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室遮阳补光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2023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0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温室遮阳补光照明装置,该装置包含一个遮阳元件和至少一个照明元件,其中遮阳元件由内侧、外侧两个部分组成。遮阳元件由互相交织的第一线程元件和第二线程元件组成。第一线程元件包含一个反射媒介,用来反射环境光,照明元件被放置在遮阳元件的内侧并且与第一线程元件相连接,照明元件由第一线程元件操控的电力驱动,控制人造光的发射,给温室中生长的植物进行遮阳补光照明,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室遮阳补光照明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设施农业装备领域,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温室遮阳补光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温室园艺植物的种植通常通过补光来延长植物的生产期,使之享有比日光照射更长的光照时间。此外,它能够使植物即期的投入市场,且不受季节气候的支配。通常使用高压钠灯实现这一目标。但是,这也会引起一系列问题。首先,补充光源照射会引起光污染,这会干扰住在温室附近的人们。为了降低干扰,使用遮阳补光照明装置来使被遮挡的温室内部免受周围的环境光的照射。遮阳补光照明装置可以遮挡在棚膜上也可以放置在温室植物区域的上部。此外,高压钠灯一般在绿色或黄色的光谱下产生照射光。但是,不同植物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却是在不同的频率范围内。由于日光照射具有的周期性并且光波的强度也在不断变化,人造光源不仅可以延长植物的生长期还可以为植物提供连续照明。因此,遮阳补光照明装置不但能防止人造光向周围环境流失还可以使阳光进入温室。因此,本项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消除上述缺点并为温室提供一种温室遮阳补光照明装置,一方面保护温室内的植物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给植物提供光照,促进植物光合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通过一种温室遮阳补光照明装置实现正如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这个目标。本实施方案中遮阳补光照明装置对于温室的有益之处被定义在前面的权利要求中。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温室遮阳补光照明装置,包含一个遮阳元件和至少一个照明元件。遮阳元件包含外侧和内侧两个部分,遮阳元件由互相交织的第一线程元件和第二线程元件组成。第一线程元件包含一个反射介质,用来反射环境光。照明元件被放置在遮阳元件的内侧并且与第一线程元件相连接,照明元件由第一线程元件操控的电力驱动,控制人造光的发射,给温室中生长的植物进行遮阳补光照明。一种温室遮阳补光照明装置具有保护温室植物免受环境光的影响和放射人造光的能力,控制光的强度和光波波长使之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此外,应用不同类型的照明元件能够降低温室运行的总成本。本专利技术实施过程中,由人造光和环境光两种不同类型的光波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人造光由排列在遮阳元件内部的照明元件产生。环境光是照射在温室上的阳光,也有一部分是由温室内照明元件照射的合成光,还有一部分是由植物或者温室的内部结构反射的人造光。本专利技术的反射媒介被放置在第一线程元件上,反射环境光。在第一优选实施例中,这种反射媒介可以作为反射层。如果第一线程元件是一条纱线,那么反射层就是一个涂层。这个涂层可以镶嵌在第一线程元件上。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线程元件和第二线程元件包含一个外表面和一个内表面,线程元件的外表面是遮阳元件外侧的一部分。同样,线程元件的内表面也是遮阳元件内侧的一部分。根据使用的类型,反射媒介在线程元件的表面排放位置具有多种不同的排列方式。在第一个可供选择的第一线程元件的外表面覆盖反射媒介,使照射在温室上的阳光被反射,同时阻止了对植物的照射。随着反射媒介在第二线程元件的外表面上的覆盖率增加,这种效果得到增强。在进一步可供选择的第一线程元件的内表面覆盖反射介质。这样,环境光和通过照明元件放射的人造光都能被反射到植物上,这样就增加了遮阳补光照明装置的工作效率。反射媒介可以是由金属箔等元素制成的覆盖物,与第一线程元件和第二线程元件的内表面或者外表面连在一起。连接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通过粘合或者焊接的方式将金属箔等元素制成的覆盖物与反射媒介的表面连接在一起。反射媒介也可以通过薄膜沉积技术制造,例如离子束的沉积、电子束的沉积或者是化学气相的沉积来制造。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反射媒介的高度在20微米到800微米之间,比较合适的范围在50微米到500微米。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反射媒介和第一线程元件是上下连在一起的。这种类型的第一线程元件和第二线程元件制造简单、价格低廉并且不需要粘合或者焊接。此外,这种线程元件通常拥有很强的机械稳定性,对于制造大面积的遮阳装置是非常容易的。根据优选实施例,照明元件可以是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气体放电灯、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白炽灯、日光灯或者高压钠灯。