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戎浩专利>正文

一种水资源再利用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4619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6: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资源再利用体系,包括壳体、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和连杆,水从进水口进入第一腔体,在漂浮板、移动轮、传动轴、固定轮、主动轮、电磁铁、螺纹轴、从动轮和传动轮的作用下使得类快门落水口的开口大小随着水位的高低进行适应性调整,进而可以使水循环系统保持高效稳定运行,水流进第二腔体,下落的过程带动叶轮旋转发电,使得在水循环的过程中能兼具发电功能可以为工厂用电器械提供部分电能,在第一浮板、第二浮板、连杆、第一收缩杆、第二收缩杆的作用下可以使水的落差始终保持在最大限值状态;在第一防侧翻板和第二防侧翻板的作用下可以使浮板保持水平,不会倾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资源再利用体系
本专利技术涉及资源再利用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水资源再利用体系。
技术介绍
资源再利用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全球每一个人都应反思,因此资源绿色可持续的观念贯穿于所有领域,而且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为了适应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只有进行真正在观念上进行革命,各行各业自开始节能减排,资源的重复充分的利用十分的必要。循环水流程:循环水系统就是将补充水汇集到蓄水池中,利用循环水泵的增压,然后去各个装置循环后上冷却塔降温后继续循环,当然循环水经常需要排水、补水等过程。在一些大型企业内都建设有工业用水循环体系,其主要作用是节约用水,保护资源。而这种水循环体系在工作过程中会形成较大的水流,水流可用于发电,然而现有的水循环体系却不具备发电功能,在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的环境下,我们应该从的细微处着手考虑,因此,需要一种能自带发电功能的水循环装置,来为工厂用电器械提供部分电能,聚少成多,从长远来看这是一个很好的节源开流的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资源再利用体系,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资源再利用体系,包括壳体、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和连杆,所述壳体内腔顶部设置有第一腔体,壳体内腔中部设置有第二腔体,壳体内腔底部设置有第三腔体;所述壳体顶部通有若干进水口,进水口底部通至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底部通有第一落水口,第一落水口底部通至第二腔体且第一落水口内设置有类快门落水口;所述第二腔体底部通有通孔,通孔底部通至第三腔体且通孔内设置有类快门落水口;所述第三腔体底部通有第二落水口;所述第一腔体顶部和底部之间设置有传动轴,传动轴与壳体转动连接,传动轴外侧设置有漂浮板,漂浮板内部转动连接有移动轮,移动轮与传动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传动轴底部外侧设置有固定轮,固定轮设置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的壳体内部且固定轮与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内腔顶部左侧设置有第一收缩杆,第一收缩杆底部连接有第一浮板,第一浮板左端通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电磁铁;所述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内腔顶部右侧设置有第二收缩杆,第二收缩杆底部连接有第二浮板,第二收缩杆侧面设置有电机箱体,电机箱体底部通过连接件与第二浮板连接,第二浮板和第一浮板通过连杆连接;所述电机箱体后侧转动连接有叶轮轴,叶轮轴外侧设置有叶轮;所述第二浮板前侧设置有第二防侧翻板;所述第一浮板前侧设置有第一防侧翻板;所述第一防侧翻板和第二防侧翻板与壳体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壳体左侧壁中部通有凹槽,凹槽顶部和底部设置有固定板,两固定板之间转动连接有螺纹轴,螺纹轴上部外侧设置有主动轮,螺纹轴下部外侧设置有从动轮;所述壳体内部位于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之间转动连接有传动轮;所述类快门落水口内部设置有框架,框架内部中心设置有框架内环,内环周向均匀对称设置有六个倾斜杆,倾斜杆末端与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倾斜杆顶部通有限位孔;所述框架下部设置有六个旋转门板,旋转门板顶部边缘设置有限位销,限位销与限位孔滑动连接;所述旋转门板底部设置有滑动销;所述限位门板下方设置有底座,底座中心通有内孔,底座顶部内孔外侧设置有槽,槽与滑动销滑动连接,底座侧面设置有齿面;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的类快门落水口的齿面与固定轮侧面啮合;所述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之间的类快门落水口的齿面与传动轮侧面啮合;所述框架与壳体固定连接。