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变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43750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3:26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变形方法,电子设备包括: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和电子设备的结构件;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的过程中,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随着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而变形;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的变形方向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的变形方向相反。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变形,使用更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变形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连接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变形方法。
技术介绍
电子设备是人们常用的使用设备,电子设备一般包括主体件和结构件。然而由于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的主体件无法变形,使用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变形方法。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和电子设备的结构件;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的过程中,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随着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而变形;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的变形方向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的变形方向相反。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变形方法,所述变形方法包括: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的过程中,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随着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而变形;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的变形方向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的变形方向相反。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的过程中,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随着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而变形;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的变形方向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的变形方向相反;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变形,使用更灵活。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变形方法的一个流程图。附图标记:110、第一本体;120、第二本体;131、第一平面部;132、第二平面部;133、折弯部;141、第一传动件;142、第二传动件;143、第三传动件;144、第四传动件;145、第五传动件;146、第六传动件;147、第七传动件;151、第一固定轴;152、第一转轴组;153、连接件;154、第二固定轴;155、第二转轴;156、第三固定轴;157、第四固定轴;161、第一固定件;162、第二固定件;163、第三固定件;164、第四固定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记载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第一\第二\第三”区分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以下结合图1至图3对本申请实施例记载的电子设备进行详细说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和电子设备的结构件;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的过程中,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随着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而变形;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的变形方向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的变形方向相反。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电子设备可以是电脑,也可以是手机,还可以是电子书。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主体件是电子设备的主要功能部件,其具体结构不作限定,只要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能够变形即可。例如,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可以包括第一本体110、第二本体120和连接所述第一本体110和所述第二本体120的变形件;在外力作用下,第一本体110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120绕以所述第一本体110和所述第二本体120之间的轴线进行旋转,所述变形件变形。这里的变形件可以通过结构实现变形,也可以通过形变实现变形。例如,变形件可以包括N个套筒;所述N为不小于2的整数;第n个套筒的外径小于第n+1个套筒的内径;所述第n个套筒的全部均能位于所述第n+1个套筒内,且能够在所述n+1个套筒内沿第n+1个套筒的径向转动。其中,所述n为不小于1且小于所述N的整数。又例如,变形件可以为弹簧。这里,第一本体110的形状和结构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第一本体110的形状和结构不作限定。这里,第二本体120的形状和结构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第二本体120的形状和结构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第一本体110、第二本体120只是泛指,并不具体限定其是电子设备的哪部分。这里,第二本体120的形状和第一本体110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件是电子设备的辅助部件,其具体结构不作限定,只要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随着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而变形;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的变形方向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的变形方向相反即可。例如,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包括第一本体110、第二本体120和连接所述第一本体110和所述第二本体120的变形件时,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本体110和所述第二本体120的连接装置;在外力作用下,第一本体110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120以所述第一本体110和所述第二本体120之间的轴线进行旋转,所述变形件变形;所述变形件变形的过程中,所述连接装置随着所述变形件变形而变形;所述连接装置的变形方向与所述变形件的变形方向相反。这里的连接装置可以为通过结构实现变形,也可以通过形变实现变形。例如,连接装置可以为链条。又例如,连接装置也可以为柔性件。这里,所述柔性件可为柔性金属或柔性高分子材料构成的。所述柔性件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且在外力撤除时保持因外力造成的形变。总之,本实施例所述柔性件可以由具有形变能力且自动形变恢复能力弱的材料构成。所述自动形变恢复能力弱,可理解为:不会因形变储蓄势能,从而没有储蓄的势能能够使其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包括:第一本体110,第二本体120和柔性屏;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包括:连接装置;所述第一本体110通过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二本体120旋转连接;所述柔性屏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110和所述第二本体120上;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110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120在预定范围内绕以所述第一本体110和所述第二本体120之间的轴线进行旋转,所述柔性件变形;所述柔性件变形的过程中,所述连接装置随着所述柔性件变形而变形;所述连接装置的变形方向与所述柔性件的变形方向相反。在本实现方式中,上述已经对第一本体110和第二本体120进行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图1和图2示例性示出了第一本体110类似矩形,第二本体120类似矩形。图1和图2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二本体120的形状和第一本体110的形状相同,以便第二本体120和第一本体110通过连接装置旋转贴合,且不相互错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设备的变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方法包括: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的过程中,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随着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而变形;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的变形方向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的变形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的变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方法包括: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的过程中,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随着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变形而变形;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的变形方向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的变形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件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柔性屏;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件包括:连接装置;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连接;所述柔性屏