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发光二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0244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发光二极管,包括底圈和安装在底圈上的透明树脂封装,以及从底圈纵向延伸入透明树脂封装的引脚A和引脚B,所述引脚A位于透明树脂封装内部顶端连接有阴端子座,所述阴端子座顶部设置有半圆形的共阴极反射板,所述共阴极反射板表面设置有弧形的极槽,所述极槽内等间距设置有三个反射碗,且相邻的反射碗之间设置有挡光片,所述引脚B顶部连接而有绝缘杆,所述绝缘杆和引脚B位于底圈内的连接处设置有金属连接圈,且所述绝缘杆上安装有阳极组,实现了同一二极管的多种颜色光的显示,同时提高了整体发光亮度,并且使得发射的光更加柔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发光二极管
本技术涉及发光二极管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发光二极管。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简称为LED。由含镓(Ga)、砷(As)、磷(P)、氮(N)等的化合物制成,当电子与空穴复合时能辐射出可见光,因而可以用来制成发光二极管,在电路及仪器中作为指示灯,或者组成文字或数字显示,砷化镓二极管发红光,磷化镓二极管发绿光,碳化硅二极管发黄光,氮化镓二极管发蓝光,因化学性质又分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无机发光二极管LED,现阶段的发光二极管大多为单色光,在使用上则需要大量的二极管并联形成装饰和指示的作用,而在体积较大的机器指示作用上,则希望通过较小数量的二极管完成较多种类的指示,体积的限制上贴片二极管产生的光强较弱,实用程度有限,且现有的二极管在发光强度上需通过电流的大小进行控制,在稳定的指示作用中,需要较小的电流和较大的亮度提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发光二极管,实现了同一二极管的多种颜色光的显示,同时提高了整体发光亮度,并且使得发射的光更加柔和,能有效的解决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发光二极管,包括底圈和安装在底圈上的透明树脂封装,以及从底圈纵向延伸入透明树脂封装的引脚A和引脚B,所述引脚A位于透明树脂封装内部顶端连接有阴端子座,所述阴端子座顶部设置有半圆形的共阴极反射板,所述共阴极反射板表面设置有弧形的极槽,所述极槽内等间距设置有三个反射碗,且相邻的反射碗之间设置有挡光片,所述引脚B顶部连接而有绝缘杆,所述绝缘杆和引脚B位于底圈内的连接处设置有金属连接圈,且所述绝缘杆上安装有阳极组。进一步地,所述阳极组包括弧形的红阳极、绿阳极和蓝阳极,且所述红阳极、绿阳极和蓝阳极底部设置有阳端子座,所述红阳极和绿阳极,绿阳极和蓝阳极之间设置有纵向延伸至阳端子座底部的绝缘片。进一步地,所述红阳极、绿阳极和蓝阳极均通过导线分别连接三个反射碗。进一步地,所述红阳极、绿阳极和蓝阳极均通过金属导线连接金属连接圈。进一步地,所述阳端子座和阴端子座在结构上呈圆柱状的互补结构,且阳端子座是阴端子座体积的三分之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原有的发光二极管的结构上,对内部的发光结构进行改动,从而使得同一二极管中能够发出多种光束,从而在进行装饰和指示作用过程中能够通过同一二极管进行指示,避免多多个二极管并联电路的设置,从而有效的进行电子器件体积的缩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底圈;2-透明树脂封装;3-引脚A;4-引脚B;5-绝缘杆;6-阳极组;7-导线;8-共阴极反射板;9-极槽;10-反射碗;11-挡光片;12-金属连接圈;13-荧光封层;14-阴端子座;15-阳端子座;601-红阳极;602-绿阳极;603-蓝阳极;604-绝缘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发光二极管,包括底圈1和安装在底圈1上的透明树脂封装2,以及从底圈1纵向延伸入透明树脂封装2的引脚A3和引脚B4,所述引脚A3位于透明树脂封装2内部顶端连接有阴端子座14,所述阴端子座14顶部设置有半圆形的共阴极反射板8,所述共阴极反射板8表面设置有弧形的极槽9,所述极槽9内等间距设置有三个反射碗10,且相邻的反射碗10之间设置有挡光片11,所述引脚B4顶部连接而有绝缘杆5,所述绝缘杆5和引脚B4位于底圈1内的连接处设置有金属连接圈12,且所述绝缘杆5上安装有阳极组6。