作为改进:所述固定轮、传动轮和从动轮侧面均设置有轮齿。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箱体内设置有发电机,发电机与叶轮轴连接。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动轮具有磁性。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动轮和电磁铁始终保持统一平面。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侧壁设置有滑轨,滑轨与第一防侧翻板和第二防侧翻板匹配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工作时,水从进水口进入第一腔体,随着积水量增大,漂浮板上移带动移动轮上移,移动轮上移的过程中带动传动轴转动,从而带动固定轮转动并传动到类快门落水口内底座的齿面上,固定轮侧面的轮齿和齿面啮合,使得底座旋转,而框架固定,使得类快门落水口的开口大小随着水位的高低进行适应性调整,进而可以控制水循环系统进水的流量,保持装置高效稳定运行,水流进第二腔体,下落的过程带动叶轮旋转发电,水使得在水循环的过程中能兼具发电功能可以为工厂用电器械提供部分电能,在水的浮力作用下第一浮板和第二浮板上浮,浮板在连杆作用下保持同一水平面,当第二腔体中的水位上升浮板上移,第一收缩杆和第二收缩杆收缩,浮板上的电机箱体也跟着上移,这样使得水的落差始终保持在最大限值状态,保证水的势能可以最大限度得到利用;在主动轮和电磁铁配合下,电磁铁上移带动主动轮上移,主动轮上移的过程中带动螺纹轴旋转,螺纹轴旋转带动从动轮旋转,通过传动轮传动到类快门落水口内底座的齿面上,传动轮侧面的轮齿和齿面啮合,使得底座旋转,而框架固定在类快门落水口,使得类快门落水口的开口大小随着水位的高低进行适应性调整;水从第二腔体落到第三腔体中,第三腔体的结构与第二腔体中的一致,然后通过第二落水口进入企业的循环水系统;在第一防侧翻板和第二防侧翻板的作用下可以使浮板保持水平,不会倾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一种水资源再利用体系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水资源再利用体系中类快门落水口内部结构的爆炸图。图3为一种水资源再利用体系中类快门落水口的俯视图。图4为一种水资源再利用体系中A-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种水资源再利用体系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种水资源再利用体系中B-B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一种水资源再利用体系中底座的仰视图。图8为一种水资源再利用体系中旋转门板的俯视图。图9为一种水资源再利用体系中旋转门板的正视图。图10为一种水资源再利用体系中旋转门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一种水资源再利用体系中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一种水资源再利用体系中框架的俯视图。图13为一种水资源再利用体系中C-C处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一种水资源再利用体系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5为一种水资源再利用体系中E-E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进水口、3-第一腔体、31-第一落水口、32-漂浮板、33-传动轴、34-固定轮、35-移动轮、4-第二腔体、41-类快门落水口、411-框架、412-旋转门板、413-底座、42-第一浮板、421-第一防侧翻板、422-电磁铁、43-第二浮板、431-第二防侧翻板、44-第一收缩杆、45-第二收缩杆、46-叶轮、461-叶轮轴、47-电机箱体、48-连杆、5-第三腔体、51-第二落水口、6-螺纹轴、61-主动轮、62-从动轮、63-固定板、64-传动轮、4110-倾斜杆、4111-内环、4112-限位孔、4120-限位销、4121-滑动销、4130-内孔、4131-槽、4132-齿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水资源再利用体系,包括壳体1、第一腔体3、第二腔体4、第三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资源再利用体系,包括壳体(1)、第一腔体(3)、第二腔体(4)、第三腔体(5)和连杆(48),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腔顶部设置有第一腔体(3),壳体(1)内腔中部设置有第二腔体(4),壳体(1)内腔底部设置有第三腔体(5);所述壳体(1)顶部通有若干进水口(2),进水口(2)底部通至第一腔体(3);所述第一腔体(4)底部通有第一落水口(31),第一落水口(31)底部通至第二腔体(4)且第一落水口(31)内设置有类快门落水口(41);所述第二腔体(4)底部通有通孔,通孔底部通至第三腔体(5)且通孔内设置有类快门落水口(31);所述第三腔