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源导光板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0135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背光源导光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源导光板固定装置,该装置包括:放置板、压板、立板,放置板一侧设有第一槽形盲孔,其另一侧设有散热孔,放置板上设有放置槽,压板与放置板可拆卸连接卡合在放置槽内且中间设有槽形通孔,立板一侧设有第二槽形盲孔,其另一侧设有槽,立板上设有锁紧机构将所述放置板锁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设置压板和放置板实现将背光源导光板固定在放置上的第一槽形盲孔内,取代传统方式中用螺钉将背光源导光板的板面进行固定,减少了对板面的损伤,设置T形卡块与T形卡槽使放置板和立板能够快速卡合,提高操作效率,设置锁紧机构使放置板能够锁紧在立板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源导光板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背光源导光板
,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源导光板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导光板的设计原理源于NOTEBOOK的液晶显示器,是将线光源转变为面光源的高科技产品,是使用透明的亚克力板吸取从灯发出来的光在亚克力表面停留,通过一定面积和模样的模式起到把光均匀地分布在板的全领域过程,是亚克力中物性最好的一种产品。组合多种多样的外框材料制成各种多功能新型广告载体,导光板是以光学级亚克力为基材,运用LCD显示屏和笔记本电脑的背光模组技术,透过导光垫的全高透光率,经电脑对导光点设计使导光板光线折射承面光源均光状态制造成型。导光板具有美观、节能、环保、安全等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背光源导光板固定装置,它可以实现将背光源导光板固定、减少对背光源板面的损伤、安装时更快捷。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背光源导光板固定装置,该装置包括: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一侧设有第一槽形盲孔,其另一侧设有若干通孔形式的散热孔,所述放置板上对应所述第一槽形盲孔开口的一侧设有矩形的凹陷的放置槽;压板,所述压板与放置板可拆卸连接,卡合在所述放置槽内且中间设有与第一槽形盲孔对应的槽形通孔;立板,所述立板一侧设有与放置板卡合的第二槽形盲孔,其另一侧设有通孔形式的槽,所述立板与放置板通过活动连接方式卡合在所述第二槽形盲孔,所述立板上设有锁紧机构将所述放置板锁紧。进一步地,所述放置板在放置槽的四个边角处设有弧形孔。进一步地,所述压板与放置板通过至少两个对称设有的螺钉进行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放置板的底部沿其宽度方向水平设有至少一个T形卡块,对应的立板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T形卡块卡合的T形卡槽,且所述T形卡块在所述T形卡槽内能自由滑动。进一步地,所述锁紧机构包括水平设置在放置板顶部的U形卡块、卡合在所述U形卡块中间凹陷部位的滚轮、与所述滚轮转动连接的连接杆、固连在所述连接杆顶部浮动杆,所述U形卡块与滚轮产生相对滑动的竖直段的顶部设有斜面,所述立板的顶部设有使滚轮自由通过的开口,所述立板的顶部还设有支架,所述浮动杆竖直穿出所述支架且能自由滑动,所述浮动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固连在连接杆上,所述浮动杆的顶端铰接带有弧形压块的按压手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设置压板和放置板实现将背光源导光板固定在放置上的第一槽形盲孔内,取代传统方式中用螺钉将背光源导光板的板面进行固定,减少了对板面的损伤,设置T形卡块与T形卡槽使放置板和立板能够快速卡合,提高操作效率,设置锁紧机构使放置板能够锁紧在立板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立体结构爆炸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1-放置板,2-第一槽形盲孔,3-散热孔,4-放置槽,5-压板,6-槽形通孔,7-立板,