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上;所述变形方法包括: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在预定范围内绕以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轴线进行旋转,所述柔性屏变形;所述柔性屏变形的过程中,所述连接装置随着所述柔性屏变形而变形;所述连接装置的变形方向与所述柔性屏的变形方向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屏包括:第一平面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的外侧面上;第二平面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旋转的外侧面上;折弯部,连接所述第一平面部和所述第二平面部,且所述折弯部与所述连接装置抵接;所述变形方法包括: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进行旋转,所述第一平面部随着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折弯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进行旋转,所述折弯部变形;所述折弯部变形的过程中,所述连接装置随着所述折弯部变形而变形;所述连接装置的变形方向与所述折弯部的变形方向相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方法包括: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以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至第一角度,所述连接装置处于伸直状态,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相距第一距离,所述第一平面部随着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旋转至所述第三角度,处于伸直状态的所述连接装置撑展所述折弯部使所述折弯部处于展开状态;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从所述第一角度旋转至第二角度时,所述连接装置沿远离所述折弯部的方向逐渐收折,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沿靠近所述第二本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到第二距离,所述连接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所述第一平面部随着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从所述第三角度旋转至第四角度,所述折弯部沿远离所述连接装置的方向逐渐折弯,处于折叠状态的所述连接装置支撑所述折弯部使所述折弯部处于折弯状态;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以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至所述第二角度,所述连接装置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相距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平面部随着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旋转至所述第四角度,处于折叠状态的所述连接装置支撑所述折弯部使所述折弯部处于所述折弯状态;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从所述第二角度旋转至所述第一角度时,所述连接装置沿靠近所述折弯部的方向逐渐伸开,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沿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到所述第一距离,所述连接装置处于伸直状态,所述第一平面部随着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从所述第四角度旋转至所述第三角度,所述折弯部沿靠近所述连接装置的方向逐渐展开,处于伸直状态的所述连接装置撑展所述折弯部使所述折弯部处于所述展开状态;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一本体固定连接;第一固定轴,设置有能够转动的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配合连接;第一转轴组,所述第一转轴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转轴,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转轴中与所述第一固定轴对接的一个第一转轴上的至少一端设置有能够转动的第三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配合连接;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转轴中与所述第二转轴对接的一个第一转轴上的至少一端设置有能够转动的第四传动件,所述第四传动件与所述第三传动件配合连接;第七传动件,与所述第二本体固定连接;第二固定轴,固定设置有第六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与所述第七传动件配合连接;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固定轴铰接;第二转轴,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固定设置有第五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与所述第四传动件配合连接;所述变形方法包括: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所述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及所述第七传动件以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至所述第一角度,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所述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处于伸直状态,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相距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一平面部随着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旋转至所述第三角度,处于所述伸直状态的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所述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撑展所述折弯部使所述折弯部处于展开状态;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从所述第一角度旋转至所述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一传动件随着所述第一本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且所述第一传动件逐渐沿远离所述折弯部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传动件随着所述第一传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三传动件随着所述第二传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所述第四传动件随着所述第三传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五传动件随着所述第四传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而通过所述连接件绕所述第二转轴旋转,且所述第五传动件和所述第四传动件逐渐沿远离所述折弯部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三传动件随着所述第四传动件逐渐沿远离所述折弯部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七传动件随着所述第二本体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且所述第七传动件逐渐沿远离所述折弯部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沿靠近所述第二本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到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所述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处于折叠状态,所述折弯部沿远离所述第二传动件的方向逐渐折弯,处于所述折叠状态的所述第二传动件和所述第六传动件支撑所述折弯部使所述折弯部处于折弯状态;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所述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及所述第七传动件以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至所述第二角度,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所述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相距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平面部随着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旋转至所述第四角度,处于所述折叠状态的所述第二传动件和所述第六传动件支撑所述折弯部使所述折弯部处于折弯状态;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从所述第二角度旋转至所述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传动件随着所述第一本体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且所述第一传动件逐渐沿靠近所述折弯部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传动件随着所述第一传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所述第三传动件随着所述第二传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四传动件随着所述第三传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所述第五传动件随着所述第四传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而通过所述连接件绕所述第二转轴旋转,且所述第五传动件和所述第四传动件逐渐沿靠近所述折弯部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三传动件随着所述第四传动件逐渐沿靠近所述折弯部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七传动件随着所述第二本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且所述第七传动件逐渐沿靠近所述折弯部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沿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到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所述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处于所述伸直状态,所述第一平面部随着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部从所述第四角度旋转至所述第三角度,所述折弯部沿靠近所述第二传动件的方向逐渐展开,处于所述伸直状态的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所述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所述第六传动件以及所述第七传动件撑展所述折弯部使所述折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友泽张佳冯伊平谭勇
申请(专利权)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