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混合动力驱动管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4644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6: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混合动力驱动管理装置,包括机身、设置在所述机身内开口向右的第一空腔以及位于所述机身左侧端壁内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左端壁内设有开口向右的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内可左右滑动的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右侧末端伸入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一滑动块内设有第一传动腔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右侧端壁内的第三空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利用机械结构实现风能与电能之间驱动切换管理,同时利用机械结构对扇片进行收纳管理,保护了扇片,同时利用机械结构调节扇片角度,增大了风力转换效率,各功能之间相互配合而又不影响,提高了设备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混合动力驱动管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合动力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混合动力驱动管理装置。
技术介绍
在厂房、仓库等等大型密闭空间中空气流动不佳,常常需要换气设备对室内空气进行交换,传统换气设备往往单独利用风力或电力中的一种驱动换气扇,普通风力换气扇在无风环境下无法换气,而单纯电力换气扇浪费电能,因此传统设备无法高效换气,此装置有效解决了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混合动力驱动管理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混合动力驱动管理装置,包括机身、设置在所述机身内开口向右的第一空腔以及位于所述机身左侧端壁内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左端壁内设有开口向右的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内可左右滑动的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右侧末端伸入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一滑动块内设有第一传动腔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右侧端壁内的第三空腔,所述第一传动腔与所述第三空腔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左侧末端伸入所述第一传动腔内且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腔左侧端壁内,所述第一传动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转轴右侧末端伸入所述第三空腔内,所述第三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右侧末端固定安装有棘轮,所述第一传动腔下端面内设有左右延伸的长孔,所述第一滑动腔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传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连通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传动腔的转动腔,所述转动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轴套,所述轴套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带轮,所述轴套内设有左右贯穿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内螺纹配合有左右延伸的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左侧末端伸入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螺纹杆左侧末端与所述第二空腔内滑动设置的第二滑动块右侧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右侧末端伸入所述第一滑动腔内且与所述第一滑动块左侧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腔下方设有向右延伸的第三传送腔,所述第三传送腔顶壁内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二滑动腔,所述第二滑动腔内可左右滑动的设置有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端面内嵌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主轴向下延伸且底部末端外表面动力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滑动块内设有左右贯穿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向左延伸入所述第二传动腔内,所述第二传动腔内的所述第二螺纹杆左侧末端与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腔左侧端壁内的第二电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腔内的所述第二螺纹杆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第一带轮由皮带传送连接,所述第三传送腔与所述第一滑动腔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顶部末端向上延伸穿过所述长孔伸入所述第一传动腔,所述第一传动腔内的所述第二转轴顶部末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转轴底部向下延伸入所述第三传送腔且末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机身底部设有开口向下的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与所述第三传送腔之间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向上延伸顶部末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传送腔上端壁内,所述第三传送腔内的所述第三转轴顶部末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一齿轮脱离配合且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三转轴向下延伸底部末端固定安装有涡扇,所述第四空腔端壁内均匀分布有连通外部的透气管。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机身下方设置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内设有上下贯穿的第五空腔,所述机身底部向下延伸伸入所述第五空腔且末端与所述第五空腔端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座上端面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外表面设有外齿圈,所述第三传送腔下端壁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四转轴,所述第三传送腔内的所述第四转轴顶部末端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四齿轮,所述第四转轴向下延伸底部末伸出所述机身外部空间,所述外部空间内的第四转轴底部末端固定安装有与所述外齿圈啮合的第五齿轮。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棘轮内设有齿型腔,所述齿型腔内壁内设有棘齿,所述齿型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左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外表面转动配合连接有与所述棘齿啮合的棘爪,所述棘爪与所述转动盘之间弹性连接有弹簧。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动块外表面转动设置有转套,所述转套左侧末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空腔左侧端面内,所述第三空腔右侧端壁内设有左右延伸的第六转轴,所述第六转轴左侧末端伸入所述第三空腔内,所述第三空腔内的所述第六转轴左侧末端与所述转动盘固定连接,所述第六转轴向右延伸贯穿所述第三空腔右侧端壁伸入外部空间,所述外部空间内所述第六转轴右侧末端固定连接有扇架,所述扇架四周环形分布有与所述扇架铰接连接的扇片,所述扇片左侧端面内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设有可滑动的第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左侧端面铰接连接有向左延伸的推杆,所述推杆左侧末端与所述转套铰接连接。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转动座内环形分布有上下贯穿的法兰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设备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二电机均处于静止状态,所述第一滑动块位于所述第一滑动腔最右侧,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滑动块位于所述第二滑动腔最左侧,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当本专利技术的设备利用风能换气时,启动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带动所述第四齿轮转动,所述第四齿轮转动带动所述第五齿轮转动,由于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外齿圈啮合,所述第五齿轮转动带动所述机身转动,当所述扇片与风向一致时,关闭所述第一电机,所述扇片在风作用下转动,所述扇片转动带动所述扇架转动,所述扇架转动带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锥齿轮转动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二锥齿轮转动带动所述第二齿轮转动,所述第二齿轮转动带动所述第三齿轮转动,所述第三齿轮转动带动所述涡扇转动,所述涡扇转动将室内空气抽入所述第五空腔,然后从所述透气管排除。