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原有绿化带的地埋式生物滞留池及其布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444457 阅读:3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原有绿化带的地埋式生物滞留池及其布置方法,地埋式生物滞留池包括:路缘入口将冲刷路面后的雨水,排入到生物滞留池中;生物滞留池完成雨水的过滤和净化;过滤雨水收集管道根据雨水的后期使用要求,将雨水流入管道、设备或地下;溢流管道,用于将高于溢流管道入口的雨水排出。所述布置方法包括:挖除原有绿化区域剩下的土壤,使挖空区恰好放置生物滞留池,路缘入口的高度与道路基本一致,使道路雨水可以顺利流入路缘入口;将制作好的生物滞留池整体放置于挖空区,将排水盲管、过滤雨水收集管道、地下管道进行连接,使得净化后的雨水顺利排出;把之前挖移出的植物及表层土壤种植覆盖于填料区表层,再进行维护,铺设覆盖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原有绿化带的地埋式生物滞留池及其布置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环境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原有绿化带的地埋式生物滞留池及其布置方法。
技术介绍
流域的城市化带来了城市河流综合征,其症状包括:流量改变、河流形态改变、水质和沉积物质量受损、生物组成的转变等等。城市河流综合征产生的原因,其中之一是城市建设,道路、屋顶等不透水面替换了城市化前的透水草地和土地[1]。为改善城市化对雨水排放、水质恶化等问题,我国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建设海绵城市是一种基于低影响开发(LowImpactDevelopment,LID)理念的雨水管理方法,指的是通过源头控制理念,在模拟自然水文条件原理的条件下,从而实现对雨水的控制与利用[2]。近年来国内外兴起的生物滞留池就是低影响开发的一种技术手段。生物滞留池是一种小型雨水处理设备,也被称为雨水花园,主要通过植物、填料和土壤等的共同作用过滤净化水质,达到恢复渗透、改善水质、雨水利用的目的,包括:降解、过滤、吸附、离子交换和各种生物过程[3]。冲刷路面的雨水会携带大量污染物,如NO3—、SO42—、重金属[4][5]、有机污染物、总固体悬浮颗粒[6]等。但雨水在通过生物滞留池的净化后,可直接补充地下水源,或连接地下管网收集作其他利用,如农业灌溉、花园绿化、厕所用水等。现有的生物滞留池,有的是在绿化带未建时提前规划,在道路或停车场修建时将生物滞留池一并埋设在规划区域。有的是在已有绿化区域的基础上,开挖重建,将已有绿化区域破坏,重新在现场浇筑制作生物滞留池,再种植植物,耗时、费力,对资金的消耗也较大。因此,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原有绿化带的生物滞留池布置方式,即在不损坏原有绿化带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绿化区域,进行生物滞留池的铺设,不影响已有的地面建筑物规划,达到省时、经济、环保等优点。参考文献[1]AskarizadehA,RippyMA,FletcherTD,etal.FromRainTankstoCatchments:UseofLow-ImpactDevelopmentToAddressHydrologicSymptomsoftheUrbanStreamSyndrome[J].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2015,49(19):11264-11280.[2]王建龙,车伍,易红星.低影响开发与绿色建筑的雨水控制利用[J].工业建筑,200939(3):123-125.[3]DavisAP.FieldPerformanceofBioretention:WaterQuality[J].EnvironmentalEngineeringScience,2007,24(8):1048-1064.[4]李倩倩,李铁龙,赵倩倩等.天津市路面雨水径流重金属污染特征[J].生态环境学报,2011.20(1):143-148.[5]BrownJN,PeakeBM.Sourcesofheavymetalsand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sinurbanstormwaterrunoff[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2006,359(1):145-155.[6]赵剑强,闫敏,刘珊等.城市路面径流污染的调查[J].中国给水排水,2001,17(1):33-35.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原有绿化带的地埋式生物滞留池及其布置方法,本专利技术在基于已有绿化带的基础上,布置一种地埋式生物滞留池,并且将已有的植被移至生物滞留池表层,使得在布置时最小程度的影响已有的绿化带及其植被,在生物滞留池布置后,整体绿化外观与原来绿化带基本相同,从而将生物滞留池更好地融入于城市建设与污染治理当中,详见下文描述:一种基于原有绿化带的地埋式生物滞留池,所述地埋式生物滞留池包括:路缘入口、生物滞留池、过滤雨水收集管道、以及溢流管道,所述路缘入口,用于将冲刷路面后的雨水,排入到生物滞留池中;所述生物滞留池,用于完成雨水的过滤和净化,流出至过滤雨水收集管道;所述过滤雨水收集管道,根据雨水的后期使用要求,将雨水流入管道、设备或地下;所述溢流管道,用于将高于溢流管道入口的雨水排出。