遮阳元件可以包含若干个照明元件,在空间分布内实现均匀照明。根据优选实施例,温室遮阳补光照明装置包含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结合在一起的指定的照明元件。例如,可以是包含高压钠灯和发光二极管的组合,或者是发光二极管和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组合,亦或是高压钠灯和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组合。发光二极管最大的特点是它们的波长可以设定,使其完全符合植物光合作用的要求。有机发光二极管也有上述优点,它是发光二极管的一种特殊的类型,它的优点是具有大面积的均匀光源,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因此,有机发光二极管更适合在园艺温室上应用,最重要的是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这些有机发光二极管利用电流流经有机材料的薄膜产生光,放射光的颜色以及转换成光的效率是由组成有机薄膜的材料决定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遮阳补光照明装置包含两种不同类型的照明元件,其中第一照明元件为植物生长提供生长光,第二照明元件为植物生长提供控制光。众所周知,植物的生长主要依赖于能够吸收叶绿素A或者叶绿素B的波长的光的数量。为了促进植物的快速生长,第一照明元件需要包含两种不同类型的发光二极管或者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出不同的波长。第一种类型的发光二极管或者有机发光二极管放射蓝光及附近的光,波长在400nm到500nm之间。此外,第二种类型的发光二极管或者有机发光二极管应该放射红光及附近的光,其范围在600nm到700nm之间。在另外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导电性第一照明元件发出的生长光中包含接近80%到90%的红光和10%到20%的蓝光。除了描述的生长光,也需要一个控制植物生长的控制光。植物的生长高或矮而都可以通过用不同颜色的灯光照射植物来控制。众所周知,使用大量的蓝光照射能够使植物长得高,相反,使用少量的蓝光照射植物便长得小而矮。而绿色光谱的光能够提高植物的繁殖率,通过使用适当光谱的光可以控制植物的开花及结果。所以,通过控制照射到植物上的光波类型,就可以控制植物生长的方式和方法。为了实现均匀照明,把许多照明元件一并安装在遮阳装置的内侧。使各个照明元件与第一线程元件连接。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线程元件包含一个电路媒介控制电路来驱动照明元件。根据照明元件的类型,所需的电流或电压的大小会有所不同,电路形式会有所不同。在第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电路媒介可以安装到第一线程元件的表面。因此,很容易实现照明元件和第一线程元件之间的简单连接。此外,在已有的遮阳装置上接续安装照明元件也是容易实现的。在第二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电路媒介被放置在第一线程元件的内部,这增强了遮阳装置的安全性,因为一个人触碰到遮阳装置,但是是无法接触到电路媒介。因此,如果需要更高强度电流或电压驱动照明元件对这个方案是非常适合的。另一方面电路媒介的设计依赖于使用的遮阳装置。如果遮阳装置拥有一个类似于瓦片的结构,作为一个整体放置在一个窗口的前面,电路媒介便可以很容易的安排在外表面。另一方面,如果遮阳装置具有织线结构能够折叠或者卷在一起,那么电路媒介嵌入在第一线程元件的内部则更加方便。根据使用类型,第一线程元件的导电材料至少包含一个金属或者金属氧化物,材料为铝、铜、锌、铁、银、铟锡氧化物、铬或者镁。这些金属或者金属氧化物都有较高的导电率,具有传递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室遮阳补光照明装置,包含一个遮阳元件(4)和至少一个照明元件(17)和(18),其中遮阳元件(4)由遮阳元件外表面(5)和遮阳元件内表面(6)两部分组成。遮阳元件(4)由互相交织的第一线程元件(8)和(9)及第二线程元件(14)组成。第一线程元件(8)和(9)包含一个反射媒介(12),用来反射环境光(21),照明元件(17)和(18)被放置在遮阳元件(4)的内侧并且与第一线程元件(8)和(9)相连接,照明元件(17)和(18)由第一线程元件(8)和(9)操控的电力驱动,控制人造光(19)的发射,给温室(2)中生长的植物(24)进行遮阳补光照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室遮阳补光照明装置,包含一个遮阳元件(4)和至少一个照明元件(17)和(18),其中遮阳元件(4)由遮阳元件外表面(5)和遮阳元件内表面(6)两部分组成。遮阳元件(4)由互相交织的第一线程元件(8)和(9)及第二线程元件(14)组成。第一线程元件(8)和(9)包含一个反射媒介(12),用来反射环境光(21),照明元件(17)和(18)被放置在遮阳元件(4)的内侧并且与第一线程元件(8)和(9)相连接,照明元件(17)和(18)由第一线程元件(8)和(9)操控的电力驱动,控制人造光(19)的发射,给温室(2)中生长的植物(24)进行遮阳补光照明。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遮阳补光照明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遮阳元件(4)中的反射媒介(12)和第一线程元件(8)和(9)是一个整体。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遮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由莉莉赵雅君李延国李建军孙雪娇黄雷刘柱王淑兰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市农业机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