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冷塔组合防冻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11631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0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间冷塔组合防冻结构,包括百叶窗和V型冷却柱,百叶窗设置在间冷塔外侧并与冷却柱固定连接,百叶窗遮挡冷却柱的局部高度范围,百叶窗和冷却柱构成三角柱形结构,对于双层冷却柱,在冰冻季节采取百叶窗遮挡防冻和放空防冻结合的技术;对于单层冷却柱,采取百叶窗遮挡防冻和安装挡风板防冻结合的防冻技术;不仅增强了冷却柱在非冰冻季节的换热能力,而且还节省了百叶窗的数量,降低了总投资;百叶窗和冷却柱的板柱组成三角柱形结构,提高冷却柱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

Combined freezing proof structure of intercooling tow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mbined anti-freezing structure of an intercooling tower, which comprises louvers and V-shaped cooling columns. The louvers are arranged outside the intercooling tower and fixed with the cooling column. The louvers cover the local height range of the cooling column. The louvers and cooling columns form a triangular columnar structure. For double-layer cooling columns, the louvers are adopted in the freezing season. For single-layer cooling column, the technology of shutter shielding and anti-freezing is adopted; for single-layer cooling column, the technology of shutter shielding and anti-freezing is adopted; not only the heat transfer capacity of cooling column in non-freezing season is enhanced, but also the number of shutters is saved and the total investment is reduced; for shutter and cooling column, the anti-freezing technology of shutter shielding and installation of windshield anti-freezing is adopted. The plate column forms a triangular column structure to improve the stability and wind resistance of the cooling colum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间冷塔组合防冻结构
本技术属于火(核)电厂间接空冷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间冷塔的组合防冻结构。
技术介绍
火力发电厂表凝式间接空冷系统由自然通风冷却塔、表面式凝汽器、循环水泵、带百叶窗的散热器(即冷却柱)、膨胀水箱和贮水箱、充水泵、稳压泵组、清洗设备等构成,冷却柱垂直均布在塔的周围。冷却柱由翅片管(管外带有翅片的细小管)组成,翅片管内循环流动着清洁的软化水,把循环水带来的热量传递给进入冷却塔的冷空气。百叶窗面向塔外方向,依靠电动执行机构控制其开度,从而控制通过散热器的风量即进塔风量,防止冬季发生冻胀事故。截至目前,间冷塔的防冻仍然全部采用百叶窗遮挡冷却柱迎风面的方法。随着单台机组的容量由300WM、600MW增大到1000MW,冷却柱越来越高,柱节由3节、4节变为8节,为了减小散热器内水侧的阻力损失,降低循环水泵电耗,充分利用管束内交叉流热传递效率高的优点,近几年来已经把散热器由单层布置改进为双层布置了,即把原来的一个冷却柱分解成2个,分为上下层布置,并分别设置各自的进、出水管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间冷塔组合防冻结构:对上层冷却柱,采用放空防冻的方法,不仅因减少百叶窗的用量而减少了投资,而且因空气流动的阻力减少,而增强了上层冷却柱的热交换能力。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间冷塔的组合防冻结构,包括百叶窗和V型的冷却柱,百叶窗设置在间冷塔外侧并与冷却柱固定连接,百叶窗遮挡冷却柱的V型开口侧,百叶窗遮挡冷却柱总高的一部分;百叶窗和冷却柱构成三角柱形结构。冷却柱包括俯视构成V字型的两块板柱,板柱包括3~8段板节,板节包括翅片管束,翅片管束内填充有冷却介质。冷却柱设置为上下两层。冷却柱的迎风面设置百叶窗,即冷却柱下层占冷却柱总高50%高度范围和冷却柱上层紧邻下层冷却柱占总高12.5%的高度范围内设置百叶窗。百叶窗采用一套驱动装置。防冻工况下,上层的冷却柱翅片管束内无冷却介质。冷却柱上部占总高度62.5%范围的迎风面设置百叶窗,冷却柱下部设置有用于防冻的挡风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百叶窗遮挡冷却柱大部分,剩余部分采用放空防冻或挡风板防冻,减少百叶窗的用量而减少了投资,而且在非冰冻期,无百叶窗的部分空气流动的阻力减少,冷却柱的热交换能力得到加强,百叶窗和冷却柱的板柱组成三角柱形结构,提高冷却柱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进一步的,冷却柱的最小单元为翅片管束,设计和安装高度调整方便,而且冷却柱包括俯视构成V字型的两块板柱,板柱夹角也能根据不同地理条件调整。