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保温固废纤维回收分解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6167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保温固废纤维回收分解利用装置,包括分解池、凹槽、第一盖板、第一卡块、进料管、挡板、原料放置壳、出料管、出料阀门、电动推杆、第二盖板、第二卡块、电动机、搅拌轴、第一搅拌杆、第一连接杆、第一搅拌片、固定杆、第二连接杆、第二搅拌片和第二搅拌杆。该种保温固废纤维回收分解利用装置结构合理、设计新颖,通过设置的电动推杆,实现对搅拌轴的自动升降,保障在不使用时,可以通过电动推杆将搅拌轴抬出分解池,避免了在分解池内化学试剂浸泡的时候腐化搅拌轴上的搅拌刀,保障搅拌刀的使用寿命,且通过浸泡后并用电机带动搅拌轴转动来进行加速分解,提高了分解效率,便于使用,实用性价值较高,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保温固废纤维回收分解利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回收分解利用装置,具体为一种新型保温固废纤维回收分解利用装置,属于电力固废回收利用应用

技术介绍
保温材料一般是指导热系数小于或等于0.12的材料;保温材料发展很快,在工业和建筑中采用良好的保温技术与材料,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筑中每使用一吨矿物棉绝热制品,一年可节约一吨石油。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使用的、难以分解的固体废弃物,而现有的一些对与保温固废纤维的回收利用装置结构比较简单,且分解与搅拌分开进行,分解效果不是很理想,后期制造出来的复合隔热保温材料性能不是很好。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型保温固废纤维回收分解利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保温固废纤维回收分解利用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新型保温固废纤维回收分解利用装置,包括分解池,所述分解池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第一盖板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一卡块固定连接;所述分解池一侧连接进料管,且进料管与原料放置壳连接;所述进料管上设有挡板;所述分解池一侧底部设有出料管,且出料管表面设有出料阀门;所述分解池顶部一侧固定连接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输出端连接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中部卡合连接电动机,且电动机的输出端连接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与第一搅拌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搅拌杆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杆与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搅拌杆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搅拌片;所述固定杆与第二搅拌杆固定连接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与第二搅拌杆固定连接,且第二连接杆表面固定连接第二搅拌片。优选的,所述凹槽数目为四个,且凹槽与所述第二卡块卡合连接。优选的,所述进料管与所述分解池内部连通,且进料管与分解池外壁连接处卡合连接挡板。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结构相同。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数目为两个,且第一连接杆关于所述搅拌轴对称分布。优选的,所述电动推杆数目为两个,且电动推杆关于所述搅拌轴的轴线对称分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保温固废纤维回收分解利用装置结构合理、设计新颖,通过设置的电动推杆,实现对搅拌轴的自动升降,保障在不使用时,可以通过电动推杆将搅拌轴抬出分解池,避免了在分解池内化学试剂浸泡的时候腐化搅拌轴上的搅拌刀,保障搅拌刀的使用寿命,且通过浸泡后并用电机带动搅拌轴转动来进行加速分解,提高了分解效率,实现了搅拌加速分解以及复合隔热保温材料制造在同一分解池内,避免了分工操作造成影响,提高了经济效益,便于使用,实用性价值较高,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分解池顶部表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分解池,101、凹槽,2、第一盖板,201、第一卡块,3、进料管,4、挡板,5、原料放置壳,6、出料管,7、出料阀门,8、电动推杆,9、第二盖板,901、第二卡块,10、电动机,11、搅拌轴,12、第一搅拌杆,13、第一连接杆,14、第一搅拌片,15、固定杆,16、第二连接杆,17、第二搅拌片,18、第二搅拌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新型保温固废纤维回收分解利用装置,包括分解池1,所述分解池1顶部开设有凹槽101;所述凹槽101与第一盖板2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一卡块201固定连接,便于第一盖板2的拆卸;所述分解池1一侧连接进料管3,且进料管3与原料放置壳5连接;所述进料管3上设有挡板4,保障在分解时分解池1与进料管3更好的密封;所述分解池1一侧底部设有出料管6,且出料管6表面设有出料阀门7;所述分解池1顶部一侧固定连接电动推杆8,且电动推杆8输出端连接第二盖板9,设置的第二盖板9保障在电动机10搅拌时,避免液体溅出分解池1外面;所述第二盖板9中部卡合连接电动机10,且电动机10的输出端连接搅拌轴11,便于搅拌轴11转动;所述搅拌轴11与第一搅拌杆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搅拌杆12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杆13与固定杆1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搅拌杆12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搅拌片14,便于搅拌,提高分解效率;所述固定杆15与第二搅拌杆18固定连接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1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16一端与第二搅拌杆18固定连接,且第二连接杆16表面固定连接第二搅拌片1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凹槽101数目为四个,且凹槽101与所述第二卡块901卡合连接,便于第二盖板9拆卸。