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装置和终端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7615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8:10
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和终端设备。该充电装置包括:电池盖,所述电池盖上具有利用印刷直接成型PDS技术涂敷的接收线圈,所述接收线圈用于对电池进行无线充电。本申请中,通过将接收线圈涂敷于电池的电池盖上,避免单独部署接收线圈,能够降低整机厚度,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装置和终端设备
本申请涉及无线充电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充电装置和终端设备。
技术介绍
无线充电技术作为一种简易可行的手机充电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技术通常利用设置在无线充电底座中的发射线圈以及设置在手机中的接收线圈传递能量,从而完成对手机内部电池的无线充电。手机的接收线圈是影响无线充电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传统技术中,接收线圈单独部署在手机中,这会使得手机的厚度增加,进而影响用户体验。此外,由于接收线圈单独部署在手机中,进而在生成过程中需要将接收线圈组装到手机中,又增加了因组装而造成的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和终端设备,通过将接收线圈涂敷于电池的电池盖上,避免单独部署接收线圈,能够降低整机厚度,进而提高用户体验。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包括:电池盖,所述电池盖上具有利用印刷直接成型PDS技术涂敷的接收线圈,所述接收线圈用于对电池进行无线充电。本实施例中,采用PDS技术将接收线圈涂敷于电池的电池盖上,避免单独部署接收线圈,能够降低整机厚度,进而提高用户体验。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电池盖的内侧表面或外侧表面涂敷有所述接收线圈。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塑胶材料制成的所述电池盖上涂敷有所述接收线圈。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电池盖上沿第一曲线涂敷有导电油墨以形成所述接收线圈,所述第一曲线以所述电池盖上的一个定点为起始位置向外逐圈旋绕形成的曲线。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曲线为螺旋线和/或多边曲线。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一个定点为所述电池盖的中心点。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导电油墨为导电银浆油墨。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主板和弹片;所述接收线圈通过所述弹片电连接至所述主板,所述主板与所述电池电连接;所述主板用于接收所述充电功率信号,并基于所述充电功率信号为所述电池充电。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电池盖上具有利用PDS技术涂敷的以下天线的至少一种:通信系统天线、全球定位系统GPS天线和无线保真WiFi天线。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磁隔离层,位于所述接收线圈和所述电池之间。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任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的充电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无线充电系统的示例。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充电装置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基于无线充电技术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无线充电技术不需要电缆即可完成功率的传输,能够简化充电准备阶段的操作。无线充电技术一般将电源提供设备(如适配器)与无线充电装置(如无线充电底座)相连,并通过该无线充电装置将电源提供设备的输出功率以无线的方式(如电磁信号或电磁波)传输至待充电设备,对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按照无线充电原理不同,无线充电方式主要分为磁耦合(或电磁感应)、磁共振以及无线电波三种方式。目前,主流的无线充电标准包括QI标准、电源实物联盟(powermattersalliance,PMA)标准、无线电源联盟(allianceforwirelesspower,A4WP)。QI标准和PMA标准均采用磁耦合方式进行无线充电。A4WP标准采用磁共振方式进行无线充电。下面结合图1,对传统的无线充电方式进行介绍。如图1所示,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电源提供设备110、无线充电装置120以及待充电设备130,其中无线充电装置120例如可以是无线充电底座,待充电设备130例如可以是终端。电源提供设备110与无线充电装置120连接之后,会将电源提供设备110的输出电流传输至无线充电装置120。无线充电装置120可以通过内部的无线发射电路121将电源提供设备110的输出电流转换成电磁信号(或电磁波)进行发射。例如,该无线发射电路121可以将电源提供设备110的输出电流转换成交流电,并通过发射线圈或发射天线(图中未标出)将该交流电转换成电磁信号。待充电设备130可以通过无线接收电路131接收无线发射电路121发射的电磁信号,并将该电磁信号转换成无线接收电路131的输出电流。例如,该无线接收电路131可以通过接收线圈或接收天线(图中未标出)将无线发射电路121发射的电磁信号转换成交流电,并对该交流电进行整流和/或滤波等操作,将该交流电转换成无线接收电路131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对于传统无线充电技术,在无线充电之前,无线充电装置120与待充电设备130会预先协商无线发射电路121的发射功率。假设无线充电装置120与待充电设备130之间协商的功率为5W,则无线接收电路131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一般为5V和1A。假设无线充电装置120与待充电设备130之间协商的功率为10.8W,则无线接收电路131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一般为9V和1.2A。无线接收电路131的输出电压并不适合直接加载到电池133两端,而是需要先经过待充电设备130内的变换电路132进行变换,以得到待充电设备130内的电池133所预期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变换电路132可用于对无线接收电路131的输出电压进行变换(如恒压和/或恒流控制),以满足电池133所预期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的需求。该变换电路132可指充电管理模块,例如充电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C)。在电池133的充电过程中,变换电路132可用于对电池133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进行管理。该变换电路132可以包含电压反馈功能,和/或,电流反馈功能,以实现对电池133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的管理。举例来说,电池的充电过程可包括涓流充电阶段,恒流充电阶段和恒压充电阶段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在涓流充电阶段,变换电路132可利用电流反馈功能使得在涓流充电阶段进入到电池133的电流满足电池133所预期的充电电流大小(譬如第一充电电流)。在恒流充电阶段,变换电路132可利用电流反馈功能使得在恒流充电阶段进入电池133的电流满足电池133所预期的充电电流大小(譬如第二充电电流,该第二充电电流可大于第一充电电流)。在恒压充电阶段,变换电路132可利用电压反馈功能使得在恒压充电阶段加载到电池133两端的电压的大小满足电池133所预期的充电电压大小。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然而,在图1所示的传统的无线充电系统框架中,如果将接收线圈单独部署在手机中,这会使得手机的厚度增加,进而影响用户体验。此外,由于接收线圈单独部署在手机中,进而在生成过程中需要将接收线圈组装到手机中,又增加了因组装而造成的人力成本。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通过将接收线圈涂敷于电池的电池盖上,避免单独部署接收线圈,能够降低整机厚度,进而提高用户体验。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充电装置进行描述。图2和图3均是本申请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或图3所示,该充电装置可以包括:电池盖210,该电池盖210上具有利用印刷直接成型(PrintDirectStructuring,PDS)技术涂敷的接收线圈220,该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盖,所述电池盖上具有利用印刷直接成型PDS技术涂敷的接收线圈,所述接收线圈用于对电池进行无线充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盖,所述电池盖上具有利用印刷直接成型PDS技术涂敷的接收线圈,所述接收线圈用于对电池进行无线充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盖的内侧表面或外侧表面涂敷有所述接收线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塑胶材料制成的所述电池盖上涂敷有所述接收线圈。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盖上沿第一曲线涂敷有导电油墨以形成所述接收线圈,所述第一曲线以所述电池盖上的一个定点为起始位置向外逐圈旋绕形成的曲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线为螺旋线和/或多边曲线。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定点为所述电池盖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斌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