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2962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驱动单元和与所述驱动单元对应设置的发光单元;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开关晶体管和驱动晶体管;所述开关晶体管包括第一栅极,第一源极,第一漏极和第一有源层;所述驱动晶体管包括第二栅极,第二源极,第二漏极和第二有源层;所述第一有源层和所述第二有源层由同一半导体层图案化形成;所述第一栅极由第一金属层图案化形成;所述第二栅极由第三金属层图案化形成,所述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半导体层靠近所述放光单元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三金属层位于所述半导体层远离所述放光单元的一侧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人的感觉器官中接受信息最多的是视觉器官(眼睛),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需要越来越多地利用丰富的视觉信息,因而显示技术在当今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显示技术自出现至今,技术发展也非常迅猛,先后出现了阴极射线管技术(CRT)、等离子体显示(PDP)、液晶显示(LCD),乃至最新的OLED显示、microLED显示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物质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当今显示技术正在朝着窄边框化、高对比度、高分辨力、全彩色显示、低功耗、可靠性高、长寿命以及薄而轻的方向快速迈进。有机发光显示装置(OrganicLightEmittingDisplay,简称OLED)由于其具有自发光、高亮度、广视角、快速反应等优良特性,应用越来越广泛。有机发光显示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的进步和深入。为驱动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的有机发光器件发光,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上包括像素驱动电路,通常较为复杂,如何提升有机发光驱动电路的稳定性,提高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显示均匀性,设计出具有优良性能的产品是业内面临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论驱动晶体管还是使能开关晶体管都采用顶栅结构,从而无法保证驱动晶体管对较大亚阈值摆幅和相对较小的载流子迁移率的需求,通过驱动净晶体管和使能开关管采用差异化的TFT结构,从而保证对驱动晶体管特性需求的实现。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驱动单元和与所述驱动单元对应设置的发光单元;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开关晶体管和驱动晶体管;所述开关晶体管包括第一栅极,第一源极,第一漏极和第一有源层;所述驱动晶体管包括第二栅极,第二源极,第二漏极和第二有源层;所述第一有源层和所述第二有源层由同一半导体层图案化形成;所述第一栅极由第一金属层图案化形成;所述第二栅极由第三金属层图案化形成,所述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半导体层靠近所述放光单元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三金属层位于所述半导体层远离所述放光单元的一侧设置。可选地,所述驱动晶体管的亚阈值摆幅大于所述开关晶体管的亚阈值摆幅;所述驱动晶体管的载流子迁移率小于所述开关晶体管的载流子迁移率。可选地,所述驱动晶体管的亚阈值摆幅为0.2V/dec~0.5mV/dec;所述驱动晶体管的载流子迁移率为70~120cm2/VS。可选地,当所述显示面板工作时,所述驱动晶体管生成驱动电流至对应的所述发光单元,使得所述发光单元发光。可选地,所述第一源极和所述第一漏极由第二金属层图案化形成;所述第二源极和所述第二漏极由所述第二金属层图案化形成。可选地,所述开关晶体管包括第五开关晶体管,所述第五开关晶体管包括第五栅极,第五源极,第五漏极;其中,所述第五栅极由第一使能信号控制;所述第五源极由参考电平信号端提供信号;所述第五漏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栅极电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五漏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栅极电连接方式为:由所述第五漏极通过第一过孔连接至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中辅助电极,所述辅助电极通过第二过孔连接至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的所述第二栅极。可选地,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存储电容,所述存储电容电连接至所述驱动晶体管;所述存储电容包括相对设置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板电连接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栅极,所述第二电极板电连接至第一恒定电平信号端。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板由所述第三金属层图案化形成,所述第二电极板由所述半导体层图案化形成;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板与所述第二电极板之间具有第一间距,所述第一间距为1~2μm。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板由所述第三金属层图案化形成,所述第二电极板由所述第一金属层图案化形成;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板与所述第二电极板之间具有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为0.7~1μm。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板与所述第二栅极为一体化结构。可选地,所述第三金属层包括金属钼或金属钛中的一种;所述第三金属层的厚度范围1500埃~2500埃;所述第一金属层括金属钼或金属钛中的一种;所述第一金属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三金属层。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即为显示面板提供驱动和使能信号的像素驱动电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像素驱动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采用底栅结构,即将驱动晶体管TFT的栅极设置在驱动晶体管的半导体层的下方;而将除驱动晶体管外,其他使能开关晶体管采用顶栅结构,即将使能开关晶体管的栅极设置在使能开关晶体管的半导体层的上方。通过低温多晶硅的半导体工艺实现像素驱动电路中差异化的晶体管TFT结构,从而避免了若是驱动晶体管采用顶栅结构,则位于其下方的低温多晶硅半导体层表面不均而带来对其特性的影响。同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虽然驱动晶体管采用底栅结构,使能开关晶体管采用的顶栅结构,但两者的本征半导体层是在同一个工艺过程中形成的,都是采用低温多晶硅作为半导体层,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并没有增加任何其他工艺处理步骤,不会增加额外的工艺过程和制作成本,且能够实现驱动晶体管的亚阈值摆幅大于所述开关晶体管的亚阈值摆幅;驱动晶体管的载流子迁移率小于使能开关晶体管的载流子迁移率。从而保证整个像素驱动电路在晶体管特性上的差异化,保证其驱动特性,减少显示不均等现象出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中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部分结构图;图3是图2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中部分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图;图6是图5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中部分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中一种驱动晶体管和存储电容示意图;图8是图5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中又一种驱动晶体管和存储电容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应当理解,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驱动单元和与所述驱动单元对应设置的发光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开关晶体管和驱动晶体管;所述开关晶体管包括第一栅极,第一源极,第一漏极和第一有源层;所述驱动晶体管包括第二栅极,第二源极,第二漏极和第二有源层;所述第一有源层和所述第二有源层由同一半导体层图案化形成;所述第一栅极由第一金属层图案化形成;所述第二栅极由第三金属层图案化形成,所述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半导体层靠近所述放光单元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三金属层位于所述半导体层远离所述放光单元的一侧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驱动单元和与所述驱动单元对应设置的发光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开关晶体管和驱动晶体管;所述开关晶体管包括第一栅极,第一源极,第一漏极和第一有源层;所述驱动晶体管包括第二栅极,第二源极,第二漏极和第二有源层;所述第一有源层和所述第二有源层由同一半导体层图案化形成;所述第一栅极由第一金属层图案化形成;所述第二栅极由第三金属层图案化形成,所述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半导体层靠近所述放光单元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三金属层位于所述半导体层远离所述放光单元的一侧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亚阈值摆幅大于所述开关晶体管的亚阈值摆幅;所述驱动晶体管的载流子迁移率小于所述开关晶体管的载流子迁移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亚阈值摆幅为0.2V/dec~0.5mV/dec;所述驱动晶体管的载流子迁移率为70~120cm2/VS。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显示面板工作时,所述驱动晶体管生成驱动电流至对应的所述发光单元,使得所述发光单元发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源极和所述第一漏极由第二金属层图案化形成;所述第二源极和所述第二漏极由所述第二金属层图案化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晶体管包括第五开关晶体管,所述第五开关晶体管包括第五栅极,第五源极,第五漏极;其中,所述第五栅极由第一扫描信号控制;所述第五源极由参考电平信号端提供信号;所述第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可荣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