔震支座,在遭遇地震时,能够在水平方向自由运动,大大降低了上部结构物的损害程度,而且还便于支座的生产加工与装配,同时可以保持支座结构的紧凑,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隔震支座设置有抗剪销,当未发生地震时,通过抗剪销的固定,使支座上下部分保持相对静止;当支座受到水平地震作用力时,且地震水平力超过抗剪销强度极限时,通过剪断抗剪销,实现轴承在导轨槽之间的相对滑动,通过滑动摩擦,以及滑动中高度势能的变化,实现对地震能量的消耗。同时也可以通过调整轨道曲率改变支座刚度,错开地震波卓越频率,进而大大降低了文物或是储罐的损害程度。该结构无市场常规结构的铅芯和橡胶垫,有利于环境保护和长时间使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隔震支座的槽道设置弧形结构,能够使地震过后,通过此弧形结构,实现支座结构的自动恢复。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隔震支座的结构示意图,显示了隔震支座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隔震支座的结构示意图,显示了隔震支座俯视结构透视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第一滑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支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第二滑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第一导轨或第二导轨的结构侧视示意图,显示了凹槽为弧形的结构;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第一导轨或第二导轨的结构俯视示意图,显示了弹性件的位置;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第一移动机构或第一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显示了采用滚轮的结构。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1、外壳,2、第一滑动组件,3、第二滑动组件,4、支架组件,5、支撑座,11、上外包板,12、下外包板,13、抗剪销,21、第一滑动板,22、第一导轨,23、螺栓,31、第二滑动板,32、第二移动机构,41、支架主体,42、第一移动机构,43、第二导轨,44、横向支架,45、纵向支架,46、转轴,51、凹槽,52、弹性件,53、滚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隔震支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隔震支座,在遭遇地震时能够水平方向自由运动,大大降低了上部结构物的损害程度。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隔震支座,包括支撑座5,所述支撑座5用于支撑其他组件。本实施例所述隔震支座还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中,位于上部的部分为上外包板11,位于下部的部分为下外包板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为长方体形状,所述上外包板11为无底的长方体形结构,下外包板12为无盖的长方体形结构。所述上外包板11和下外包板12开口相对。所述外壳1内设置第一滑动组件2和第二滑动组件3,其中所述第一滑动组件2固定设置在所述下外包板12内,所述第二滑动组件3固定设置在所述上外包板11内。本实施例所述隔震支座还包括支架组件4,所述支架组件4造成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滑动组件2和所述第二滑动组件3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滑动或滚动的方式移动。在发生地震时,所述支架组件4能够相对于第一滑动组件2和/或第二滑动组件3滑动或滚动。在根据本实施例所述隔震支座中设置第一滑动组件2和第二滑动组件3,并且通过支架组件4连接第一滑动组件2和第二滑动组件3。在遭遇地震时,下外包板12产生晃动,第一滑动组件2与所述支架组件4之间相对滑动或滚动,第二滑动组件3与所述支架组件4之间相对滑动或滚动。这样能够保证处于上外包板11上的物品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从而减少地震的影响。本实施例所述隔震支座可在水平方向自由运动,大大降低了上部结构物的损害程度,而且还便于支座的生产加工与装配,同时可以保持支座结构的紧凑,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动组件2和所述第二滑动组件3之间通过至少一个抗剪销13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抗剪销13数量为四个,也可以根据抗震的等级或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抗剪销13的数量。在未发生地震时,所述抗剪销13能够保证所述第一滑动组件2和所述第二滑动组件3处于相对固定的状态。在使用根据本实施例所述隔震支座时,支座安装完成后,通过抗剪销13将支座上下结构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5),设置在所述支撑座(5)上的外壳(1),所述外壳(1)包括相互分离的下外包板(12)和上外包板(11);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的第一滑动组件(2)和第二滑动组件(3),所述第一滑动组件(2)固定在所述下外包板(12)内,所述第二滑动组件(3)固定在所述上外包板(11)内;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滑动组件(2)和所述第二滑动组件(3)的支架组件(4),所述支架组件(4)构造成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滑动组件(2)和所述第二滑动组件(3)在一定范围内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5),设置在所述支撑座(5)上的外壳(1),所述外壳(1)包括相互分离的下外包板(12)和上外包板(11);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的第一滑动组件(2)和第二滑动组件(3),所述第一滑动组件(2)固定在所述下外包板(12)内,所述第二滑动组件(3)固定在所述上外包板(11)内;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滑动组件(2)和所述第二滑动组件(3)的支架组件(4),所述支架组件(4)构造成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滑动组件(2)和所述第二滑动组件(3)在一定范围内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组件(2)和所述第二滑动组件(3)通过至少一个抗剪销(1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组件(2)包括第一滑动板(21),所述第一滑动板(21)上沿横向方向设置有若干第一导轨(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4)包括支架主体(41),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41)上的第一移动机构(42),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41)上的若干沿纵向方向的第二导轨(43);其中,所述第一移动机构(42)连接所述第一导轨(22),并能够沿所述第一导轨(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勇欢庾光忠宁响亮姜良广周函宇陈国平夏俊勇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