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斌斌专利>正文

一种接线端子的扳动弹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3351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接线端子的扳动弹压结构。该结构包括:弹片以及与所述弹片抵接的操作手柄;其中,所述操作手柄上设有至少两个承载面;沿所述操作手柄的扳动轨迹,所述至少两个承载面中的各承载面顺序地与接线端子绝缘壳体的内表面贴平,以使所述弹片产生不同的弹性形变。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能够降低接线端子的工艺复杂度以及安装难度,并实现接线端子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线端子的扳动弹压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
,尤其涉及一种接线端子的扳动弹压结构。
技术介绍
接线端子指的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通过接线端子可随时将两根或多根导线按照需要连接起来,而无需将它们焊接起来或是缠绕在一起,方便快捷。现有技术中,接线端子中主要采用围绕旋转轴线驱转的操作手柄,通过扳动操作手柄以使接线端子内的弹片发生形变或恢复形变,进而控制接线位的空隙大小以实现导线的接入和拆出。但是,这种操作手柄上因需要设置旋转轮和定位旋转轴,不仅增加了工艺复杂度和安装难度,还因旋转轮的设置导致产品难以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线端子的扳动弹压结构,目的在于降低接线端子的工艺复杂度以及安装难度,并实现接线端子的小型化。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接线端子的扳动弹压结构。该接线端子的扳动弹压结构,包括:弹片以及与所述弹片抵接的操作手柄;其中,所述操作手柄上设有至少两个承载面;沿所述操作手柄的扳动轨迹,所述至少两个承载面中的各承载面顺序地与接线端子绝缘壳体的内表面贴平,以使所述弹片产生不同的弹性形变。可选地,所述操作手柄包括:手持部及承载部;其中,所述承载部包括两个承载臂,所述两个承载臂相对设置在所述手持部一端的两侧,以形成一U形槽结构;所述两个承载臂的端部与所述弹片抵接;所述两个承载臂上均设有所述至少两个承载面。可选地,所述两个承载臂的相背面上均设置有凸起块;所述凸起块上与其所在相背面相交的至少两个侧面构成所述至少两个承载面。可选地,所述承载部与所述手持部连接处设有高出所述手持部上表面的台阶;在所述操作手柄处于所述扳动轨迹中的极限位置时,所述手持部与所述接线端子绝缘壳体的上表面呈角度,所述台阶进入所述接线端子绝缘壳体内,所述台阶的台阶面与所述接线端子绝缘壳体内表面抵接。可选地,所述手持部包括:第一手持部和第二手持部;其中,在所述操作手柄处于所述扳动轨迹中的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手持部贴合在所述接线端子绝缘壳体上表面,所述第二手持部伸出所述接线端子绝缘壳体端面,并向上翘起。可选地,所述第一手持部的与所述接线端子绝缘壳体上表面贴合的端面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接线端子绝缘壳体上表面扣合的扣合结构。可选地,所述至少两个承载面中任意两相邻承载面之间经圆滑过渡曲面连接。可选地,所述操作手柄上设有两个承载面,所述两个承载面包括:长平面和与所述长平面连接的短平面;其中,所述短平面与所述接线端子绝缘壳体的内表面贴平时,所述弹片产生第一弹性形变量;所述长平面与所述接线端子绝缘壳体的内表面贴平时,所述弹片产生第二弹性形变量;所述第一弹性形变量大于所述第二弹性形变量。可选地,所述弹片包括固定部和自由部;所述固定部和自由部连接且呈U型结构;所述自由部包括:电连接段、连接所述固定部的弧形段以及设置在所述电连接段和所述弧形段之间的中间段;所述中间段与所述操作手柄抵接。可选地,所述电连接段朝远离所述固定部的方向翘起。可选地,所述中间段的宽度大于所述电连接段的宽度;所述中间段上宽出所述电连接段的位置,朝所述电连接段方向延伸出限位片;所述限位片与所述中间段所呈的角度小于所述电连接段与所述中间段所呈的角度。可选地,所述中间段包括:中心部以及位于所述中心部两侧的第一抵压片和第二抵压片;所述第一抵压片和所述第二抵压片的近所述电连接端的一端均连接有所述限位片;所述中心部与所述第一抵压片之间,以及所述中心部与所述第二抵压片之间均设有限位凸起;所述操作手柄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抵压片和所述限位片抵接的第一承载臂和用于与所述第二抵压片和所述限位片抵接的第二承载臂;所述限位凸起处于所述第一承载臂和所述第二承载臂之间,以限制所述操作手柄的横向位移。可选地,所述自由部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自由部沿所述固定部的长度方向一字排布,且任意两相邻自由部之间留有间隙。可选地,所述固定部的端部设有向远离所述中间段方向倾斜的斜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操作手柄上设置至少两个承载面;扳动操作手柄的过程中,所述至少两个承载面中的各承载面会顺序地与接线端子绝缘壳体的内表面贴平,且由于操作手柄与弹片抵接,会使得弹片产生不同的弹性形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只需要在操作手柄上设置至少两个承载面即可,无需设置旋转轮,且在安装时也无需进行旋转轴的定位,不仅简化了工艺、还降低了安装难度,同时减小了操作手柄的体积,实现了接线端子的小型化设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的剖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操作手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操作手柄处于初始位置时接线端子的