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滑移防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47947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1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边坡滑移防护系统,包括安装于悬崖道路长度方向设置的底部支架、多个沿道路长度方向并列安装于底部支架顶部的顶棚和设置于顶棚与底部支架之间的阻尼装置,所述底部支架的横向内侧沿竖向固定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顶棚的横向内侧铰接使顶棚的横向外侧可上下摆动,所述阻尼装置支撑设置于顶棚与底部支架之间用于对顶棚摆动形成阻尼;能够保证棚洞抗冲击力大的同时,有效降低棚洞造价、缩短工期且易于维护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边坡滑移防护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边坡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边坡滑移防护系统。
技术介绍
由于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质条件差,地质灾害频发,特别由公路边坡危岩崩塌导致的滚石、落石灾害严重,给交通建设和运输安全带来严峻挑战。尤其是山区公路边坡浅表层滑落,以及高陡边坡滚石、落石等公路地质灾害问题,一般通过设置混凝土棚洞防护公路,而现有公路钢筋混凝土棚洞造价高、工期长、维修困难等缺点,同时,现有铁路隧道洞口钢结构棚洞抗冲击力差、结构体系不合理、工业化水平低等不足。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边坡滑移防护系统,能够保证防护系统抗冲击力大的同时,有效降低防护系统造价、缩短工期且易于维护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边坡滑移防护系统,能够保证防护系统抗冲击力大的同时,有效降低防护系统造价、缩短工期且易于维护维修。本专利技术的边坡滑移防护系统,包括安装于悬崖道路长度方向设置的底部支架、多个沿道路长度方向并列安装于底部支架顶部的顶棚和设置于顶棚与底部支架之间的阻尼装置,所述底部支架的横向内侧沿竖向固定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顶棚的横向内侧铰接使顶棚的横向外侧可上下摆动,所述阻尼装置支撑设置于顶棚与底部支架之间用于对顶棚摆动形成阻尼。进一步,所述阻尼装置包括第一阻尼装置,第一阻尼装置包括多个阻尼筒沿横向由内到外并列支撑于顶棚和底部支架之间,阻尼筒的上、下端分别铰接于顶棚和底部支架。进一步,多个阻尼筒的阻尼系数沿横向由内到外逐渐减小。进一步,所述顶棚与底部支架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顶棚复位的复位弹簧。进一步,两相邻顶棚之间设置有连接网,所述连接网的边缘与顶棚的边缘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阻尼装置还包括支撑设置于顶棚横向中间下方的第二阻尼装置,所述第二阻尼装置包括上转杆、下转杆、滚轮和弧形板簧,所述上转杆的上端铰接与顶棚横向中间,下转杆的下端铰接于顶部支架横向中间,下转杆的上端铰接于上转杆的中间,所述滚轮转动安装于上转杆的下端且下转杆通过滚轮支撑于顶棚顶端,所述板簧设置于顶棚与上转杆之间用于对上转杆提供转动弹性阻力;所述上转杆由上到下沿横向向外倾斜设置,所述下转杆位于上转杆的横向内侧。进一步,单个顶棚的下方设置有两组第一阻尼装置和位于两第一阻尼装置之间的第二阻尼装置,两组第一阻尼装置沿纵向并列布置,所述第二阻尼装置位于顶棚纵向中间。进一步,所述底部支架顶部沿横向设置有滚轮导轨,所述滚轮下端适形嵌入滚轮导轨并与滚轮导轨滚动配合。进一步,所述板簧为弧形板簧且弧形板簧的上、下端分别铰接于顶棚和底部支架,弧形板簧的凹面与顶棚和上转杆的铰接点相对。进一步,所述底部支架包括沿纵向间隔并列的龙门架,相邻龙门架之间通过纵梁固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边坡滑移防护系统,通过在顶棚与底部框架之间沿竖向设置有阻尼装置,利于减小落石对边坡滑移防护系统的冲量,同时,将顶棚的顶面设置为在受到冲击时呈横向由内到外向下倾斜状,利于落石滚路,进一步提高抗冲击性能,保证防护系统抗冲击力大的同时,有效降低防护系统造价、缩短工期且易于维护维修。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边坡滑移防护系统,包括安装于悬崖道路长度方向设置的底部支架1、多个沿道路长度方向并列安装于底部支架1顶部的顶棚(包括顶棚2a、顶棚2b和顶棚2c等)和设置于顶棚与底部支架1之间的阻尼装置,所述底部支架1的横向内侧沿竖向固定设置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与顶棚的横向内侧铰接使顶棚的横向外侧可上下摆动,所述阻尼装置支撑设置于顶棚与底部支架1之间用于对顶棚摆动形成阻尼;通过在顶棚与底部框架之间沿竖向设置有阻尼装置,利于减小落石对边坡滑移防护系统的冲量,同时,将顶棚的顶面设置为在受到冲击时呈横向由内到外向下倾斜状,利于落石滚落,进一步提高抗冲击性能,保证防护系统抗冲击力大的同时,有效降低防护系统造价、缩短工期且易于维护维修;横向内侧表示靠近山体一侧,外侧表示悬崖一侧。本实施例中,所述阻尼装置包括第一阻尼装置,第一阻尼装置包括多个阻尼筒(本实施设置为三个,分别包括阻尼筒4a、阻尼筒4b和阻尼筒4c等)沿横向由内到外并列支撑于顶棚和底部支架1之间,阻尼筒的上、下端分别铰接于顶棚和底部支架1;保证顶棚沿横向的抗扭矩强度大,保证顶棚的适用寿命高和避免横向断裂。