进一步的,冷却柱分为上下两层能实现分别注入冷却介质,冷却介质流过冷却柱的阻力小,使循环水泵的能耗变小。进一步的,冷却柱上层紧邻下层冷却柱占总高12.5%的高度范围内设置百叶窗,防止冷风从上部吹至下层冷却柱,避免冻裂下层冷却柱。进一步的,百叶窗设置一套驱动装置,控制的百叶窗数量较少,不会出现卡阻现象。进一步的,冷却柱上部迎风面设置百叶窗,下部设置挡风板,方便在不需要防冻的时间段拆下,提高其热交换能力。附图说明图1间冷塔周圈布置百叶窗和冷却柱图示意图;图2百叶窗及冷却柱俯视示意图;图3塔周圈V型冷却柱及板柱进出水示意图;图4管束元件示意图;图5板柱构成图;图6百叶窗遮挡冷却柱的传统技术示意图;图7百叶窗遮挡双层冷却柱迎风面;图8百叶窗遮挡单层冷却柱迎风面;图9上部放空防冻和下部百叶窗防冻的组合防冻吊装示意图;图10上部百叶窗防冻和下部挡风板防冻的组合防冻吊装示意图。附图中,1-百叶窗,2-冷却柱,3-冷却塔混凝土壳体,4-管束元件,5-板节,6-板柱,7-挡风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放空防冻是最便宜的防冻方法,采用双层布置冷却柱的方案,为在百叶窗防冻的基础上采用增加放空防冻创造了条件。考虑到上层放空防冻时进入的冷风会吹到下层冷却柱上,对下层冷却柱安全运行构成了威胁,故又对上层冷却柱的下部区段设置百叶窗1防冻。即下层冷却柱采用百叶窗1遮挡防冻,上层冷却柱采用放空防冻;百叶窗1的总安装范围为冷却柱2总高的62.5%;非冰冻季节,上部37.5%冷却柱热交换能力变大,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对于单层布置冷却柱2的方案,上部占冷却柱总高62.5%的部分采用百叶窗防冻,下部占冷却柱总高37.5%采用挡风板防冻,由于挡风板的重量比较轻,又位于下部,便于操作,因此不需起重设备就能拆卸;非冰冻季节方便移走挡风板,下部37.5%冷却柱热交换能力增强,具有节能效果。针对双、单层布置冷却柱的情况,以上给出了两种不同的防冻结构。这两种防冻结构,均以百叶窗防冻为主,辅以放空防冻或挡风板防冻,达到降资增效的目的,改进了现有的防冻技术。本技术优选的,设置一套驱动装置驱动百叶窗。现有技术对单层布置冷却柱的方案,只设置一套百叶窗驱动装置,当冷却柱高度达25米及以上时,驱动装置驱动的百叶窗1数量太多容易造成卡阻;本技术采用一套驱动装置,控制的百叶窗数量是原来总数量的62.5%,消除卡阻现象。如图1所示,一种间冷塔的组合防冻结构,包括冷却柱2和用于防冻的百叶窗1,百叶窗1设置在间冷塔外侧并与冷却柱2固定连接;百叶窗1遮挡冷却柱2的部分高度范围。如图2、图4以及图5所示,冷却塔周圈布置V型冷却柱,两块板柱6连接成一个V型冷却柱2,百叶窗1遮挡冷却柱2的迎风面;组装翅片管为管束元件4,四片管束元件4组合为板节5;四段板节组合成板柱6,如图5所示,百叶窗全覆盖冷却柱的传统防冻技术,两块板柱6构成一个V型冷却柱2,在冷却柱的迎风面设置百叶窗1。如图3所示,立体示意了塔周圈V型冷却柱、两块板柱6连接成一个V型冷却柱2和每块板柱6各自进水和出水的布置。如图7所示,百叶窗1遮挡双层冷却柱2的迎风面,h1/h=62.5%,h2/h=50%;如图8所示,百叶窗1遮挡单层冷却柱2的迎风面,h1/h=62.5%,挡风板7的高度等于冷却柱全部高度的37.5%;如图9所示,上部放空防冻和下部百叶窗防冻的组合防冻吊装示意图,对于双层布置冷却柱的情况,冷却柱安装时,需要用履带吊车进行吊装,上部采用放空防冻和下部采用百叶窗防冻,组合防冻,优势互补,节能增效。如图10所示,上部百叶窗防冻和下部挡风板防冻的组合防冻吊装示意图,对于单层布置冷却柱的情况,上部采用百叶窗防冻和下部采用挡风板防冻,组合防冻,优势互补,节能增效。下面结合图4~图8对本技术冷却结构的设置以及组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步序一:将翅片管组装为管束元件,如图4所示。步序二:再将四片管束元件组装构成一块板节,四块板节组装成一块板柱,如图5所示。步序三:然后将两块板柱组装程一个V型冷却柱,如图6所示。步序四:组装百叶窗,如图7、图8所示,对单层布置的冷却柱,在需要时在冷却柱下部安装挡风板。本技术的实施例:某装机容量为2×1000MW电厂的间冷塔,双层布置冷却柱的总高度为28米,上层上部10.5米不设百叶窗,放空防冻;其下3.5米设百叶窗,放空防冻重叠遮挡防冻;下层全部14米设百叶窗,遮挡防冻。百叶窗的安装高度占冷却柱总高度的5/8,等于17.5米,重叠防冻的3.5米是下层防冻的保安措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间冷塔组合防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百叶窗(1)和V型的冷却柱(2),百叶窗(1)设置在间冷塔(3)外侧并与冷却柱(2)固定连接,百叶窗(1)遮挡冷却柱(2)的V型开口侧,百叶窗(1)遮挡冷却柱(2)总高的一部分;百叶窗(1)和冷却柱(2)构成三角柱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间冷塔组合防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百叶窗(1)和V型的冷却柱(2),百叶窗(1)设置在间冷塔(3)外侧并与冷却柱(2)固定连接,百叶窗(1)遮挡冷却柱(2)的V型开口侧,百叶窗(1)遮挡冷却柱(2)总高的一部分;百叶窗(1)和冷却柱(2)构成三角柱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冷塔组合防冻结构,其特征在于,冷却柱(2)包括俯视构成V字型的两块板柱(6),板柱(6)包括3~8段板节(5),板节(5)包括翅片管束,翅片管束内填充有冷却介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冷塔组合防冻结构,其特征在于,冷却柱(2)设置为上下两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护洲沈学锋杨若松党国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新能源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