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廊砼墙体宽度外模定位连接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6252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廊砼墙体宽度外模定位连接架,包括:连接架、第一定位框、第二定位框和调节螺栓,使用时,先将管廊外模吊装入管廊槽体内,当管廊外模吊装至管廊槽体的两侧后,将所述管廊外模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管廊槽体底部,再将所述连接架吊装入管廊槽体内;所述连接架底部的第一定位框和第二定位框将管廊槽体两侧的管廊外模分别进行固定,由此可避免所述管廊外模过高导致顶部倾斜,从而导致管廊内壁进行混凝土浇筑时管廊壁出现倾斜的情况,由此可保证管廊内壁进行混凝土浇筑时管廊内壁与管廊顶面和底面均处于垂直状态,避免因管廊内壁倾斜后造成施工缺陷而导致返工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廊砼墙体宽度外模定位连接架
本技术涉及管廊施工或管廊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管廊砼墙体宽度外模定位连接架。
技术介绍
管廊施工过程中,随着管廊外径宽度的增加,管廊外模的宽度也随管廊外径而增加,加宽后的管廊外模通过螺栓等简单的定位连接则会导致管廊左右两侧的外模出现倾斜,尤其是在管廊高度也增加的情况下,管廊左右两侧的外模倾斜情况则更为严重,由此造成管廊内壁进行混凝土浇筑时,使得管廊内壁随着外模的倾斜而倾斜浇筑混凝土,使浇筑成型后的管廊内壁不符合施工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管廊宽度增加后导致管廊外模出现倾斜,导致在混凝土浇筑后管廊内壁出现倾斜的缺陷。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管廊砼墙体宽度外模定位连接架,包括:连接架、第一定位框、第二定位框和调节螺栓,所述连接架为长方体结构,所述长方体结构的底面两端对称设有第一定位框,两个所述第一定位框之间间隔并对称设有第二定位框,所述第一定位框靠近所述第二定位框的一侧间隔设有多个调节螺栓。为保证所述连接架的整体稳定性,以及受力强度,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连接架设为方管焊接而成的长方体框架结构,所述第一定位框焊接在所述连接架的底部方管上,所述连接架的长方体框架结构上间隔设有多个纵向支撑杆,各所述纵向支撑杆之间均设有斜撑杆。所述调节螺栓在对管廊外模进行限位固定时,所述调节螺栓顶在所述管廊外模的一端会将管廊外模的侧面损坏,为避免所述调节螺栓将管廊外模的侧面损坏,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调节螺栓一端设为手柄端,另一端设有顶块,所述顶块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定位框的一侧。为保证所述第一定位框和所述第二定位框在对所述管廊外模进行夹紧定位时受力均匀,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定位框和所述第二定位框均为方管焊接而成的方形框架结构,所述第一定位框与所述第二定位框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有纵向固定杆,所述调节螺栓通过螺纹贯穿设置在所述纵向固定杆上。当管廊施工过程中,需要在管廊槽体内加筑竖直墙面时,为便于将竖直墙面的模板也能进行夹紧限位,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定位框的顶面设有多个通孔,所述连接架的底部从左向右间隔设有多个第一螺纹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互配合设置,并供所述第二定位框通过紧固螺栓可拆卸设在所述连接架的底部。在管廊施工过程中,管廊的壁厚则是根据施工需求随时变化,当管廊侧壁的厚度变薄或变厚时,第一定位框和第二定位框则不能很好的固定管廊外模,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定位框的顶部两侧边沿设有横向支撑杆,所述横向支撑杆相互对应的靠近所述连接架的前后两侧面;所述连接架的前后侧面下方间隔设有多个第二螺纹孔,所述横向支撑杆上设有贯穿孔,所述横向支撑杆通过紧固螺栓与所述连接架固定设置;所述紧固螺栓穿过所述横向支撑杆的贯穿孔,并与所述连接架的第二螺纹孔固定连接。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使用时,先将管廊外模吊装入管廊槽体内,当管廊外模吊装至管廊槽体的两侧后,将所述管廊外模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管廊槽体底部,再将所述连接架吊装入管廊槽体内;所述连接架底部的第一定位框和第二定位框将管廊槽体两侧的管廊外模分别进行固定,即,通过将所述管廊槽体两侧的管廊外模分别卡在所述连接架两端的第一定位框和第二定位框之间,从而实现管廊外模的固定。由此可避免所述管廊外模过高导致顶部倾斜,从而导致管廊内壁进行混凝土浇筑时管廊壁出现倾斜的情况,由此可保证管廊内壁进行混凝土浇筑时管廊内壁与管廊顶面和底面均处于垂直状态,避免因管廊内壁倾斜后造成施工缺陷而导致返工问题。