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进料管3与所述分解池1内部连通,且进料管3与分解池1外壁连接处卡合连接挡板5,保障分解池1与进料管3更好的密封。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杆13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6结构相同,保障维修方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杆13数目为两个,且第一连接杆13关于所述搅拌轴11对称分布,保障结构紧凑。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电动推杆8数目为两个,且电动推杆8关于所述搅拌轴11的轴线对称分布,便于更好的控制电动机10的升降。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外接电源,启动电动推杆8,电动推杆8将第二盖板9抬高,将搅拌轴11抬离分解池1内部,然后将需要分解的保温固废纤维放入分解池1内,将第一盖板2与分解池1顶部卡合连接,待一定时间后通过将第一盖板2从分解池1卸下,通过电动推杆8将搅拌轴11放入分解池1内,使第二盖板9通过第二卡块901与分解池1顶部的凹槽101卡合连接,通过启动电动机10,电动机10带动搅拌轴11转动,搅拌轴11带动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一搅拌杆12以及第二搅拌杆18转动,进而使第一连接杆13表面的第一搅拌片14以及第二连接杆16表面的第二搅拌片17开始搅碎保温固废纤维,搅拌均匀后,通过将粉煤灰飘珠和辅助原料放置在原料放置壳5内,打开挡板4使粉煤灰飘珠和辅助原料进入分解池1内搅拌均匀,当搅拌结束后通过打开出料阀门7使内部搅拌好的液体通过出料管6排出使用,从而完成保温固废纤维回收分解利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保温固废纤维回收分解利用装置,包括分解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解池(1)顶部开设有凹槽(101);所述凹槽(101)与第一盖板(2)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一卡块(201)固定连接;所述分解池(1)一侧连接进料管(3),且进料管(3)与原料放置壳(5)连接;所述进料管(3)上设有挡板(4);所述分解池(1)一侧底部设有出料管(6),且出料管(6)表面设有出料阀门(7);所述分解池(1)顶部一侧固定连接电动推杆(8),且电动推杆(8)输出端连接第二盖板(9);所述第二盖板(9)中部卡合连接电动机(10),且电动机(10)的输出端连接搅拌轴(11);所述搅拌轴(11)与第一搅拌杆(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搅拌杆(12)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杆(13)与固定杆(1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搅拌杆(12)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搅拌片(14);所述固定杆(15)与第二搅拌杆(18)固定连接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1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16)一端与第二搅拌杆(18)固定连接,且第二连接杆(16)表面固定连接第二搅拌片(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保温固废纤维回收分解利用装置,包括分解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解池(1)顶部开设有凹槽(101);所述凹槽(101)与第一盖板(2)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一卡块(201)固定连接;所述分解池(1)一侧连接进料管(3),且进料管(3)与原料放置壳(5)连接;所述进料管(3)上设有挡板(4);所述分解池(1)一侧底部设有出料管(6),且出料管(6)表面设有出料阀门(7);所述分解池(1)顶部一侧固定连接电动推杆(8),且电动推杆(8)输出端连接第二盖板(9);所述第二盖板(9)中部卡合连接电动机(10),且电动机(10)的输出端连接搅拌轴(11);所述搅拌轴(11)与第一搅拌杆(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搅拌杆(12)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杆(13)与固定杆(1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搅拌杆(12)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搅拌片(14);所述固定杆(15)与第二搅拌杆(18)固定连接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1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16)一端与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凤英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楚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