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保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0264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硬件设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连接器保护结构,包括套设于所述主板端和线缆端外部的保护壳,所述托板的上位于所述主板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弹性压片,所述的弹性压片包括与所述托板固定连接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悬空端设置有向内下侧倾斜的导向部,所述的保护壳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的弹性压片相配合的凸台。通过在主板端与线缆端连接处的外部增加保护壳,确保主板端与对应线缆牢牢地接触在一起,避免在受到侧向力时由于接触不良而导致的故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器保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计算机硬件设施
,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于连接器的保护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在使用过程中,对连接器的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应用于板卡上的连接器,还是简单的将主板端通过PIN针焊接的方式焊接在背板固定板上,然后线缆端直接插接在主板端上。这种结构在受到很轻的侧向力时,就会导致主板端和线缆端的连接处发生变形,导致与对应线缆接触不良,最终导致数据丢失等严重问题,严重影响着连接器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器保护结构,通过在主板端与线缆端连接处的外部增加保护壳,确保主板端与对应线缆牢牢地接触在一起,避免在受到侧向力时由于接触不良而导致的故障。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接器保护结构,包括套设于主板端和线缆端外部的保护壳,且所述保护壳的下端与所述主板端的托板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托板的上位于所述主板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弹性压片,所述的弹性压片包括与所述托板固定连接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悬空端设置有向内下侧倾斜的导向部,所述的保护壳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的弹性压片相配合的凸台。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部的悬空端设置有向外侧延伸的压紧部。进一步地,所述的保护壳由两个半壳体扣合而成,两个所述的半壳体结构相同,且沿左右方向对称布置。进一步地,所述半壳体的翼板的下侧面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的托板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定位柱的第二插孔。进一步地,所述半壳体的腹板上设置有上端开口的缺口。进一步地,所述的凸台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的保护壳。
技术实现思路
中提供的效果仅仅是实施例的效果,而不是技术所有的全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1、通过在主板端与线缆端连接处的外部增加保护壳,确保主板端与对应线缆牢牢地接触在一起,避免在受到侧向力时由于接触不良而导致的故障。2、通过在主板端的托板上设置弹性压片,从而将保护壳压紧在主板端的托板上,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保护壳沿线缆的方向滑脱。3、通过将所述的保护壳设计成分体的结构,这样当保护壳受到损坏需要更换时,可以在不断开主板端与线缆端的连接的情况下更换保护壳,减少线缆端与主板端的插拔次数,延长连接器的使用寿命。4、通过在半壳体的腹板的上端设置缺口,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半壳体腹板的柔韧性,方便拆卸,另一方面,方便在带有保护壳的情况下,对线缆端进行插拔。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个方向的爆炸视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个方向的爆炸视图;图6为图5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半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主板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D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背板固定板,11-第一插孔,2-主板端,21-托板,22-PIN针,23-弹性压片,231-支撑部,232-导向部,233-压紧部,24-第二插孔,3-线缆端,4-保护壳,41-半壳体,411-缺口,412-定位柱,413-凸台。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技术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技术。为了方便描述,现定义坐标系如图1所示。应用于板卡上的连接器包括主板端2和线缆端3,主板端2的下端设置有用于承托主板端2的托板21。所述托板21的下侧面上设置有PIN针22,背板固定板1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PIN针22的第一插孔11,所述的PIN针22插入到第一插孔11内,并通过焊接方式与所述的背板固定板1固定连接。这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如图1所示,一种连接器保护结构包括套设于所述主板端2和线缆端3外部的保护壳4,且所述主板端2和线缆端3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的保护壳4内。为了防止所述的保护壳4沿线缆的方向滑脱,所述保护壳4的下端与所述主板端2的托板21固定连接。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优选的,如图9所示,所述托板21的上侧面上位于所述主板端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弹性压片23。如图10所示,所述的弹性压片23包括竖直布置的支撑部231,且所述支撑部231的下端与所述的托板2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231的悬空端设置有向内下侧倾斜的导向部232(以靠近主板端2的一侧为内侧)。如图1所示,所述保护壳4的左、右两侧面的下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的弹性压片23相配合的凸台413。这样在安装保护壳4时,只需要沿着上下方下压保护壳4。在下压的过程中,所述的凸台413与所述弹性压片23的导向部232相接触,并沿所述的导向部232下滑。在此过程中所述的支撑部231和导向部232均发生向外侧弯曲的形变,直至所述的凸台413完全位于所述导向部232的下方,所述的导向部232的悬空端压紧在所述凸台413的上表面上。为了避免所述到导向部232的悬空端划伤凸台413,如图10所示,所述导向部232的悬空端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向外侧延伸的压紧部233(以远离所述主板端2的一侧外外侧)。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的保护壳4安装到位之后,所述的压紧部233压紧在所述凸台413的上表面上。若将所述的保护壳4设计成一个呈闭环的套状结构,则在拆卸保护壳4时需要断开主板端2和线缆端3之间的连接,这样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当保护壳4发生损坏需要更换时,还需要插拔线缆端3,这样无疑会增加线缆端3的插拔次数,不利于延长连接器的使用寿命。为此,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的保护壳4由两个半壳体41扣合而成,两个所述的半壳体41结构相同,且沿左右方向对称布置。所述的半壳体41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呈U型,为了方便描述,现将所述半壳体41的沿前后方向的侧面定义为腹板,沿左右方向的侧面定义为翼板。由于有弹性压片23的存在,为了方便拆卸,所述保护壳4的内侧面与所述主板端2的外侧面之间必然会存在一定的距离。为了避免所述的保护壳4在托板21所在的平面内发生移动,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半壳体41的翼板的下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定位柱412,所述的托板21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定位柱412的第二插孔24。如图8所示,所述半壳体41的腹板上设置有上端开口的缺口411,优选的,所述的缺口411呈梯形。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有两个:第一,这样可以提高所述半壳体41腹板的韧性,在拆卸的时候,向内侧按压半壳体41腹板,使其变形脱离弹性压片23更加容易。第二,方便在带有保护壳4的情况下,对线缆端3进行插拔。优选的,所述的凸台413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的保护壳4。以上所述只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被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于主板端和线缆端外部的保护壳,且所述保护壳的下端与所述主板端的托板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于主板端和线缆端外部的保护壳,且所述保护壳的下端与所述主板端的托板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的上位于所述主板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弹性压片,所述的弹性压片包括与所述托板固定连接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悬空端设置有向内下侧倾斜的导向部,所述的保护壳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的弹性压片相配合的凸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接器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的悬空端设置有向外侧延伸的压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恒何玉伟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