8-第二槽形盲孔,9-槽,10-弧形孔,11-T形卡块,12-T形卡槽,13-U形卡块,14-滚轮,15-连接杆,16-浮动杆,17-支架,18-弹簧,19-按压手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图2所示一种背光源导光板固定装置,该装置包括:放置板1,放置板1一侧设有第一槽形盲孔2,其另一侧设有若干通孔形式的散热孔3,放置板1上对应第一槽形盲孔2开口的一侧设有矩形的凹陷的放置槽4;压板5,压板5与放置板1可拆卸连接,卡合在放置槽4内且中间设有与第一槽形盲孔2对应的槽形通孔6;立板7,立板7一侧设有与放置板1卡合的第二槽形盲孔8,其另一侧设有通孔形式的槽9,立板7与放置板1通过活动连接方式卡合在第二槽形盲孔8,立板7上设有锁紧机构将放置板1锁紧。放置板1在放置槽4的四个边角处设有弧形孔10,避免边角处产生应力对背光源导光板造成损伤。压板5与放置板1通过至少两个对称设有的螺钉进行连接。放置板1的底部沿其宽度方向水平设有至少一个T形卡块11,对应的立板7上设有至少一个与T形卡块11卡合的T形卡槽12,且T形卡块11在T形卡槽12内能自由滑动。锁紧机构包括水平设置在放置板1顶部的U形卡块13、卡合在U形卡块13中间凹陷部位的滚轮14、与滚轮14转动连接的连接杆15、固连在连接杆15顶部浮动杆16,U形卡块13与滚轮14产生相对滑动的竖直段的顶部设有斜面,立板7的顶部设有使滚轮14自由通过的开口,立板7的顶部还设有支架17,浮动杆16竖直穿出支架17且能自由滑动,浮动杆16上套设有弹簧18,弹簧18固连在连接杆15上,浮动杆16的顶端铰接带有弧形压块的按压手柄19。本技术在使用时:将背光源导光板卡合在放置板1上的第一槽形盲孔2内,将压板5卡进放置板1上的放置槽4内,通过螺钉将压板5压紧在放置槽4内,再将放置板1通过T形卡块11与T形卡槽12的滑动,卡合在立板7的第二槽形盲孔8内,卡合过程中,U形卡块13上的斜面接触滚轮14并驱动滚轮14往上移动,完全卡合后,滚轮14在弹簧18的作用下卡进U形卡块13的凹陷部位内,将放置板1卡紧,拆卸时,按动按压手柄19使连接杆15往上移动并驱动滚轮14脱离U形卡块13的凹陷部位,再将放置板1从立板7内取出,最后将压板5从放置板1内取出,即可将背光源导光板取出完成拆卸过程。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源导光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放置板(1),所述放置板(1)一侧设有第一槽形盲孔(2),其另一侧设有若干通孔形式的散热孔(3),所述放置板(1)上对应所述第一槽形盲孔(2)开口的一侧设有矩形的凹陷的放置槽(4);压板(5),所述压板(5)与放置板(1)可拆卸连接,卡合在所述放置槽(4)内且中间设有与第一槽形盲孔(2)对应的槽形通孔(6);立板(7),所述立板(7)一侧设有与放置板(1)卡合的第二槽形盲孔(8),其另一侧设有通孔形式的槽(9),所述立板(7)与放置板(1)通过活动连接方式卡合在所述第二槽形盲孔(8),所述立板(7)上设有锁紧机构将所述放置板(1)锁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源导光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放置板(1),所述放置板(1)一侧设有第一槽形盲孔(2),其另一侧设有若干通孔形式的散热孔(3),所述放置板(1)上对应所述第一槽形盲孔(2)开口的一侧设有矩形的凹陷的放置槽(4);压板(5),所述压板(5)与放置板(1)可拆卸连接,卡合在所述放置槽(4)内且中间设有与第一槽形盲孔(2)对应的槽形通孔(6);立板(7),所述立板(7)一侧设有与放置板(1)卡合的第二槽形盲孔(8),其另一侧设有通孔形式的槽(9),所述立板(7)与放置板(1)通过活动连接方式卡合在所述第二槽形盲孔(8),所述立板(7)上设有锁紧机构将所述放置板(1)锁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光源导光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板(1)在放置槽(4)的四个边角处设有弧形孔(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光源导光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5)与放置板(1)通过至少两个对称设有的螺钉进行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双双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智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