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转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6206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桥梁转体结构,包括:桥梁本体,其下方设置有墩柱;上支座和下支座,所述上支座上表面向下凹陷贯通至下支座上表面形成方体第一凹槽;桥梁支撑,其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恰好容纳墩柱的中下部,所述桥梁支撑位于第一凹槽内且两者上表面平齐,所述桥梁支撑的下底面中部连接固定轴上端,其下端贯通至下支座内;转向装置,其包括齿轮和齿条,所述齿轮水平位于下支座内,且所述固定轴下端恰好过盈配合于所述齿轮的中心通孔处,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所述齿条一端连接伸缩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桥梁本体的水平稳定转体,结构简单,效率较高,且施工完成后整个桥梁转体结构拆卸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桥梁转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桥梁建设工程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桥梁转体结构。
技术介绍
桥梁转体施工是指将桥梁结构在非设计轴线位置制作(浇注或拼接)成形后,通过转体就位的一种施工方法。它可以将在障碍上空的作业转化为岸上或近地面的作业。根据桥梁结构的转动方向,它可分为竖向转体施工法、水平转体施工法(简称竖转法和平转法)以及平转与竖转相结合的方法,其中以平转法应用最多。主要应用于上跨峡谷、河流、铁路、高速公路等不能做支撑的情况。而现有的桥梁转体结构一般是通过千斤顶以及上下转盘的相对转动来实现桥梁的水平转体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相对转动的过程中摩擦较大,导致转动不易实现;2、桥梁位于转体结构支座上时,在转动的过程中是否足够稳定,从而保证转体的顺利;3、桥梁转体完成后,转体结构支座不可拆卸或者拆卸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桥梁转体结构,可实现桥梁本体的水平稳定转体,结构简单,效率较高,且施工完成后整个桥梁转体结构拆卸方便。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桥梁转体结构,包括:桥梁本体,其下方设置有墩柱;上支座和下支座,所述上支座固定于下支座上,所述上支座上表面向下凹陷贯通至下支座上表面形成方体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底面为正方形;桥梁支撑,其为圆柱体结构,且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恰好容纳墩柱的中下部,所述桥梁支撑恰好位于第一凹槽内且两者上表面平齐,所述桥梁支撑的下底面中部连接有固定轴上端,其下端贯通至下支座内;转向装置,其包括齿轮和齿条,所述齿轮水平位于下支座内,且所述固定轴下端恰好过盈配合于所述齿轮的中心通孔处,所述齿条在同一水平面与齿轮啮合,所述齿条一端连接伸缩机构。优选的是,所述下支座上表面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底面处向下凹陷形成环形第一滑道,所述桥梁支撑的下底面沿其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竖直的定位轴,所述定位轴的下端恰好可沿所述环形第一滑道滑动。优选的是,所述定位轴的下端通过万向轮恰好配合于第一环形滑道内。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凹槽内还设置有类环形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外圈恰好紧挨第一凹槽的侧壁且内圈恰好为圆形结构,所述定位块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环形第二滑道,所述桥梁支撑下底面靠近其外侧沿其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竖直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下端恰好可沿所述环形第二滑道滑动。优选的是,所述定位柱的下端通过万向轮恰好配合于第二环形滑道内。优选的是,所述下支座包括上方的第一支座和下方的第二支座,所述第一支座为中心具有贯通孔的结构,所述贯通孔容纳所述固定轴自由穿过,所述第一支座下底面还向内凹陷形成第三凹槽,所述第二支座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一体成型的第四凹槽,其恰好容纳齿轮水平放置和齿条水平可移动地放置,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通过多个螺栓固定连接为一体,且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恰好对应以使固定轴下端可通过贯通孔过盈配合于齿轮的中心通孔处,且伸缩机构恰好配合位于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对应位置处。优选的是,所述上支座和下支座通过多根锚固杆固定为一体式结构,并通过锚固件固定于地基内。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桥梁转体结构通过齿轮和齿条的配合带动固定轴上的桥梁支撑转动,从而实现桥梁本体的水平转体,且齿轮和齿条位于下支座内部的局限空间内,转动过程稳定,保证了桥梁本体水平转体的稳定性。2、本技术的桥梁支撑通过定位轴或定位柱或定位轴和定位柱的结合实现桥梁本体水平转体的稳定定位转动,且通过万向轮与滑道的配合,转动过程中摩擦力较小,桥梁本体水平转体的过程中阻力大大减小,同时定位柱和定位轴还可起到辅助支撑桥梁本体的作用。3、本技术的上支座和下支座均可拆卸,下支座也由可拆卸的两部分构成,转体完成后拆卸简单,提高效率,节省成本。