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移90度的两相方波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1610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0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相移90度的两相方波电源,包含晶振G1、计数器D1和触发器U1,其特征在于晶振G1根据输入端+5VD产生时钟信号输出给计数器D1,计数器D1根据时钟信号对输入端+5VD进行十二分频后输出二路A相,其中一路A相输至触发器U1进行相移得到B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提供可靠的两相方波电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相移90度的两相方波电源
本专利技术属于航空电子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飞机的复杂程度和技术含量的提升,航空电子产品的工作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供电系统必须安全可靠。因此,作为给陀螺电机供电的两相方波电源的可靠性是陀螺电机可靠工作的基本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移90度的两相方波电源,提高陀螺电机的工作可靠性。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相移90度的两相方波电源,包含晶振G1、计数器D1和触发器U1,其特征在于晶振G1根据输入端+5VD产生时钟信号输出给计数器D1,计数器D1根据时钟信号对输入端+5VD进行十二分频后输出二路A相,其中一路A相输至触发器U1进行相移得到B相。优选地,输入端+5VD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及晶振G1的VCC脚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晶振G1的NC脚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接DGND,晶振G1的CLK脚与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与计数器D1的CLK脚连接。优选地,输入端+5VD与计数器D1的VDD脚、电容C8的一端连接,电容C8的另一端、计数器D1的GND脚、计数器D1的RESET脚接DGND,计数器D1的Q11脚与触发器U1的CLR脚连接,计数器D1的Q1脚与触发器U1的D1脚连接。优选地,输入端+5VD与电阻R5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连接,触发器U1的D1脚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DGND与电阻R7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电容C6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晶体管Q3的发射极、晶体管Q4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电容C3的另一端及比较器N1A的正向输入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阻R7的另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比较器N1A的反向输入及比较器N1B的反向输入连接,输入端-5VD与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比较器N1A的输出与电阻R8的另一端及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另一端、晶体管Q3的基极及晶体管Q4的基极连接,晶体管Q3的发射极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二极管V1的阳极、电阻R3的一端及电阻R4的一端连接,输入端+28VD与二极管V1的阴极、电阻R3的另一端、晶体管Q1的发射极、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二极管V2的阴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晶体管Q1的集电极及晶体管Q2的栅极连接,晶体管Q1的基极与电阻R1的另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及晶体管Q2的源极连接,晶体管Q2的漏极与晶体管Q5的漏极、二极管V3的阴极及输出端28Vrms-PHA端连接,晶体管Q4的集电极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V4的阴极、电阻R16的一端及电阻R14的一端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与晶体管Q6的集电极及晶体管Q5的栅极连接,输入端-28VD与二极管V4的阳极、电阻R16的另一端、晶体管Q6的发射极、电阻R17的一端、电阻R18的一端、二极管V3的阳极连接,晶体管Q6的基极与晶体管Q5的源极、电阻R17的另一端及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优选地,输入端+5VD与电阻R15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触发器U1的VCC脚、及电阻R24的一端连接,DGND与触发器U1的8脚、电容C7的另一端、电容C10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晶体管Q9的发射极及晶体管Q10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与触发器U1的CLR脚连接,触发器U1的Q1脚与电阻R26的一端连接,电阻R26的另一端与电容C10的另一端及比较器N1B的正向输入连接,比较器N1B的输出与电阻R24的另一端及电阻R25的一端连接,电阻R25的另一端与电容C9的另一端、晶体管Q9的基极及晶体管Q10的基极连接,输入端+28VD与二极管V5的阴极、电阻R21的一端、晶体管Q7的发射极、电阻R19的一端、电阻R20的一端及二极管V6的阴极连接,输入端-28VD与二极管V8的阳极、电阻R29的一端、晶体管Q12的发射极、电阻R30的一端、电阻R31的一端及二极管V7的阳极连接,晶体管Q9的集电极与电阻R23的一端连接,电阻R23的另一端与二极管V5的阳极、电阻R21的另一端及电阻R22的一端连接,电阻R22的另一端与晶体管Q7的集电极及晶体管Q8的栅极连接,晶体管Q7的基极与电阻R19的另一端、电阻R20的另一端及晶体管Q8的源极连接,输出端28Vrms-PHB与晶体管Q8的漏极、二极管V6的阳极、晶体管Q11的漏极及二极管V7的阳极连接,晶体管Q10的集电极与电阻R27的一端连接,电阻R27的另一端与二极管V8的阴极、电阻R29的另一端、电阻R28的一端连接,电阻R28的另一端与晶体管Q11的栅极及晶体管Q12的集电极连接,晶体管Q12的基极与电阻R30的另一端、电阻R31的另一端及晶体管Q11的源极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相移90度的两相方波电源的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一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相移90度的两相方波电源,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1、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感L1、二极管V1、二极管V2、二极管V3、二极管V4、二极管V5、二极管V6、二极管V7、二极管V8、晶体管Q1、晶体管Q2、晶体管Q3、晶体管Q4、晶体管Q5、晶体管Q6、晶体管Q7、晶体管Q8、晶体管Q9、晶体管Q10、晶体管Q11、晶体管Q12、晶振G1、比较器N1、计数器D1和触发器U1。