当本专利技术的设备设备利用电能换气时,启动所述第二电机转动,所述第二电机转动带动第二螺纹杆转动,所述第二螺纹杆转动带动所述第二带轮转动,所述第二带轮转动带动所述第一带轮转动,所述第一带轮转动带动所述轴套转动,所述轴套转动带动所述第一螺纹杆左移,所述第一螺纹杆左移带动所述第一滑动块左移,所述第一滑动块左移带动所述扇架左移,所述扇架左移带动所述扇片左移,此时所述扇片在所述推杆作用下向右翻转,将所述扇片收纳入所述第一空腔,与此同时当所述第二螺纹杆转动带动所述第二滑动块右移,所述第二滑动块右移带动所述第一齿轮右移,当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时,关闭所述第二电机,启动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带动所述第三齿轮转动,所述第三齿轮转动带动所述涡扇转动将室内空气抽入所述第五空腔,然后从所述透气管排除。本专利技术的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利用机械结构实现风能与电能之间驱动切换管理,同时利用机械结构对扇片进行收纳管理,保护了扇片,同时利用机械结构调节扇片角度,增大了风力转换效率,各功能之间相互配合而又不影响,提高了设备实用性。附图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混合动力驱动管理装置,包括机身、设置在所述机身内开口向右的第一空腔以及位于所述机身左侧端壁内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左端壁内设有开口向右的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内可左右滑动的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右侧末端伸入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一滑动块内设有第一传动腔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右侧端壁内的第三空腔,所述第一传动腔与所述第三空腔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左侧末端伸入所述第一传动腔内且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腔左侧端壁内,所述第一传动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转轴右侧末端伸入所述第三空腔内,所述第三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右侧末端固定安装有棘轮,所述第一传动腔下端面内设有左右延伸的长孔,所述第一滑动腔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传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连通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传动腔的转动腔,所述转动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轴套,所述轴套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带轮,所述轴套内设有左右贯穿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内螺纹配合有左右延伸的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左侧末端伸入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螺纹杆左侧末端与所述第二空腔内滑动设置的第二滑动块右侧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右侧末端伸入所述第一滑动腔内且与所述第一滑动块左侧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腔下方设有向右延伸的第三传送腔,所述第三传送腔顶壁内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二滑动腔,所述第二滑动腔内可左右滑动的设置有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端面内嵌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主轴向下延伸且底部末端外表面动力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滑动块内设有左右贯穿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向左延伸入所述第二传动腔内,所述第二传动腔内的所述第二螺纹杆左侧末端与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腔左侧端壁内的第二电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腔内的所述第二螺纹杆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第一带轮由皮带传送连接,所述第三传送腔与所述第一滑动腔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顶部末端向上延伸穿过所述长孔伸入所述第一传动腔,所述第一传动腔内的所述第二转轴顶部末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转轴底部向下延伸入所述第三传送腔且末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的一种新型混合动力驱动管理装置,包括机身、设置在所述机身内开口向右的第一空腔以及位于所述机身左侧端壁内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左端壁内设有开口向右的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内可左右滑动的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右侧末端伸入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一滑动块内设有第一传动腔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右侧端壁内的第三空腔,所述第一传动腔与所述第三空腔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左侧末端伸入所述第一传动腔内且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腔左侧端壁内,所述第一传动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转轴右侧末端伸入所述第三空腔内,所述第三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右侧末端固定安装有棘轮,所述第一传动腔下端面内设有左右延伸的长孔,所述第一滑动腔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传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连通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传动腔的转动腔,所述转动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轴套,所述轴套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带轮,所述轴套内设有左右贯穿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内螺纹配合有左右延伸的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左侧末端伸入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螺纹杆左侧末端与所述第二空腔内滑动设置的第二滑动块右侧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右侧末端伸入所述第一滑动腔内且与所述第一滑动块左侧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腔下方设有向右延伸的第三传送腔,所述第三传送腔顶壁内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二滑动腔,所述第二滑动腔内可左右滑动的设置有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端面内嵌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主轴向下延伸且底部末端外表面动力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滑动块内设有左右贯穿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向左延伸入所述第二传动腔内,所述第二传动腔内的所述第二螺纹杆左侧末端与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腔左侧端壁内的第二电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腔内的所述第二螺纹杆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第一带轮由皮带传送连接,所述第三传送腔与所述第一滑动腔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顶部末端向上延伸穿过所述长孔伸入所述第一传动腔,所述第一传动腔内的所述第二转轴顶部末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转轴底部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英涛
申请(专利权)人:宁海利航机电设备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