本技术在原有的发光二极管的结构上,对内部的发光结构进行改动,从而使得同一二极管中能够发出多种光束,从而在进行装饰和指示作用过程中能够通过同一二极管进行指示,避免多多个二极管并联电路的设置,从而有效的进行电子器件体积的缩小。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在工作的过程中,伸入透明树脂封装2内部的连接采用绝缘杆,从而保证阳极组在进行发光时的独立工作,避免相互之间产生的影响,并通过金属连接圈12进行线路的转接至金属的引脚B4上,完成电路的焊接导通,而通过金属连接圈12独立连接的阳极组6则实现了阳极组6在进行不同光色的导通时的独立性,并且通过共阴极反射板8提供了三个反射碗10的安装,并且将反射碗10安装在同一材质的导电材料中,从P区注入到N区的空穴和由N区注入到P区的电子,在PN结附近数微米内分别与N区的电子和P区的空穴复合,产生自发辐射的荧光,同时通过挡光片11对不同颜色的光进行导向隔离,使得光的辐射路径发生改变,使得单色的辐射光能够准确的向顶部辐射,从而减少周边光的辐射,使得发光二极管的显示更加清晰,同时通过透明树脂封装2顶内部的荧光封层13提高光的漫反射,使得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光更加柔和。本技术在阳极组6中设置弧形的红阳极601、绿阳极602和蓝阳极603,且所述红阳极601、绿阳极602和蓝阳极603底部设置有阳端子座15,所述红阳极601和绿阳极602,绿阳极602和蓝阳极603之间设置有纵向延伸至阳端子座15底部的绝缘片604,对每个反射碗10采用不同阳极通过导线的电子改变空穴和电子的结合速度和数量,从而独立控制反射的光色,并通过绝缘片604防止相互间的干扰。所述红阳极601、绿阳极602和蓝阳极603均通过导线7分别连接三个反射碗10。所述红阳极601、绿阳极602和蓝阳极603均通过金属导线连接金属连接圈12。所述阳端子座15和阴端子座14在结构上呈圆柱状的互补结构,且阳端子座15是阴端子座14体积的三分之一,在整体上提高空穴和电子的结合,使得整体的亮度提高。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发光二极管,包括底圈(1)和安装在底圈(1)上的透明树脂封装(2),以及从底圈(1)纵向延伸入透明树脂封装(2)的引脚A(3)和引脚B(4),所述引脚A(3)位于透明树脂封装(2)内部顶端连接有阴端子座(14),所述阴端子座(14)顶部设置有半圆形的共阴极反射板(8),所述共阴极反射板(8)表面设置有弧形的极槽(9),所述极槽(9)内等间距设置有三个反射碗(10),且相邻的反射碗(10)之间设置有挡光片(11),所述引脚B(4)顶部连接而有绝缘杆(5),所述绝缘杆(5)和引脚B(4)位于底圈(1)内的连接处设置有金属连接圈(12),且所述绝缘杆(5)上安装有阳极组(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发光二极管,包括底圈(1)和安装在底圈(1)上的透明树脂封装(2),以及从底圈(1)纵向延伸入透明树脂封装(2)的引脚A(3)和引脚B(4),所述引脚A(3)位于透明树脂封装(2)内部顶端连接有阴端子座(14),所述阴端子座(14)顶部设置有半圆形的共阴极反射板(8),所述共阴极反射板(8)表面设置有弧形的极槽(9),所述极槽(9)内等间距设置有三个反射碗(10),且相邻的反射碗(10)之间设置有挡光片(11),所述引脚B(4)顶部连接而有绝缘杆(5),所述绝缘杆(5)和引脚B(4)位于底圈(1)内的连接处设置有金属连接圈(12),且所述绝缘杆(5)上安装有阳极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组(6)包括弧形的红阳极(601)、绿阳极(602)和蓝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星照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