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工程用降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1565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0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工程用降水装置,包括井管,井管外侧面与地面连接的地方沾粘有封口粘土,井管内设有潜水泵,潜水泵上端固定有牵引绳和水位感应器,潜水泵的出水口上连接有软管,井管上方两侧分别设有与地面固定的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之间设有转轴,转轴的一端与第一竖板旋转连接,第二竖板侧端固定有电机,转轴的另一端穿过第二竖板并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转轴上套有绳轮并与其固定,牵引绳上端缠绕在绳轮上,第二竖板上端固定有L型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水经过漏斗和过滤网两次过滤后,在集水槽内储存,节约水资源。通过水位感应器感应到超出预定标准的水位后,使潜水泵自动对井管内抽水,水位降回到预定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工程用降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深基坑降水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工程用降水装置。
技术介绍
在深基坑工程中,多需要利用管井降水来降低地下水位,避免深基坑坑底渗水,影响深基坑工程的施工。管井降水大多需要通过潜水泵将水分抽出后,潜水泵抽出的水分中泥土等杂质较多,不方便二次利用,大多是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泥坑之中,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地下水深浅不一,潜水泵不能够及时调节潜水泵的高度,影响实际使用需求。当地下水超出预定标准的水位后,潜水泵不能及时对井管内抽水,使水位降回到预定距离,对基坑工程的施工安全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控制工程用降水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控制工程用降水装置,包括井管,所述井管外侧面与地面连接的地方沾粘有封口粘土,所述井管内设有潜水泵,所述潜水泵上端固定有牵引绳和水位感应器,所述潜水泵的出水口上连接有软管,所述井管上方两侧分别设有与地面固定的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之间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与第一竖板旋转连接,所述第二竖板侧端固定有电机,所述转轴的另一端穿过第二竖板并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所述转轴上套有绳轮并与其固定,所述牵引绳上端缠绕在绳轮上,所述第二竖板上端固定有L型水管,所述L型水管的一端与软管连接,所述L型水管的另一端固定并连通有喷头,所述喷头为半球状,所述喷头侧端环形等距设有多个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下方设有桶体,所述桶体内设有与其内壁固定的漏斗,所述漏斗下端固定有套筒,所述套筒内倾斜设有与其内壁固定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旁边倾斜设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下方设有收集箱,所述桶体侧端设有溢水管,所述溢水管下方设有集水槽,所述第一竖板的侧端固定有PLC控制器和电池,所述PLC控制器分别控制潜水泵和电机,所述水位感应器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电池分别与潜水泵和电机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漏斗由网制成。优选的,所述溢水管与套筒的下端在同一水平线上。优选的,所述出水口在漏斗上端边缘的上方。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潜水泵将地下水从井管内抽出,起到降低水位的作用。水经过漏斗和过滤网两次过滤后,在集水槽内储存,节约水资源。能够及时调节潜水泵的高度,满足实际使用需求。通过水位感应器感应到超出预定标准的水位后,使潜水泵自动对井管内抽水,水位降回到预定距离,确保施工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结构的示意图。