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引诱西花蓟马试剂的新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2200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0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作为引诱西花蓟马的增效试剂成分而非活性成分的(R)‑薰衣草乙酸酯在制备引诱西花蓟马试剂中的用途,其中,该试剂还包括作为引诱试剂的活性成分苨肉基(S)‑2‑甲基丁酸酯或苨肉基(S)‑2‑甲基丁酸酯的类似物。(R)‑薰衣草乙酸酯,和苨肉基(S)‑2‑甲基丁酸酯或苨肉基(S)‑2‑甲基丁酸酯的类似物,(R)‑薰衣草乙酸酯可显著提高苨肉基(S)‑2‑甲基丁酸酯的引诱能力,具有很强的增效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引诱西花蓟马试剂的新用途本申请是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申请号2014106049399,申请日:2014年11月2日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保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有聚集信息素组分的西花蓟马引诱物质及其与色板的田间联合应用技术。
技术介绍
蓟马、粉虱、红蜘蛛、斑潜蝇和蚜虫等小型昆虫每年对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包括蔬菜、花卉等造成严重的危害。如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occidentalis)以锉吸式口器刺吸寄主植物汁液,为害嫩叶、叶片、花器,延迟展叶和开花,叶片和花畸形萎缩和变色,或落花、落果,为害幼果造成伤痕和畸形。同时它还传播为害严重的番茄斑萎病毒(TSWV),受害产品产量或显著下降,或品质变差不能销售,严重时植株完全不能生长。目前,关于蓟马的防治方法主要有3种: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吴青君等,2005;钟锋等,2009)。但由于蓟马具有发育历期较短,个体小易隐蔽,活动力强,而且对大多数杀虫剂易产生抗性等特点,导致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效果并不理想。鉴于这样的现状,寻找一种无公害可持续的蓟马防治方法已迫在眉睫。而利用昆虫信息素是防治蓟马的有效措施之一(Hamiltonetal.,2005)。昆虫信息素直接来自于昆虫虫体,作为一种非化学控制措施,不仅可以用于害虫种群动态监测,同时也可与其它防控措施结合以提高害虫防治效果。聚集信息素是昆虫信息素的一种,已有研究表明,利用聚集信息素是防治蓟马的有效措施之一(KirlandHamilton,2004;Hamiltonetal.,2005),由于使用剂量极低,且以在空气中释放的形式起作用,无残留问题,不会给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危害,且抗性害虫的识别或引诱能力不会降低,因此有利于抗性害虫的治理,同时还可有效保护自然界中的天敌,有利于农业害虫的可持续性治理。目前有关蓟马聚集信息素成分鉴定和生物活性和田间应用的的相关研究国内外仍然较少。迄今为止,只有西花蓟马和花蓟马(Frankliniellaintonsa)的聚集信息素成分得到有效分离和鉴定,两种蓟马的聚集信息素主要活性组分均为(R)-薰衣草乙酸酯(R)-lavandulylacetate)和苨肉基(S)-2-甲基丁酸酯(neryl(S)-2-methylbutanoate)(Hamiltonetal.,2005;吕要斌,祝晓云等,2012)。虽然西花蓟马的聚集信息素组分得到英国专家Hamilton等分离鉴定,但是,这些专家同时也认为与苨肉基(S)-2-甲基丁酸酯(neryl(S)-2-methylbutanoate)化合物分子结构有关的一些化合物,如isobornylvalerate、isobornyl2-methylbutanoate、isobornylpivalate、lavandulylvalerate和聚集信息素组分苨肉基(S)-2-甲基丁酸酯(neryl(S)-2-methylbutanoate)一样都对西花蓟马有强的引诱活性。这些专家在试验中使用了塑料色板+诱芯的释放装置,该装置的色板可使用黄色、白色和蓝色,诱芯使用浸过具有引诱活性化合物的橡胶头或胶水中溶入活性化合物的方式,并提供了一个田间实施案例,并申请了相关专利(美国专利,No.US7,985,412B2,Jul.26,2011)。但是,Hamilton等则认为,在西花蓟马中发现的组分(R)-薰衣草乙酸酯(R)-lavandulylacetate)没有生物活性,不能对西花蓟具有单独的引诱作用。