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滞留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6277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滞留池,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种植层、砂滤层、保水层、排水层和垫层;种植层内填有种植土,砂滤层内填有砂石,所述保水层内填有木屑,排水层内填有碎石,垫层内填有碎石;生态滞留池的侧壁设置有素土;种植层上种植有水生植物;生态滞留池中设置有溢流井,溢流井穿过种植层、砂滤层、保水层和排水层;排水层内设置有一端伸出排水层的排水管。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雨水进行快速初步过滤,短时间滞留,全方向渗透,防止溢出,避免造成下渗缓慢或积水等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滞留池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生态滞留池。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建设是响应国家号召、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目前,很多城市的有关海绵城市的开发设施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生态滞留设施是其中的一种设施建设形式。生物滞留设施是一种对水质水量进行截流并暂时存储的结构型雨水控制器。它利用浅水洼或景观区中的土壤和植被来去除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是海绵城市系统中的重要设备。现有的生物滞留设施设置有防水层,多适用于干燥,地下水位低、砂壤土质的环境,例如北方地区,运用在南方地区容易造成下渗速度慢、雨水溢出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态滞留池,能够对雨水进行快速初步过滤,避免造成下渗缓慢或积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态滞留池,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种植层、砂滤层、保水层、排水层和垫层;所述种植层内填有种植土,所述砂滤层内填有砂石,所述保水层内填有木屑,所述排水层内填有碎石,所述垫层内填有碎石;所述生态滞留池的侧壁设置有素土;所述种植层上种植有水生植物;所述生态滞留池中设置有溢流井,所述溢流井穿过所述种植层、砂滤层、保水层和排水层;所述排水层内设置有一端伸出排水层的排水管。优选的,所述所述生态滞留池的侧壁的坡度为1:2~1:3。优选的,所述溢流井的溢流口高于所述种植层150mm~250mm。优选的,所述溢流井的溢流口处设置有过滤网。优选的,所述排水管的材质为PVC材料、PPR材料或PE材料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砂滤层中砂石的粒径为15mm~35mm。优选的,所述排水层中碎石的粒径为40mm~80mm。优选的,所述砂滤层、垫层、排水层、保水层和种植层的厚度之比为1:1:2:4:4。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有益效果:提供了一种生态滞留池,能够对雨水进行快速初步过滤,短时间滞留,向侧面和下方全方向渗透,防止溢出,避免造成下渗缓慢或积水等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生态滞留池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1种植层、2砂滤层、3保水层、4排水层、5垫层、6侧壁、7溢流井、8溢流口、9排水管、10水生植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参阅附图,一种生态滞留池,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种植层1、砂滤层2、保水层3、排水层4和垫层5。生态滞留池的侧壁6设置有素土并压实。生态滞留池的侧壁6的坡度为1:2~1:3,增加透水面积,使得生态滞留池有效运作的占地面积最小,提高了生态滞留池在工程运用上的灵活性。砂滤层2、垫层5、排水层4、保水层3和种植层1的厚度之比为1:1:2:4:4,有效保证生态滞留池雨水收集下渗量,且使得生态滞留池雨水收集下渗量和占地面积的比值最高,经济性最好。种植层1上种植有水生植物10,水生植物10的选种要兼具美观、耐水湿、净化水质等多种特性,例如选种水葱、芦竹、菖蒲、美人蕉、梭鱼草等。