本实施例中,多个阻尼筒的阻尼系数沿横向由内到外逐渐减小;利于顶棚实现摆动,增加阻尼行程,进一步提高阻尼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棚与底部支架1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顶棚复位的复位弹簧4;所述复位弹簧4为柱状弹簧,柱状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顶棚和底部支架1,方便顶棚的复位;所述柱状弹簧也可适形外套于阻尼筒外,保证回复弹力效果更好。本实施例中,两相邻顶棚之间设置有连接网5,所述连接网5的边缘与顶棚的边缘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网5可过滤较大落石,同时满足不同顶棚之间的摆幅差。本实施例中,所述阻尼装置还包括支撑设置于顶棚横向中间下方的第二阻尼装置,所述第二阻尼装置包括上转杆6、下转杆7、滚轮8和板簧9,所述上转杆6的上端铰接与顶棚横向中间,下转杆7的下端铰接于顶部支架横向中间,下转杆7的上端铰接于上转杆6的中间,所述滚轮8转动安装于上转杆6的下端且下转杆7通过滚轮8支撑于顶棚顶端,所述板簧9设置于顶棚与上转杆6之间用于对上转杆6提供转动弹性阻力;所述上转杆6由上到下沿横向向外倾斜设置,所述下转杆7位于上转杆6的横向内侧;通过第二阻尼装置,利于抵消落石斜向内的冲击力,保证顶部支架的稳定性,避免底部支架1倾倒,大大提高抗冲击强度,尤其是当顶棚旋转时,上转杆6变倾斜度,实现顶棚抗扭矩力有效增加,同时,利于底部支架1受力沿横向分散。本实施例中,单个顶棚的下方设置有两组第一阻尼装置和位于两第一阻尼装置之间的第二阻尼装置,两组第一阻尼装置沿纵向并列布置,所述第二阻尼装置位于顶棚纵向中间;利于受力稳定,保证抗冲击性好;纵向表示沿道路长度方向。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支架1顶部沿横向设置有滚轮8导轨,所述滚轮8下端适形嵌入滚轮8导轨并与滚轮8导轨滚动配合;所述滚轮8导轨可为沿横向设置的滑槽,所述滑槽为顶部支架的顶部横梁形成,比如顶部横梁为槽钢。本实施例中,所述板簧9为弧形板簧9且弧形板簧9的上、下端分别铰接于顶棚和底部支架1,弧形板簧9的凹面与顶棚和上转杆6的铰接点相对;受力稳定,阻尼效果好。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支架1包括沿纵向间隔并列的龙门架,相邻龙门架之间通过纵梁固定;利于提高,方便通行,结构强度高。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边坡滑移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悬崖道路长度方向设置的底部支架、多个沿道路长度方向并列安装于底部支架顶部的顶棚和设置于顶棚与底部支架之间的阻尼装置,所述底部支架的横向内侧沿竖向固定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顶棚的横向内侧铰接使顶棚的横向外侧可上下摆动,所述阻尼装置支撑设置于顶棚与底部支架之间用于对顶棚摆动形成阻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坡滑移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悬崖道路长度方向设置的底部支架、多个沿道路长度方向并列安装于底部支架顶部的顶棚和设置于顶棚与底部支架之间的阻尼装置,所述底部支架的横向内侧沿竖向固定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顶棚的横向内侧铰接使顶棚的横向外侧可上下摆动,所述阻尼装置支撑设置于顶棚与底部支架之间用于对顶棚摆动形成阻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滑移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装置包括第一阻尼装置,第一阻尼装置包括多个阻尼筒沿横向由内到外并列支撑于顶棚和底部支架之间,阻尼筒的上、下端分别铰接于顶棚和底部支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滑移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阻尼筒的阻尼系数沿横向由内到外逐渐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坡滑移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与底部支架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顶棚复位的复位弹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滑移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两相邻顶棚之间设置有连接网,所述连接网的边缘与顶棚的边缘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边坡滑移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装置还包括支撑设置于顶棚横向中间下方的第二阻尼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海飞李杰吴祖松夏江王国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