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2348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背光源、导光板,所述背板包括底板以及与所述底板连接的侧板,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面以及与所述入光面连接的网点面,所述背光源与所述导光板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背光源置于所述侧板上且朝向所述入光面,所述导光板的所述网点面上设有导光油墨网点,所述导光油墨网点朝向所述底板,所述导光油墨网点的材质包括蓝油墨。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背光模组的面内色差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技术介绍
随着背光模组薄型化的发展需求,背光模组主要以侧入式为主。而侧入式的背光模组大多数由发光二极管发出蓝光激发黄色荧光粉,从而发出白光,因此其频谱中蓝光波长的光强比较大。蓝光波长较短,光线在导光板传播的过程中,随着折射、散射等次数的增多,蓝光波段的能量容易出现损耗,因此,当光线到达离入光面较远的区域时,蓝光的比例有所降低,进而光线离入光面较近区域的色度与光线离入光面较远区域的色度不同,产生色差,主要表现为离入光面较远区域的观感偏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器,以解决背光模组的面内色差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光板,包括入光面以及与所述入光面连接的网点面,所述网点面上设有导光油墨网点,所述导光油墨网点的材质包括蓝油墨。其中,所述蓝油墨的成分包括酞菁蓝与树脂。其中,所述蓝油墨在所述导光油墨网点中的比例为0.5%-5%。其中,与所述导光油墨网点接触的所述网点面为粗糙面。其中,所述导光板还包括与所述入光面相对的远光面,所述网点面位于所述入光面与所述远光面之间,自所述入光面向所述远光面的方向上,所述导光油墨网点的密度逐渐增大。其中,自所述入光面向所述远光面的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光油墨网点之间的中心距保持不变,所述导光油墨网点在所述网点面上的投影面积逐渐增大。其中,自所述入光面向所述远光面的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光油墨网点之间的中心距逐渐减小,所述导光油墨网点在所述网点面上的投影面积保持不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上述的导光板、背板以及背光源,所述背板包括底板以及与所述底板连接的侧板,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背光源与所述导光板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背光源置于所述侧板上且朝向所述入光面,所述导光油墨网点朝向所述底板。其中,所述背光源包括电路板以及电连接并安装于所述电路板上的发光二极管;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铝挤以及粘合所述侧板的胶框,所述铝挤包括第一散热体以及与所述第一散热体连接的第二散热体,所述第一散热体置于所述侧板与所述电路板之间,所述第二散热体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胶框包括胶层以及胶块,所述胶层置于所述第一散热体与所述侧板之间,所述胶块上粘接有朝向所述发光二极管的第一反射片;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二反射片以及光学膜片组,所述底板包括第一平板、第二平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平板与所述第二平板的圆弧板,所述第二散热体固定于所述第一平板上,所述第二反射片支撑于所述第二平板与所述第二散热体上,所述光学膜片组层叠于所述导光板上。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器,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导光油墨网点中包括蓝油墨,解决了光线在所述导光板中传播时,因光线发生折射、散射的次数增多导致的光线能量发生损耗,进而导致的在远离入光面的区域出现发黄问题,即解决了背光模组的面内色差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蓝油墨对背光模组色差的影响。图4是图1中网点面的透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网点面的另一种状态的透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光板30,包括入光面301以及与所述入光面301连接的网点面302,所述网点面302上设有导光油墨网点303,所述导光油墨网点303的材质包括蓝油墨。所述导光油墨网点303中的导光油墨通过印刷形成。所述蓝油墨的成分包括酞菁蓝与树脂。所述蓝油墨的波段范围为430-480nm。本专利技术所述导光油墨中的所述蓝油墨解决了光线在所述导光板30中传播时,因所述光线发生折射、散射的次数增多导致的光线能量发生损耗,进而导致的在远离所述入光面301的区域出现发黄的技术问题。所述导光油墨网点303由导光油墨印刷于所述网点面302上并烘干形成。所述导光油墨包括初始导光油墨与蓝油墨。所述导光油墨由所述初始导光油墨与所述蓝油墨混合并搅拌均匀所形成。在本专利技术中,当所述导光板30应用于背光模组中时,所述蓝油墨可解决所述背光模组的面内色差问题。请参阅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0、背光源20、导光板30,所述背板10包括底板101以及与所述底板101连接的侧板102,所述底板101与所述侧板102形成一容置空间40,所述导光板30包括入光面301以及与所述入光面301连接的网点面302,所述背光源20与所述导光板30置于所述容置空间40中,所述背光源20置于所述侧板102上且朝向所述入光面301,所述导光板30的所述网点面302上设有导光油墨网点303,所述导光油墨网点303朝向所述底板101,所述导光油墨网点的材质包括蓝油墨。本专利技术所述导光油墨中的所述蓝油墨解决了光线在所述导光板30中传播时,因所述光线发生折射、散射的次数增多导致的光线能量发生损耗,进而导致的在远离所述入光面301的区域出现发黄的技术问题,即解决了所述背光模组的面内色差问题。所述蓝油墨在所述导光油墨中的比例为0.5%-5%。具体为,所述蓝油墨的成分主要为酞菁蓝与树脂,所述酞菁蓝与树脂在所述蓝油墨中的质量比例和为10%-20%,当0.5%-5%的所述蓝油墨加到所述初始导光油墨中时,所述酞菁蓝与树脂在所述导光油墨中的质量比例和为0.05%-1%。请参阅图3,根据反复试验的结果可知,当不添加所述蓝油墨时,所述背光模组中离所述入光面301较近区域与离所述入光面301较远区域在第一方向的色差为0.004,在第二方向的色差为0.0084;当添加0.5%的所述蓝油墨时,所述背光模组中离所述入光面301较近区域与离所述入光面301较远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的色差为0.004,在所述第二方向的色差为0.0075,降低了10%。当添加2%的所述蓝油墨时,所述背光模组中离所述入光面301较近区域与离所述入光面301较远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的色差为0.0023,降低了43%,在所述第二方向的色差为0.0041,降低了51%;且当所述蓝油墨的含量增加到5%时,所述背光模组中离所述入光面301较近区域与离所述入光面301较远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的色差为0.0003,降低了93%;在所述第二方向的色差为0.0011,降低了87%。故所述导光油墨中质量比例和为0.05%-1%的酞菁蓝与树脂对改善所述背光模组的面内色差有利。△x为所述第一方向,且所述第一方向为与所述导光板30的长边平行的方向,△y为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所述蓝油墨在所述导光油墨中的含量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若所述蓝油墨的含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入光面以及与所述入光面连接的网点面,所述网点面上设有导光油墨网点,所述导光油墨网点的材质包括蓝油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入光面以及与所述入光面连接的网点面,所述网点面上设有导光油墨网点,所述导光油墨网点的材质包括蓝油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蓝油墨的成分包括酞菁蓝与树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蓝油墨在所述导光油墨网点中的比例为0.5%-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导光油墨网点接触的所述网点面为粗糙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还包括与所述入光面相对的远光面,所述网点面位于所述入光面与所述远光面之间,自所述入光面向所述远光面的方向上,所述导光油墨网点的密度逐渐增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入光面向所述远光面的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光油墨网点之间的中心距保持不变,所述导光油墨网点在所述网点面上的投影面积逐渐增大。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入光面向所述远光面的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光油墨网点之间的中心距逐渐减小,所述导光油墨网点在所述网点面上的投影面积保持不变。8.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邝国烽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