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0348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主体;盖板,覆盖在主体上,所述盖板上设有透光区;主体上设有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间隔设置在盖板下,且对应透光区的位置。采用将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间隔设置在盖板下,且对应透光区的位置,从而降低红外底噪数据,使得距离判断更准确,解决现有移动终端容易发生距离误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终端
本技术涉及移动终端
,具体涉及移动终端的距离传感

技术介绍
现有手机的距离传感器多采用红外传感器,通常会设置在手机屏幕上方,现在的做法通常会把红外光出射区域做成低透过率从而达到隐藏红外光发射孔的效果,但是传感器基本均采用发射和接收一体,要做到隐藏开孔的话,发射模块的LED灯功率必须要足够大,但红外接收模块因线性度和灵敏度不够会导致红外底噪数据过大,判断接近远离状态容易误判。因此,现有移动终端的红外距离传感器存在容易发生距离误判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来解决现有移动终端在距离感应时因红外底噪数据过大而容易发生距离误判的问题。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主体;盖板,覆盖在主体上,所述盖板上设有透光区;主体上设有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间隔设置在盖板下,且对应透光区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光区包括出光区和进光区,出光区的位置与红外发射装置对应设置,进光区与红外接收装置的位置对应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红外发射装置发射光线的方向与出光区的法线的夹角不大于30°。在一些实施例中,红外接收装置入射光线的方向与进光区的法线的夹角不大于45°。在一些实施例中,红外发射装置距离出光区的距离,或者,红外接收装置距离进光区的距离为0.3mm至0.5mm。在一些实施例中,出光区或进光区为直径为1mm至3mm的圆形区。在一些实施例中,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之间设有挡光件。在一些实施例中,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之间设有摄像头或听筒。在一些实施例中,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之间设有摄像头和听筒。在一些实施例中,红外接收装置和红外发射装置的间隔距离为10mm至20mm。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的透光区的透光率为1%至5%。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将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间隔设置在盖板下,且对应透光区的位置,从而降低红外底噪数据,使得距离判断更准确,解决现有移动终端容易发生距离误判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移动终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移动终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移动终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如下:1、红外发射装置,2、红外接收装置,3、盖板,4、出光区,5、进光区,6、挡光件,7、摄像头,71、摄像头孔,8、听筒,81、听筒孔,I、I2法线,A、物体。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来解决移动终端在距离感应时因红外底噪数据过大而容易发生距离误判的问题。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移动终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主体(图中未示出);盖板3,覆盖在主体上,所述盖板3上设有透光区;主体上设有红外发射装置1和红外接收装置2,红外发射装置1和红外接收装置2间隔设置在盖板3下,且对应透光区的位置。由于红外发射装置1和红外接收装置2分开设置,从而降低红外底噪数据,使得距离判断更准确。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光区包括出光区4和进光区5,出光区4的位置与红外发射装置1对应设置,进光区5与红外接收装置2的位置对应设置。出光区4用于红外发射装置1发射的红外光从出光区4射出,进光区5用于红外发射装置1发射的红外光照射到物体A后反射回来通过进光区5入射,使得红外接收装置2可以接收到。出光区4和进光区5可以是分离的,也可以是一个整体的区域,出光区4和进光区5都必须是可以透光的,可以根据移动终端内其他器件的情况考虑如何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红外发射装置1发射光线的方向与出光区4的法线I的夹角不大于30°,具体的,红外发射装置1发射光线的方向在出光区4的法线I左侧夹角β不大于30°或者在出光区4的法线I右侧夹角α不大于30°,在这个范围时,会有比较好的距离感应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红外接收装置2入射光线的方向与进光区5的法线I2的夹角不大于45°,红外接收装置2入射光线的方向在进光区5的发现I2左侧夹角β2不大于45°或者在进光区5的法线I2右侧夹角α2不大于45°,在这个范围时,会有比较好的距离感应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红外发射装置1距离出光区4的距离,或者,红外接收装置2距离进光区5的距离为0.3mm至0.5mm,当距离在该范围时,会取得较好的距离感应的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光区为直径为1mm至3mm的圆形区。考虑到移动终端内的其他器件的安装布局,出光区4或进光区5可以设置成1mm至3mm的圆形区,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成其他形状或大小。在一些实施例中,红外发射装置1和红外接收装置2之间设有挡光件6,挡光件6可以阻挡红外发射装置1的发射光漏出被红外接收装置2接收到,从而影响红外接收装置2的实际受光量,从而避免影响距离感应的判断。请参阅图2和图3,图2是本技术的移动终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移动终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红外发射装置1和红外接收装置2之间设有摄像头7或听筒8。红外发射装置1和红外接收装置2之间可以设置摄像头7,在盖板上对应摄像头7的位置设有摄像头孔71,或者,红外发射装置1和红外接收装置2之间也可以设置听筒8,在盖板上对应听筒8的位置设有听筒孔81,这样可以通过摄像头7或者听筒8把红外发射装置1和红外接收装置2隔开,从而可以不用挡光件6而利用摄像头7或听筒8起到挡光的作用,节省成本;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为了获得更好的挡光效果仍然可以设置挡光件6。在一些实施例中,红外发射装置1和红外接收装置2之间设有摄像头7和听筒8。根据移动终端内器件的具体布局情况,可以把摄像头7和听筒8都设置在红外发射装置1和红外接收装置2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红外接收装置2和红外发射装置1的间隔距离为10mm至20mm。在该范围时,可以取得较好的距离感应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3的透光区的透光率为1%至5%。透光率是一个物理词汇,是表示光线透过介质的的能力,是透过透明或半透明体的光通量与其入射光通量的百分率,透光率越大,则透光性越好。移动终端需要隐藏透光区,同时还需要能透过红外光,透光率为1%至5%时,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本技术提供的移动终端,采用将红外发射装置1和红外接收装置2间隔设置在盖板3下,且对应透光区的位置,从而降低红外底噪数据,使得距离判断更准确,解决现有移动终端容易发生距离误判的问题。从而不必担心因隐藏透光区工艺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盖板,覆盖在所述主体上,所述盖板上设有透光区;所述主体上设有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所述红外发射装置和所述红外接收装置间隔设置在所述盖板下,且对应所述透光区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盖板,覆盖在所述主体上,所述盖板上设有透光区;所述主体上设有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所述红外发射装置和所述红外接收装置间隔设置在所述盖板下,且对应所述透光区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区包括出光区和进光区,所述出光区的位置与所述红外发射装置对应设置,所述进光区与所述红外接收装置的位置对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装置发射光线的方向与所述出光区的法线的夹角不大于3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接收装置入射光线的方向与所述进光区的法线的夹角不大于45°。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挺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