图中:井管1、潜水泵2、牵引绳3、水位感应器4、软管5、封口粘土6、第一竖板7、第二竖板8、转轴9、绳轮10、电机11、L型水管12、喷头13、出水口14、桶体15、漏斗16、套筒17、排料管18、过滤网19、收集箱20、溢水管21、集水槽22、PLC控制器23、电池2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控制工程用降水装置,包括井管1,所述井管1外侧面与地面连接的地方沾粘有封口粘土6,所述井管1内设有潜水泵2,所述潜水泵2上端固定有牵引绳3和水位感应器4,所述潜水泵2的出水口上连接有软管5,所述井管1上方两侧分别设有与地面固定的第一竖板7和第二竖板8,所述第一竖板7和第二竖板8之间设有转轴9,所述转轴9的一端与第一竖板7旋转连接,所述第二竖板8侧端固定有电机11,所述转轴9的另一端穿过第二竖板8并与电机11的输出轴固定,所述转轴9上套有绳轮10并与其固定,所述牵引绳3上端缠绕在绳轮10上,所述第二竖板8上端固定有L型水管12,所述L型水管12的一端与软管5连接,所述L型水管12的另一端固定并连通有喷头13,所述喷头13为半球状,所述喷头13侧端环形等距设有多个出水口14,所述出水口14下方设有桶体15,所述桶体15内设有与其内壁固定的漏斗16,所述漏斗16下端固定有套筒17,所述套筒17内倾斜设有与其内壁固定的过滤网19,所述过滤网19旁边倾斜设有排料管18,所述排料管18下方设有收集箱20,所述桶体15侧端设有溢水管21,所述溢水管21下方设有集水槽22,所述第一竖板7的侧端固定有PLC控制器23和电池24,所述PLC控制器23分别控制潜水泵2和电机11,所述水位感应器4与PLC控制器23电性连接,所述电池24分别与潜水泵2和电机11电性连接。所述漏斗16由网制成。所述溢水管21与套筒17的下端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出水口14在漏斗16上端边缘的上方。工作原理: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PLC控制器23启动潜水泵2,潜水泵2将地下水从井管1内抽出,水经软管5和L型水管12流到喷头13,再通过出水口14喷出,落到桶体15上方,先经过漏斗16初步过滤,过滤掉的杂质从漏斗16滚落进套筒17,初步过滤后的水直接进入桶体15储存,套筒17内的过滤网19进行第二次过滤,杂质最后通过排料管18进入收集箱20内,第二次过滤的水也同样进入桶体15内。溢水管21与套筒17的下端齐平,当水过多时,水从溢水管21流进集水槽22。通过PLC控制器23启动电机11,电机11带动转轴9旋转,转轴9带动绳轮10旋转,绳轮10带动牵引绳3上升或下降,牵引绳3带动潜水泵2上升或下降,调节潜水泵2的高度。当地下水位上升,超出了预定标准后,水位感应器4感应到并将信息反馈给PLC控制器23,PLC控制器23控制潜水泵2对井管1内抽水。封口粘土6稳固井管1。第一竖板7和第二竖板8起支撑层作用。电池24向潜水泵2和电机11提供电力。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工程用降水装置,包括井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管(1)外侧面与地面连接的地方沾粘有封口粘土(6),所述井管(1)内设有潜水泵(2),所述潜水泵(2)上端固定有牵引绳(3)和水位感应器(4),所述潜水泵(2)的出水口上连接有软管(5),所述井管(1)上方两侧分别设有与地面固定的第一竖板(7)和第二竖板(8),所述第一竖板(7)和第二竖板(8)之间设有转轴(9),所述转轴(9)的一端与第一竖板(7)旋转连接,所述第二竖板(8)侧端固定有电机(11),所述转轴(9)的另一端穿过第二竖板(8)并与电机(11)的输出轴固定,所述转轴(9)上套有绳轮(10)并与其固定,所述牵引绳(3)上端缠绕在绳轮(10)上,所述第二竖板(8)上端固定有L型水管(12),所述L型水管(12)的一端与软管(5)连接,所述L型水管(12)的另一端固定并连通有喷头(13),所述喷头(13)为半球状,所述喷头(13)侧端环形等距设有多个出水口(14),所述出水口(14)下方设有桶体(15),所述桶体(15)内设有与其内壁固定的漏斗(16),所述漏斗(16)下端固定有套筒(17),所述套筒(17)内倾斜设有与其内壁固定的过滤网(19),所述过滤网(19)旁边倾斜设有排料管(18),所述排料管(18)下方设有收集箱(20),所述桶体(15)侧端设有溢水管(21),所述溢水管(21)下方设有集水槽(22),所述第一竖板(7)的侧端固定有PLC控制器(23)和电池(24),所述PLC控制器(23)分别控制潜水泵(2)和电机(11),所述水位感应器(4)与PLC控制器(23)电性连接,所述电池(24)分别与潜水泵(2)和电机(11)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工程用降水装置,包括井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管(1)外侧面与地面连接的地方沾粘有封口粘土(6),所述井管(1)内设有潜水泵(2),所述潜水泵(2)上端固定有牵引绳(3)和水位感应器(4),所述潜水泵(2)的出水口上连接有软管(5),所述井管(1)上方两侧分别设有与地面固定的第一竖板(7)和第二竖板(8),所述第一竖板(7)和第二竖板(8)之间设有转轴(9),所述转轴(9)的一端与第一竖板(7)旋转连接,所述第二竖板(8)侧端固定有电机(11),所述转轴(9)的另一端穿过第二竖板(8)并与电机(11)的输出轴固定,所述转轴(9)上套有绳轮(10)并与其固定,所述牵引绳(3)上端缠绕在绳轮(10)上,所述第二竖板(8)上端固定有L型水管(12),所述L型水管(12)的一端与软管(5)连接,所述L型水管(12)的另一端固定并连通有喷头(13),所述喷头(13)为半球状,所述喷头(13)侧端环形等距设有多个出水口(14),所述出水口(14)下方设有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超超杜克文刘帅于智超魏义理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