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操作手柄处于极限位置时接线端子的剖面图;图4a为图4中I处的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弹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的扳动弹压结构的剖面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件的结构立体图;图8a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件的一平面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安装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件的又一平面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的结构立体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的一平面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上盖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安装底座的一平面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外部导线插入接线端子内部处于夹紧状态时接线端子的剖面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外部导线插入接线端子内部处于未夹紧状态时接线端子的剖面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外部导线从接线端子内部拨出时接线端子的剖面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扳动弹压结构、导电件以及安装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又一方向上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但是不排除包含至少一种的情况。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应当理解,尽管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线端子的扳动弹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弹片以及与所述弹片抵接的操作手柄;其中,所述操作手柄上设有至少两个承载面;沿所述操作手柄的扳动轨迹,所述至少两个承载面中的各承载面顺序地与接线端子绝缘壳体的内表面贴平,以使所述弹片产生不同的弹性形变。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5.05 CN 20172049758131.一种接线端子的扳动弹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弹片以及与所述弹片抵接的操作手柄;其中,所述操作手柄上设有至少两个承载面;沿所述操作手柄的扳动轨迹,所述至少两个承载面中的各承载面顺序地与接线端子绝缘壳体的内表面贴平,以使所述弹片产生不同的弹性形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动弹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包括:手持部及承载部;其中,所述承载部包括两个承载臂,所述两个承载臂相对设置在所述手持部一端的两侧,以形成一U形槽结构;所述两个承载臂的端部与所述弹片抵接;所述两个承载臂上均设有所述至少两个承载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扳动弹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承载臂的相背面上均设置有凸起块;所述凸起块上与其所在相背面相交的至少两个侧面构成所述至少两个承载面。4.根据权利要求2-3中任一项所述的扳动弹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与所述手持部连接处设有高出所述手持部上表面的台阶;在所述操作手柄处于所述扳动轨迹中的极限位置时,所述手持部与所述接线端子绝缘壳体的上表面呈角度,所述台阶进入所述接线端子绝缘壳体内,所述台阶的台阶面与所述接线端子绝缘壳体内表面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2-3中任一项所述的扳动弹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包括:第一手持部和第二手持部;其中,在所述操作手柄处于所述扳动轨迹中的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手持部贴合在所述接线端子绝缘壳体上表面,所述第二手持部伸出所述接线端子绝缘壳体端面,并向上翘起。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扳动弹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持部的与所述接线端子绝缘壳体上表面贴合的端面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接线端子绝缘壳体上表面扣合的扣合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扳动弹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承载面中任意两相邻承载面之间经圆滑过渡曲面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斌斌
申请(专利权)人:陈斌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