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桥梁转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齿轮和齿条相配合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固定轴、定位轴和定位柱的位置关系分布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桥梁本体,2、墩柱,3、桥梁支撑,4、上支座,5、下支座,6、齿条,7、固定轴,8、定位块,9、定位轴,10、定位柱,11、齿轮,12、伸缩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桥梁转体结构,包括:桥梁本体1,其下方设置有墩柱2;上支座4和下支座5,所述上支座4固定于下支座5上,所述上支座4上表面向下凹陷贯通至下支座5上表面形成方体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底面为正方形;桥梁支撑3,其为圆柱体结构,且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恰好容纳墩柱2的中下部,所述桥梁支撑3恰好位于第一凹槽内且两者上表面平齐,所述桥梁支撑3的下底面中部连接有固定轴7上端,其下端贯通至下支座5内;转向装置,其包括齿轮11和齿条6,所述齿轮11水平位于下支座5内,且所述固定轴7下端恰好过盈配合于所述齿轮11的中心通孔处,所述齿条6在同一水平面与齿轮11啮合,所述齿条6一端连接伸缩机构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桥梁转体结构包括的桥梁本体1下方设置有墩柱2,通过墩柱2使得桥梁本体1与桥梁支撑3连接,桥梁支撑3是通过支座实现支撑固定以及转向装置实现桥梁本体1的转向。为了方便拆卸,支座包括上支座4和下支座5,其可通过锚固杆固定为一体式结构,支座可为方体结构也可为圆柱体结构,此处不特别进行限定。上支座4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一凹槽,其位于下支座5上是看似凹槽,实际上是贯通上支座4的一个贯通孔,也就是第一凹槽的槽底与下支座5的上表面重合,且第一凹槽的槽底为正方形。而下支座5内部具有恰好可水平放置齿轮11的圆孔,齿轮11可在水平面内在圆孔内绕其轴线转动而不受下支座5的干涉,下支座5内部还设置有可水平放置齿条6的方形孔,齿条6可沿直线在方形孔内水平移动而不受下支座5的干涉,齿条6与齿轮11啮合带动齿轮11只转动不移动,而齿条6是通过其一端连接的伸缩机构12带动其移动的,伸缩机构12可以为油缸也可以为千斤顶,但不限于此处列举的结构,例如使用油缸时,其油缸的伸缩杆固定连接齿条6任一端,通过油缸伸缩杆的伸缩带动齿条6在方形孔中沿直线水平移动,从而带动齿轮11转动。齿轮11转动带动其中心通孔处过盈配合的固定轴7转动,固定轴7下端过盈配合于齿轮11的中心通孔处,并向上贯通至第一凹槽内,并连接至桥梁支撑3的下底面中部,固定轴7转动从而带动桥梁支撑3转动,进而带动卡合于桥梁支撑3内的墩柱2转动,从而实现桥梁本体1的水平转体。桥梁支撑3为圆柱体结构,其直径略小于或者等于第一凹槽内切圆的直径,第一凹槽不干涉桥梁支撑3转动即可。桥梁支撑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桥梁转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桥梁本体,其下方设置有墩柱;上支座和下支座,所述上支座固定于下支座上,所述上支座上表面向下凹陷贯通至下支座上表面形成方体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底面为正方形;桥梁支撑,其为圆柱体结构,且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恰好容纳墩柱的中下部,所述桥梁支撑恰好位于第一凹槽内且两者上表面平齐,所述桥梁支撑的下底面中部连接有固定轴上端,其下端贯通至下支座内;转向装置,其包括齿轮和齿条,所述齿轮水平位于下支座内,且所述固定轴下端恰好过盈配合于所述齿轮的中心通孔处,所述齿条在同一水平面与齿轮啮合,所述齿条一端连接伸缩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桥梁转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桥梁本体,其下方设置有墩柱;上支座和下支座,所述上支座固定于下支座上,所述上支座上表面向下凹陷贯通至下支座上表面形成方体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底面为正方形;桥梁支撑,其为圆柱体结构,且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恰好容纳墩柱的中下部,所述桥梁支撑恰好位于第一凹槽内且两者上表面平齐,所述桥梁支撑的下底面中部连接有固定轴上端,其下端贯通至下支座内;转向装置,其包括齿轮和齿条,所述齿轮水平位于下支座内,且所述固定轴下端恰好过盈配合于所述齿轮的中心通孔处,所述齿条在同一水平面与齿轮啮合,所述齿条一端连接伸缩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转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座上表面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底面处向下凹陷形成环形第一滑道,所述桥梁支撑的下底面沿其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竖直的定位轴,所述定位轴的下端恰好可沿所述环形第一滑道滑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梁转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轴的下端通过万向轮恰好配合于第一环形滑道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转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内还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苟松王丽丽黄克双潘明唐志勇李平耿科樊启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七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