所述第二定位框靠近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一面与管廊外模的一面相互贴合设置,通过调整所述第一定位框上的调节螺栓,使调节螺栓由所述第一定位框向所述第二定位框方向移动,由此可使所述调节螺栓将所述管廊外模牢固的卡在所述第一定位框和所述第二定位框之间,保证所述管廊外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始终能够垂直于管廊内顶壁和内底壁。当管廊外模混凝土浇筑结束后,通过将所述调节螺栓向所述第一定位框的方向旋拧,即可松开所述管廊外模的固定,即可进行连接架和管廊外模的拆模工作。通过利用所述连接架进行管廊外模的位置固定,还可使管廊施工浇筑过程中实现多通道管廊侧壁的施工,与传统的管廊施工相比,大大减少了施工时间,同时提高了施工质量,避免管廊内壁不平整或是倾斜造成多次施工的缺陷,由此可避免一个管廊施工项目中出现多次修复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管廊砼腔体宽度外模定位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管廊砼腔体宽度外模定位连接架的第一定位框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管廊砼腔体宽度外模定位连接架的第二定位框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管廊砼腔体宽度外模定位连接架固定管廊外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管廊砼腔体宽度外模定位连接架的横向支撑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管廊砼腔体宽度外模定位连接架的第一螺纹孔结构示意图;其中,1-连接架,2-第一定位框,3-第二定位框,4-调节螺栓,5-纵向支撑杆,6-斜撑杆,7-手柄端,8-顶块,9-纵向固定杆,10-第一螺纹孔,11-横向支撑杆,12-紧固螺栓,13-第二螺纹孔,14-贯穿孔,15-管廊外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实施例1根据图1和图4所示,一种管廊砼墙体宽度外模定位连接架,包括:连接架1、第一定位框2、第二定位框3和调节螺栓4,所述连接架1为长方体结构,所述长方体结构的底面两端对称设有第一定位框2,两个所述第一定位框2之间间隔并对称设有第二定位框3,所述第一定位框2靠近所述第二定位框3的一侧间隔设有多个调节螺栓4。使用时,先将管廊外模15吊装入管廊槽体内,当管廊外模15吊装至管廊槽体的两侧后,将所述管廊外模15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管廊槽体底部,再将所述连接架吊装入管廊槽体内;所述连接架底部的第一定位框2和第二定位框3将管廊槽体两侧的管廊外模15分别进行固定,即,通过将所述管廊槽体两侧的管廊外模15分别卡在所述连接架1两端的第一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廊砼墙体宽度外模定位连接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架(1)、第一定位框(2)、第二定位框(3)和调节螺栓(4),所述连接架(1)为长方体结构,所述长方体结构的底面两端对称设有第一定位框(2),两个所述第一定位框(2)之间间隔并对称设有第二定位框(3),所述第一定位框(2)靠近所述第二定位框(3)的一侧间隔设有多个调节螺栓(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廊砼墙体宽度外模定位连接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架(1)、第一定位框(2)、第二定位框(3)和调节螺栓(4),所述连接架(1)为长方体结构,所述长方体结构的底面两端对称设有第一定位框(2),两个所述第一定位框(2)之间间隔并对称设有第二定位框(3),所述第一定位框(2)靠近所述第二定位框(3)的一侧间隔设有多个调节螺栓(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廊砼墙体宽度外模定位连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1)设为方管焊接而成的长方体框架结构,所述第一定位框(2)焊接在所述连接架(1)的底部方管上,所述连接架(1)的长方体框架结构上间隔设有多个纵向支撑杆(5),各所述纵向支撑杆(5)之间均设有斜撑杆(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廊砼墙体宽度外模定位连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栓(4)一端设为手柄端(7),另一端设有顶块(8),所述顶块(8)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定位框(3)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廊砼墙体宽度外模定位连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框(2)和所述第二定位框(3)均为方管焊接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振家
申请(专利权)人:海门市帕源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