另外,上述英国专家在其论文认为(R)-薰衣草乙酸酯((R)-lavandulylacetate)与苨肉基(S)-2-甲基丁酸酯(neryl(S)-2-methylbutanoate)在田间试验中没有显示出增效作用,其提供的证据是:(1)(R)-薰衣草乙酸酯((R)-lavandulylacetate)与苨肉基(S)-2-甲基丁酸酯(neryl(S)-2-methylbutanoate)1:1比例使用捕获的西花蓟马数量与苨肉基(S)-2-甲基丁酸酯(neryl(S)-2-methylbutanoate)单独使用捕获的数量基本相同的,没有差异;(2)他室内测定了(R)-薰衣草乙酸酯((R)-lavandulylacetate)与苨肉基(S)-2-甲基丁酸酯(neryl(S)-2-methylbutanoate)两者的比例范围为1:0.8-1:5,他认为自然情况下两者比例存在一个幅度范围,不存在某个特定比例最佳这个情况;(3)他认为(R)-薰衣草乙酸酯((R)-lavandulylacetate)的作用未明。总之,现有的技术表明(R)-薰衣草乙酸酯((R)-lavandulylacetate)对苨肉基(S)-2-甲基丁酸酯(neryl(S)-2-methylbutanoate)没有增效作用,无需混合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我们研究惊讶地发现,西花蓟马聚集信息素中的2个组分均有重要作用,其中苨肉基(S)-2-甲基丁酸酯(neryl(S)-2-methylbutanoate)单独具有引诱能力,虽然(R)-薰衣草乙酸酯((R)-lavandulylacetate)(中文名:(R)-薰衣草乙酸酯)单独不具有引诱能力,但是当(R)-薰衣草乙酸酯((R)-lavandulylacetate))与苨肉基(S)-2-甲基丁酸酯(neryl(S)-2-methylbutanoate)共存时,(R)-薰衣草乙酸酯((R)-lavandulylacetate)可显著提高苨肉基(S)-2-甲基丁酸酯(neryl(S)-2-methylbutanoate)的引诱能力,具有很强的增效作用。这种化合物混用不仅显著增加诱虫量,另外,两者的比例也显得极其重要,当他们的比例越接近西花蓟马地理种群体内这两种组分比例和含量时,其引诱能力越高。通过我们的实验,我们认为存在最佳比例,即(R)-薰衣草乙酸酯((R)-lavandulylacetate)与苨肉基(S)-2-甲基丁酸酯(neryl(S)-2-methylbutanoate)比例为1:8,但是活性区间在1:0.5-1:12之间,且两个化合物的浓度也存在适合田间使用的浓度范围,我试验认为是苨肉基(S)-2-甲基丁酸酯(neryl(S)-2-methylbutanoate)单独使用需要1000ng到100000ng,即1μg-100μg;(R)-薰衣草乙酸酯((R)-lavandulylacetate)与苨肉基(S)-2-甲基丁酸酯(neryl(S)-2-methylbutanoate)混合使用时也参考上述浓度区间。本专利技术小组不仅确认分布于中国田间的西花蓟马种群中聚集信息素的主要组分为(R)-薰衣草乙酸酯((R)-lavandulylacetate)与苨肉基(S)-2-甲基丁酸酯(neryl(S)-2-methylbutanoate),且通过对西花蓟马的聚集、打斗和交配行为的观察,以及室内和田间试验明确了苨肉基(S)-2-甲基丁酸酯(neryl(S)-2-methylbutanoate)在中国的田间使用的浓度区间;研究也表明,国内西花蓟马聚集信息素组分比例与国外报道的是不一样的,本研究也提供适合中国诱杀西花蓟马的最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作为引诱西花蓟马的增效试剂成分而非活性成分的(R)‑薰衣草乙酸酯在制备引诱西花蓟马试剂中的用途,其中,该试剂还包括作为引诱试剂的活性成分苨肉基(S)‑2‑甲基丁酸酯或苨肉基(S)‑2‑甲基丁酸酯的类似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作为引诱西花蓟马的增效试剂成分而非活性成分的(R)-薰衣草乙酸酯在制备引诱西花蓟马试剂中的用途,其中,该试剂还包括作为引诱试剂的活性成分苨肉基(S)-2-甲基丁酸酯或苨肉基(S)-2-甲基丁酸酯的类似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苨肉基(S)-2-甲基丁酸酯的类似物为如下通式的化合物,(通式1)其中,(1)R1可以是单萜烯基,R2是C3-C5基团;或者,(2)R1可以是异冰片基;或者,(3)R1可以是薰衣草基;或者,(4)R1可以是苨肉基;或,5)R2可以是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或亚烃基;或,(6)R2可以是C4基团;或,(7)R2-C(O)O-基团可以是一个戊酸基、异戊酸基、三甲基乙酸基或2-甲基丁酸基;或者,(8)R2-C(O)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要斌章金明张治军林文彩郦卫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