种植层1内填有种植土,为了满足水生植物10生长所需的养分,使水生植物10更好的生长,在种植层1内还可以填有有机堆料,有机肥料所含营养物质比较丰富,且肥效长而稳定,同时有利于促进土壤固粒结构的形成,能增加种植土保水、保温、透气、保肥的能力。同时为了兼顾种植层1的坚固性,可以在种植层1内填有砂砾和少量蛭石,增大种植层1的孔隙率,有效保证雨水初始渗透率≥300mm/h。例如在种植层1内填有50%砂砾,30%表层土、15%有机堆肥和5%蛭石,使得种植层1既兼顾又有利于水生植物10的生长。保水层3内填有木屑,为了提高保水层3的坚固性和渗透率,还可以在保水层3内填有碎石,在雨水渗透时还能储存适量雨水,供生态滞留池内的植物使用。例如填有粒径约为50MM的碎石和木屑,使碎石和木屑混合,且混合体积比为13:7。砂滤层2内填有砂石,砂滤层2中砂石的粒径为15mm~35mm。排水层4内填有碎石,排水层4中碎石的粒径为40mm~80mm。垫层5内填有碎石。上述生态滞留池中各填料层的材料、粒径、配比选择,可以确保雨水能顺利下渗,同时进行初步过滤,也能储存适量水分提供生态滞留池内植物灌溉。生态滞留池中设置有溢流井7,溢流井7穿过种植层1、砂滤层2、保水层3和排水层4。溢流井7的溢流口8处设置有过滤网,避免杂质渗入造成堵塞,甚至出现淤积现象,从而影响雨水的渗透率。在保证雨水能在滞留池中停留、下渗的同时,也要避免积水溢出,需要对溢流口8的位置进行合理设置。为了防止雨水溢出,可以将溢流井7的溢流口8设置为高于种植层1150mm~250mm,有效控制生态滞留池中的水量,将多余水量及时排出。排水层4内设置有一端伸出排水层4的排水管9,排水管9的材质为PVC材料、PPR材料或PE材料中的一种,便于生态滞留池内底部雨水的排出。种植层1、砂滤层2、保水层3、排水层4可以统称为填料层。各填料层铺设完成后可以采用自然沉降压实的方法或水压实,也可以适当多填以预留出沉降的深度,增强生态滞留池的使用效果。通过自然生态中的草沟或地形将雨水自然汇聚到雨水生态滞留池后,通过各填料层进行过滤,摒弃了现有生态滞留池的防水层,向侧面和下方全方位渗透入地表土壤中,多余雨水可滞留在池中,持续渗透。将生态滞留池对接市政雨水系统,在暴雨时超出生态滞留池储存量的雨水会自动排入市政雨水系统,使它具有更强的适用性;也可应用于道路、公园、庭院等多种场合,在绿地中代替传统雨水口,同时对雨水进行初步的过滤,避免雨水中的杂质对雨水管造成堵塞。上述生态滞留池具有有效过滤、全方向渗透、防止溢出等多种特点,结合栽种水生植物10,对雨水的收集、过滤、下渗、再利用、排放具有一定的成效,体现了海绵城市的指导理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先在绿地中开挖1.5m深、底宽不小于2m的基坑,坑底铺设100mm厚的碎石垫层5作为生态滞留池的底部,生态滞留池的侧壁6按1:2放坡,侧壁6上铺设素土并适度压实。埋入DN200PVC排水管9,就近接入市政雨水井,溢流口8高度的顶端设置有PVC过滤网,溢流口8每25平方设置一个。在坑中逐层填入填充料,从下而上依次为200mm厚的碎石排水层4,400mm厚的木屑保水层3,100mm厚的砂滤层2,400mm厚的种植层1。各填料层铺设完成后采用自然沉降压实的方法压实,并适当多填,预留出沉降的深度。最后在种植层1中种植水生植物10。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滞留池,其特征在于,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种植层、砂滤层、保水层、排水层和垫层;所述种植层内填有种植土,所述砂滤层内填有砂石,所述保水层内填有木屑,所述排水层内填有碎石,所述垫层内填有碎石;所述生态滞留池的侧壁设置有素土;所述种植层上种植有水生植物;所述生态滞留池中设置有溢流井,所述溢流井穿过所述种植层、砂滤层、保水层和排水层;所述排水层内设置有一端伸出排水层的排水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滞留池,其特征在于,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种植层、砂滤层、保水层、排水层和垫层;所述种植层内填有种植土,所述砂滤层内填有砂石,所述保水层内填有木屑,所述排水层内填有碎石,所述垫层内填有碎石;所述生态滞留池的侧壁设置有素土;所述种植层上种植有水生植物;所述生态滞留池中设置有溢流井,所述溢流井穿过所述种植层、砂滤层、保水层和排水层;所述排水层内设置有一端伸出排水层的排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滞留池的侧壁的坡度为1:2~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井的溢流口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青云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