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除臭生物酶的培养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947803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除臭生物酶的培养方法及其应用,属于环保领域。按照质量份的原料为:枯草芽孢杆菌2份,地衣芽孢杆菌2份,施氏假单胞菌2份,发酵培养基300份,其培养方法具体步骤为:(A)将垃圾渗滤液溶解振荡分层,取下层发酵液培养,反复多次;(B)梯度稀释步骤(A)中的发酵液,培养,驯化,直至得到二株纯菌,即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C)将步骤(B)中得到的纯菌和施氏假单胞菌按1:1:1混合成菌群;(D)将菌群发酵得到垃圾除臭生物酶。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流程简单,培养过程中无二次污染物产生,具有广谱、高效、环保、无毒、无残留的特点。可用于生活垃圾除臭及公共厕所异味控制,使用过后对环境无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除臭生物酶的培养方法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领域,具体为一种垃圾除臭生物酶的培养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生活垃圾的数量日益增多,导致大气、土壤、地表水及地下水受到严重的污染,而且垃圾中含有的有机成分比例高,成分复杂,并且包括带有致病性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以及多种重金属元素,再加之长时间堆放,各种难闻的恶臭气体会经微生物分解有机成分后释放出氨气、硫化氢、硫醇、硫醚、甲醛、乙醛及挥发性脂肪酸等气体。该气体不仅招来大量的蚊虫、苍蝇,导致疾病传播的可能性增加,对人类健康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而且产生的气体极易挥发逃逸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影响市容市貌,甚至阻碍生态文明建设,由此可见生活垃圾的恶臭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国内外处理垃圾恶臭常用的方法有吸附法、燃烧法、香精遮蔽法及高能离子法。吸附法包括化学药剂和活性炭吸附法,前者需要消耗大量化学药剂,后者则易堵塞且更换频繁,维护费用较高;燃烧法将恶臭物质在高温下燃烧,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但是适用于高浓度、高热值的有机废气,在一般的除臭工程上很少应用;香精遮蔽法采用喷洒合成香精来遮蔽恶臭,治标不治本,而且在香精合成的过程中会添加多种的有机物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此外,使用高能离子法进行垃圾处理,其产生的臭氧和离子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和腐蚀设备,甚至伤害人类健康。无疑目前最为环保的方法是利用微生物进行垃圾除臭,通过微生物和有益菌类来分解掉有机物,杜绝有机物产生氨、硫化氢等臭味以及减少有害菌的生成与繁殖才是根治之本。因此,本专利专利技术了一种除臭效果佳,对人体、环境无害的环保生物酶,符合当下环保需求,对城镇生活垃圾场、公厕、美食城垃圾桶等公共场所的垃圾处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针对目前生活垃圾恶臭明显的问题,提供一种垃圾除臭生物酶,抑制垃圾中的细菌、真菌,遏制其生长繁殖,杀灭垃圾中产生的蚊蝇、臭虫和跳蚤,显著降低或清除垃圾臭味,此外,本专利技术中的除臭生物酶还具有广谱、高效、环保、无毒、无残留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除臭生物酶的培养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使用该方法培养的除臭生物酶具有除味彻底、快速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除臭生物酶的应用,使上述除臭生物酶可快速有效地去除生活垃圾恶臭和公共厕所异味控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垃圾除臭生物酶,按照质量份的原料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2份,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2份,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stutzeri)2份;发酵培养基300份,其培养方法,具体步骤为:(A)将垃圾渗滤液利用生理盐水溶解,摇床振荡后静置分层,将菌悬液接入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取下层含有菌体的发酵液转接至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如此反复进行多次;;(B)吸取定量步骤(A)继续培养所得垃圾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的发酵液,进行梯度稀释,涂布至固体培养基上培养若干天,反复驯化,直至得到二株纯菌,即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C)将步骤(B)分离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和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施氏假单胞菌,三种菌按比例混合成菌群;(D)将步骤(C)中的菌群经发酵培养基培养得到垃圾除臭生物酶。优选的,诉述步骤(A)中发酵液是将垃圾渗滤液用生理盐水溶解放置在摇床振荡后,静置分层,将菌悬液接入无机盐培养基中,在10-15℃摇床培养10-15天,取下层含有菌体的发酵液转接至无机盐培养基中继续培养10-15天,如此反复进行3-6次。更优化的,所述步骤(B)中二株纯菌,即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是将发酵液进行梯度稀释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在28-33℃下培养8-15天,对培养的菌落进行观察,选择数量适中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划线培养,反复进行,直至得到二株纯菌,即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C)中菌群是将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施氏假单胞菌按1:1:1的比例混合。