体(5)底部通有第二落水口(51);所述第一腔体(3)顶部和底部之间设置有传动轴(33),传动轴(33)与壳体(1)转动连接,传动轴(33)外侧设置有漂浮板(32),漂浮板(32)内部转动连接有移动轮(35),移动轮(35)与传动轴(33)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传动轴(33)底部外侧设置有固定轮(34),固定轮(34)设置在第一腔体(3)和第二腔体(4)之间的壳体(1)内部且固定轮(34)与壳体(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腔体(4)和第三腔体(5)内腔顶部左侧设置有第一收缩杆(44),第一收缩杆(44)底部连接有第一浮板(42),第一浮板(42)左端通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电磁铁(422);所述第二腔体(4)和第三腔体(5)内腔顶部右侧设置有第二收缩杆(45),第二收缩杆(45)底部连接有第二浮板(43),第二收缩杆(45)侧面设置有电机箱体(47),电机箱体(47)底部通过连接件与第二浮板(43)连接,第二浮板(43)和第一浮板(42)通过连杆(48)连接;所述电机箱体(47)后侧转动连接有叶轮轴(461),叶轮轴(461)外侧设置有叶轮(46);所述第二浮板(43)前侧设置有第二防侧翻板(431);所述第一浮板(42)前侧设置有第一防侧翻板(421);所述第一防侧翻板(421)和第二防侧翻板(431)与壳体(1)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壳体(1)左侧壁中部通有凹槽,凹槽顶部和底部设置有固定板(63),两固定板(63)之间转动连接有螺纹轴(6),螺纹轴(6)上部外侧设置有主动轮(61),螺纹轴(6)下部外侧设置有从动轮(62);所述壳体(1)内部位于第二腔体(4)和第三腔体(5)之间转动连接有传动轮(64);所述类快门落水口(41)内部设置有框架(411),框架(411)内部中心设置有框架内环(4111),内环(4111)周向均匀对称设置有六个倾斜杆(4110),倾斜杆(4110)末端与框架(411)固定连接;所述倾斜杆(4110)顶部通有限位孔(4112);所述框架(411)下部设置有六个旋转门板(412),旋转门板(412)顶部边缘设置有限位销(4120),限位销(4120)与限位孔(4112)滑动连接;所述旋转门板(412)底部设置有滑动销(4121);所述限位门板(412)下方设置有底座(413),底座(413)中心通有内孔(4130),底座(413)顶部内孔(4130)外侧设置有槽(4131),槽(4131)与滑动销(4121)滑动连接,底座(413)侧面设置有齿面(4132);所述第一腔体(3)和第二腔体(4)之间的类快门落水口(41)的齿面(4132)与固定轮(34)侧面啮合;所述第二腔体(4)和第三腔体(5)之间的类快门落水口(41)的齿面(4132)与传动轮(64)侧面啮合;所述框架(411)与壳体(1)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资源再利用体系,包括壳体(1)、第一腔体(3)、第二腔体(4)、第三腔体(5)和连杆(48),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腔顶部设置有第一腔体(3),壳体(1)内腔中部设置有第二腔体(4),壳体(1)内腔底部设置有第三腔体(5);所述壳体(1)顶部通有若干进水口(2),进水口(2)底部通至第一腔体(3);所述第一腔体(4)底部通有第一落水口(31),第一落水口(31)底部通至第二腔体(4)且第一落水口(31)内设置有类快门落水口(41);所述第二腔体(4)底部通有通孔,通孔底部通至第三腔体(5)且通孔内设置有类快门落水口(31);所述第三腔体(5)底部通有第二落水口(51);所述第一腔体(3)顶部和底部之间设置有传动轴(33),传动轴(33)与壳体(1)转动连接,传动轴(33)外侧设置有漂浮板(32),漂浮板(32)内部转动连接有移动轮(35),移动轮(35)与传动轴(33)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传动轴(33)底部外侧设置有固定轮(34),固定轮(34)设置在第一腔体(3)和第二腔体(4)之间的壳体(1)内部且固定轮(34)与壳体(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腔体(4)和第三腔体(5)内腔顶部左侧设置有第一收缩杆(44),第一收缩杆(44)底部连接有第一浮板(42),第一浮板(42)左端通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电磁铁(422);所述第二腔体(4)和第三腔体(5)内腔顶部右侧设置有第二收缩杆(45),第二收缩杆(45)底部连接有第二浮板(43),第二收缩杆(45)侧面设置有电机箱体(47),电机箱体(47)底部通过连接件与第二浮板(43)连接,第二浮板(43)和第一浮板(42)通过连杆(48)连接;所述电机箱体(47)后侧转动连接有叶轮轴(461),叶轮轴(461)外侧设置有叶轮(46);所述第二浮板(43)前侧设置有第二防侧翻板(431);所述第一浮板(42)前侧设置有第一防侧翻板(421);所述第一防侧翻板(421)和第二防侧翻板(431)与壳体(1)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壳体(1)左侧壁中部通有凹槽,凹槽顶部和底部设置有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戎浩
申请(专利权)人:戎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