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43149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1:52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形成于基板上方的薄膜晶体管和触控电路、形成于薄膜晶体管上方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电路包括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阳极层、阴极层以及位于阳极层和阴极层之间的有机发光层,薄膜晶体管包括至少两个金属层,触控电路的感应电极形成于薄膜晶体管的其中一个金属层,触控电路的驱动电极形成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阴极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触控电路的感应电极与薄膜晶体管的一个金属层做在同一层,将触控电路的驱动电极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阴极做在同一层,而达到减小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减少制程和成本的功效。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s,OLED)是一种利用有机材料封装成型的显示面板件,其具有工作电压低、响应速度快、发光效率高、视角广和工作温度广等优点,利于显示面板件的轻薄化、低功耗和曲面设计,因此,已逐渐成为显示面板领域研究的重点。现有的OLED触控屏,大多与显示屏分开制作,做成GFF(Glass+ITOFilm+ITOFilm,)、GF2(glass+2*ITOfilm)等外挂式触控屏,然后再与显示屏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触控显示装置,这种结构会导致OLED装置整体厚度增加,不利于产品的轻薄化设计。并且,外挂式触控屏的驱动电极TX和感测电极RX至少需要做两次镀膜黄光工艺,且需要将触控屏与显示屏再次贴合,工序复杂、成本较高。同时,触控屏金属网格的开孔与显示屏像素接近,存在周期性,容易使触控屏的金属网格与显示屏的像素开口发生光学干涉,形成摩尔纹,影响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作工艺简单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形成于基板上方的薄膜晶体管和触控电路、以及形成于薄膜晶体管上方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所述触控电路包括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阳极层、阴极层以及位于阳极层和阴极层之间的有机发光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至少两个金属层,所述触控电路的所述感应电极和所述驱动电极的其中之一位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其中一个金属层,所述触控电路的所述感应电极和所述驱动电极其中另一位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所述阴极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在一基板上形成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上的电容绝缘层、位于所述电容绝缘层上的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上的绝缘介质层、以及位于所述绝缘介质层上的第三金属层;图案化所述第三金属层,在所述第三金属层形成薄膜晶体管的走线和触控电路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其中之一;在所述第三金属层上形成有机发光二极管,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阳极层、有机发光层和阴极层;图案化所述阴极层,在所述阴极层形成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阴极和触控电路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其中另一。进一步地,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三个金属层,所述触控电路的所述感应电极和所述驱动电极的其中之一位于所述薄膜晶体管最上层的金属层。进一步地,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上的电容绝缘层、位于所述电容绝缘层上的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上的绝缘介质层、以及位于所述绝缘介质层上的第三金属层,所述触控电路的所述感应电极和所述驱动电极的其中之一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金属层为薄膜晶体管的走线层。进一步地,所述触控电路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其中之一的图形与对应的薄膜晶体管走线图形错开,所述触控电路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其中另一的图形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阴极图形和像素开口图形错开。进一步地,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阴极层上形成所述触控电路的所述感应电极和所述驱动电极其中另一以及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所述触控电路的所述感应电极和所述驱动电极的其中另一包括位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像素区一侧的感应电极总线/驱动电极总线以及与所述感应电极总线/驱动电极总线连成一体的多条感应电极线/驱动电极线,这些感应电极线/驱动电极线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阴极包括位于像素区另一侧的阴极总线以及与所述阴极总线连成一体的多条条状电极,这些条状电极位于相邻感应电极线/驱动电极线之间的空隙中。进一步地,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和所述触控电路均与一触控与显示驱动器集成芯片相连。本专利技术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将触控电路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其中之一形成于薄膜晶体管的第三金属层,将触控电路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其中另一形成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阴极层中,将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触控电路做成内嵌于显示屏中的形式,可以达到减小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整体厚度的功效;并且,由于触控电路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均于制造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显示屏的过程中直接形成,而无需再增加制作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的黄光制程以及将触控屏与显示屏贴合的制程,从而简化了制造工艺和制造成本。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层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阴极层的平面版图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制造流程示意图。其中,300-基板,301-薄膜晶体管,302-有机发光二极管,303-薄膜封装结构,304-多晶硅层,305-栅极绝缘层,306-第一金属层,307-电容绝缘层,308-第二金属层,309-绝缘介质层,310-第三金属层,311-平坦化层,312-阳极层,313-有机发光层,314-阴极层,314a-阴极,314b-条状电极,314c-阴极总线,315-无机物层,316-有机物层,317-像素区,TX-驱动电极,TX1-驱动电极线,TX2-驱动电极总线。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详细说明如下。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剖视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基板300、形成于基板300上的薄膜晶体管301和触控电路(未标号)、形成于薄膜晶体管301上方的有机发光二极管302、以及形成于有机发光二极管302上的薄膜封装结构303。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自下而上包括:基板300、位于基板300上的多晶硅层304、位于多晶硅层304上的栅极绝缘层305(GI层,GateInsulationLayer)、位于栅极绝缘层305上的第一金属层306、位于第一金属层306上的电容绝缘层307(CI层,CapacitanceInsulationLayer)、位于电容绝缘层307上的第二金属层308、位于第二金属层308上的绝缘介质层309(ILD层,InsulationDielectricLayer)、位于绝缘介质层309上的第三金属层310、位于第三金属层310上的平坦化层311(PLA层,planarizationlayer)、位于平坦化层311上的阳极层312、位于阳极层312上的有机发光层313、位于有机发光层313上的阴极层314、位于阴极层314上的无机物层315以及位于无机物层315上的有机物层316。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无机物层315和阴极层314之间还可以设置光取出层(CPL层,couplinglayer),以提高出光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多晶硅层304、栅极绝缘层305、第一金属层306、电容绝缘层307、第二金属层308、绝缘介质层309、第三金属层310以及平坦化层311构成薄膜晶体管301的层结构。阳极层312、有机发光层313和阴极层314构成有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形成于基板上方的薄膜晶体管和触控电路、以及形成于薄膜晶体管上方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所述触控电路包括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阳极层、阴极层以及位于阳极层和阴极层之间的有机发光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至少两个金属层,所述触控电路的所述感应电极和所述驱动电极的其中之一位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其中一个金属层,所述触控电路的所述感应电极和所述驱动电极其中另一位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所述阴极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形成于基板上方的薄膜晶体管和触控电路、以及形成于薄膜晶体管上方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所述触控电路包括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阳极层、阴极层以及位于阳极层和阴极层之间的有机发光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至少两个金属层,所述触控电路的所述感应电极和所述驱动电极的其中之一位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其中一个金属层,所述触控电路的所述感应电极和所述驱动电极其中另一位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所述阴极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三个金属层,所述触控电路的所述感应电极和所述驱动电极的其中之一位于所述薄膜晶体管最上层的金属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上的电容绝缘层、位于所述电容绝缘层上的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上的绝缘介质层、以及位于所述绝缘介质层上的第三金属层,所述触控电路的所述感应电极和所述驱动电极的其中之一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金属层为薄膜晶体管的走线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路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其中之一的图形与对应的薄膜晶体管走线图形错开,所述触控电路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其中另一的图形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阴极图形和像素开口图形错开。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阴极层上形成所述触控电路的所述感应电极和所述驱动电极其中另一以及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所述触控电路的所述感应电极和所述驱动电极的其中另一包括位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像素区一侧的感应电极总线/驱动电极总线以及与所述感应电极总线/驱动电极总线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洋季朋飞蔺帅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