更进一步优化的,所述步骤(D)中发酵培养基按质量份原料为:水解糖2.5份,玉米浆2.5份,酒糟1份,尿素0.5份,纯水93.5份在pH为6.8-7.0,30℃下培养得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简单,在制作过程中没有二次污染物产生,纯绿色环保。可用于生活垃圾除臭及公共厕所异味控制,使用过后对环境无害。本专利技术中的除臭生物酶可抑制垃圾中的细菌、真菌,遏制其生长繁殖,降低垃圾中产生的蚊蝇、臭虫和跳蚤,显著降低或清除垃圾臭味,此外,本除臭剂还具有广谱、高效、环保、无毒、无残留的特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垃圾除臭生物酶,按照质量份的原料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2份,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2份,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stutzeri)2份;其培养方法,发酵培养基300份,具体步骤为:(A)将垃圾渗滤液利用生理盐水溶解,摇床振荡后静置分层,将菌悬液接入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取下层含有菌体的发酵液转接至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如此反复进行多次;(B)吸取定量步骤(A)继续培养所得垃圾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的发酵液,进行梯度稀释,涂布至固体培养基上培养若干天,反复驯化,直至得到二株纯菌,即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C)将步骤(B)分离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和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施氏假单胞菌,三种菌按比例混合成菌群;(D)经发酵培养基培养得到垃圾除臭生物酶。实施例2一种垃圾除臭生物酶,按照质量份的原料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1.5份,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1.5份,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stutzeri)1.5份;其培养方法,发酵培养基350份,具体步骤为:(A)将垃圾渗滤液利用生理盐水溶解,摇床振荡后静置分层,将菌悬液接入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取下层含有菌体的发酵液转接至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如此反复进行多次;(B)吸取定量步骤(A)继续培养所得垃圾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的发酵液,进行梯度稀释,涂布至固体培养基上培养若干天,反复驯化,直至得到二株纯菌,即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C)将步骤(B)分离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和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施氏假单胞菌,三种菌按比例混合成菌群;(D)经发酵培养基培养得到垃圾除臭生物酶。实施例3一种垃圾除臭生物酶,按照质量份的原料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1份,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1份,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stutzeri)1份;其培养方法,发酵培养基400份,具体步骤为:(A)将垃圾渗滤液利用生理盐水溶解,摇床振荡后静置分层,将菌悬液接入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取下层含有菌体的发酵液转接至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如此反复进行多次;(B)吸取定量步骤(A)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除臭生物酶,所述特征在于,按照质量份的原料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2份,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2份,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2份,发酵培养基30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除臭生物酶,所述特征在于,按照质量份的原料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2份,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2份,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stutzeri)2份,发酵培养基300份。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除臭生物酶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将垃圾渗滤液利用生理盐水溶解,摇床振荡后静置分层,将菌悬液接入无机盐培养基中培养,取下层含有菌体的发酵液转接至无机盐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如此反复进行多次;(B)吸取定量步骤(A)继续培养所得垃圾无机盐培养基中的发酵液,进行梯度稀释,涂布至固体培养基上培养若干天,反复驯化,直至得到二株纯菌,即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C)将步骤(B)分离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和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施氏假单胞菌,三种菌按比例混合成菌群;(D)将步骤(C)中的菌群经发酵培养基培养得到垃圾除臭生物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垃圾除臭生物酶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发酵液是将垃圾渗滤液用生理盐水溶解放置在摇床振荡后,静置分层,将菌悬液接入无机盐培养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蔺爱国贺彦涛丁兴华申美荣孙剑珍马莹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