输入端+5VD与电感L1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计数器D1的VDD脚、电阻R15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触发器U1的VCC脚、电阻R5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及电阻R24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及晶振G1的VCC脚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晶振的1脚连接,晶振G1的CLK脚与R13的一端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与计数器D1的CLK脚连接,DGND与电容C5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计数器D1的GND脚、计数器D1的RESET脚、触发器U1的8脚、电容C7的另一端、电阻R7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电容C6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晶体管Q3的发射极、晶体管Q4的发射极、电容C10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晶体管Q9的发射极及晶体管Q10的发射极连接,计数器D1的Q11脚与触发器U1的CLR脚连接,计数器D1的Q1脚与触发器U1的D1脚及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与触发器U1的CLR脚连接,触发器U1的Q1脚与R26的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电容C3的另一端及比较器N1A的正向输入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阻R7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相移90度的两相方波电源,包含晶振G1、计数器D1和触发器U1,其特征在于晶振G1根据输入端+5VD产生时钟信号输出给计数器D1,计数器D1根据时钟信号对输入端+5VD进行十二分频后输出二路A相,其中一路A相输至触发器U1进行相移得到B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相移90度的两相方波电源,包含晶振G1、计数器D1和触发器U1,其特征在于晶振G1根据输入端+5VD产生时钟信号输出给计数器D1,计数器D1根据时钟信号对输入端+5VD进行十二分频后输出二路A相,其中一路A相输至触发器U1进行相移得到B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相移90度的两相方波电源,其特征在于输入端+5VD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及晶振G1的VCC脚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晶振G1的NC脚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接DGND,晶振G1的CLK脚与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与计数器D1的CLK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相移90度的两相方波电源,其特征在于输入端+5VD与计数器D1的VDD脚、电容C8的一端连接,电容C8的另一端、计数器D1的GND脚、计数器D1的RESET脚接DGND,计数器D1的Q11脚与触发器U1的CLR脚连接,计数器D1的Q1脚与触发器U1的D1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相移90度的两相方波电源,其特征在于输入端+5VD与电阻R5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连接,触发器U1的D1脚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DGND与电阻R7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电容C6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晶体管Q3的发射极、晶体管Q4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电容C3的另一端及比较器N1A的正向输入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阻R7的另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比较器N1A的反向输入及比较器N1B的反向输入连接,输入端-5VD与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比较器N1A的输出与电阻R8的另一端及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另一端、晶体管Q3的基极及晶体管Q4的基极连接,晶体管Q3的发射极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二极管V1的阳极、电阻R3的一端及电阻R4的一端连接,输入端+28VD与二极管V1的阴极、电阻R3的另一端、晶体管Q1的发射极、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二极管V2的阴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晶体管Q1的集电极及晶体管Q2的栅极连接,晶体管Q1的基极与电阻R1的另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及晶体管Q2的源极连接,晶体管Q2的漏极与晶体管Q5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武强邰永红周峰苍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