进一步地,所述生物滞留池包括:覆盖层、过滤层、过渡层、排水层、排水盲管、以及植物。一种基于原有绿化带的地埋式生物滞留池的布置方法,所述布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定需要改造的绿化带,确定绿化带的尺寸和地下埋深,将原有绿化带的表层土壤及其植物移植至生物滞留池的填料表层,养护、种植;挖除原有绿化区域剩下的土壤,使挖空区恰好放置生物滞留池,路缘入口的高度与道路一致,使道路雨水流入路缘入口;进行清洁和稳定加固后,将制作好的生物滞留池整体放置于挖空区,将生物滞留池的排水盲管、过滤雨水收集管道、地下管道进行连接,使得净化后的雨水排出;把之前挖移出的植物及表层土壤种植覆盖于填料区表层,再进行维护,铺设覆盖层,使得从外观上,植物在开挖前后一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生物滞留池可以过滤、净化冲刷道路的雨水,提高雨水水质和利用率,如可用于厕所冲洗、绿地浇灌、农业浇灌,或直接排到地下,补给地下水;(2)原有绿化区域的开挖和生物滞留池的制作可以同步进行,节省时间,提高效率;(3)生物滞留池不需要在安装地点进行现场浇筑和制作,而是在制作完成后,将成形的设备直接放置于安装地点,避免施工对于绿化区域的占用和破坏,简易快捷;(4)生物滞留池的安装充分结合了原有绿化带,保护植物,不破坏景观设计,在改善雨水水质的同时尊重绿化美学。该装置及布置方法的第(2)、(3)、(4)个特点具有创新性,首次提出生物滞留池制作安装分离的理念和结合原有绿化带的布置方法,提高效率,利于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基于原有绿化带的地埋式生物滞留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生物滞留池内部构造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路缘入口;2:生物滞留池;3:过滤雨水收集管道;4:溢流管道;2-1:覆盖层;2-2:过滤层;2-3:过渡层;2-4:排水层;2-5:排水盲管;2-6:植物。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实施例1一种基于原有绿化带的地埋式生物滞留池,即选定需要改造的绿化带,确定其尺寸和地下埋深,设计并制造一种垂直流的生物滞留池,将原有绿化带的表层土壤及其植物移植至生物滞留池的填料表层,养护、种植。地埋式指的是将生物滞留池布置在原有绿化带所在地面以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有助于提高生物滞留池的布置效率,改善收集的雨水水质,保持原有的绿化状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原有绿化带的地埋式生物滞留池,参见图1,包括:路缘入口1、生物滞留池2、过滤雨水收集管道3、以及溢流管道4。参见图2,该生物滞留池2包括:覆盖层2-1、过滤层2-2、过渡层2-3、排水层2-4、排水盲管2-5、以及植物2-6。(1)装置工作原理雨水冲刷路面后,通过道路的路缘入口1进入生物滞留池2中。雨水通过竖直和水平流动方向,依次通过覆盖层2-1、过滤层2-2、过渡层2-3、排水层2-4,通过排水盲管2-5流出生物滞留池2,完成雨水的过滤和净化。流出生物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原有绿化带的地埋式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埋式生物滞留池包括:路缘入口、生物滞留池、过滤雨水收集管道、以及溢流管道,所述路缘入口,用于将冲刷路面后的雨水,排入到生物滞留池中;所述生物滞留池,用于完成雨水的过滤和净化,流出至过滤雨水收集管道;所述过滤雨水收集管道,根据雨水的后期使用要求,将雨水流入管道、设备或地下;所述溢流管道,用于将高于溢流管道入口的雨水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原有绿化带的地埋式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埋式生物滞留池包括:路缘入口、生物滞留池、过滤雨水收集管道、以及溢流管道,所述路缘入口,用于将冲刷路面后的雨水,排入到生物滞留池中;所述生物滞留池,用于完成雨水的过滤和净化,流出至过滤雨水收集管道;所述过滤雨水收集管道,根据雨水的后期使用要求,将雨水流入管道、设备或地下;所述溢流管道,用于将高于溢流管道入口的雨水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原有绿化带的地埋式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滞留池包括:覆盖层、过滤层、过渡层、排水层、排水盲管、以及植物。3.一种基于原有绿化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一为张晨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