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固定核磁共振颈动脉线圈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01163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6: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固定核磁共振颈动脉线圈的装置,涉及核磁共振成像领域。包括颈带、脖枕和颈动脉线圈;颈带包括内层带和外层带;内层带一表面设有若干贯通槽;外层带一表面设有尼龙搭扣;颈带一端设有固定框;颈动脉线圈包括线圈盒体、接口板和插头;线圈盒体对称设置在接口板两端;线圈盒体和接口板之间通过设有巴伦构件的连接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核磁共振颈动脉线圈设置在颈带内,利用颈带内的脖枕固定接口板,颈带表面的贯通槽调节线圈盒体贴合颈部的位置,再通过颈带与固定框的配合在不使用绷带的情况下实现颈动脉线圈与患者颈部贴合,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同时提升了成像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固定核磁共振颈动脉线圈的装置
本技术属于核磁共振成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固定核磁共振颈动脉线圈的装置。
技术介绍
据医院研究统计,中风历来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医学研究表明,通过进行颈动脉成像,并对颈动脉图像进行分析,即对血管、管壁以及危险脂斑的形状和成分等进行分析,可以诊断出有中风危险或已经中风的人。而在多种成像技术中,磁共振颈动脉成像以其良好的组织分辨率、无创伤及无放射性、方便快捷等优点而备受医师及患者的青睐。为了获得较好的诊断效果,临床图像需要有足够高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一般情况下面积较小的线圈的穿透力不够强,但在靠近线圈单元附近的地方会有很高的信噪比和很高的分辨率,而颈动脉恰好离颈部表面很近,因此,面积较小的线圈单元是颈动脉成像的首要选择。而目前应用于磁共振成像的颈动脉线圈结构单一,没有固定装置,此种结构的颈部线圈进行成像时时环绕在患者的颈部周围,颈动脉线圈与患者的颈部有一定的距离,颈动脉线圈与患者颈部不能完美贴合,因此在使用颈动脉线圈同时还需要对颈动脉线圈进行绷带固定,绷带固定较为繁琐且不容易控制松紧,往往过松降低最终的成像质量,过紧则给病人代理不适;而且此种结构对于颈动脉成像而言整体较为笨重。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像质量高且舒适度高的核磁共振颈动脉线圈固定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固定核磁共振颈动脉线圈的装置,通过将核磁共振颈动脉线圈设置在颈带内,利用颈带内的脖枕固定接口板,颈带表面的贯通槽调节线圈盒体贴合颈部的位置,再通过颈带与固定框的配合在不使用绷带的情况下实现颈动脉线圈与患者颈部贴合,解决了现有的核磁共振颈动脉线圈需要使用绷带固定才能与患者颈部贴合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用于固定核磁共振颈动脉线圈的装置,包括颈带、脖枕和颈动脉线圈;所述颈带包括内层带和外层带;所述内层带一表面设有若干贯通槽;所述外层带一表面设有尼龙搭扣;所述颈带一端设有固定框;所述颈动脉线圈包括线圈盒体、接口板和插头;所述线圈盒体对称设置在接口板两端;所述线圈盒体和接口板之间通过设有巴伦构件的连接线连接;所述插头和接口板之间通过设有巴伦构件的连接线连接;所述接口板固定在脖枕内部;所述脖枕侧面和底部均设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与连接线相互配合;所述颈动脉线圈设置在内层带和外层带之间;所述脖枕设置在内层带和外层带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内层带表面设有柔性垫;所述柔性垫为海绵垫。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框长度与颈带宽度相同;所述固定框长度为8cm-10cm;所述固定框与颈带滑动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线圈盒体设置在贯通槽内;所述线圈盒体外表面具有与颈部紧密贴合的弧面形状。进一步地,所述脖枕为腰形海绵垫;所述脖枕高度范围为1cm-4cm。进一步地,所述内层带和外层带相互黏合;所述颈带一侧设有与连接线相互配合的孔。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线为柔性线缆。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将核磁共振颈动脉线圈设置颈带内,利用颈带内的脖枕固定线圈接口板,颈带表面的贯通槽调节线圈盒体贴合颈部的位置,再通过颈带与固定框的配合在不使用绷带的情况下实现颈动脉线圈与患者颈部贴合,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同时提升了成像质量。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固定装置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固定装置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颈动脉线圈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颈带,2-脖枕,3-颈动脉线圈,101-内层带,102-外层带,103-固定框,104-贯通槽,105-尼龙搭扣,301-线圈盒体,302-接口板,303-巴伦构件,304-连接线,305-插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用于固定核磁共振颈动脉线圈的装置,包括颈带1、脖枕2和颈动脉线圈3;颈带1包括内层带101和外层带102;内层带101一表面设有若干贯通槽104,贯通槽104使线圈盒体301直接与带测试者颈部贴合,提高测量精准度;外层带102一表面设有尼龙搭扣105,尼龙搭扣105位于颈带1一端;颈带1一端设有固定框103,固定框103和尼龙搭扣105分别位于颈带1的两端,当使用固定装置时,将颈带1环绕在待测试者颈部,颈带1一端穿过固定框103,使颈带1在颈部形成闭合环形,利用颈带1背面尼龙搭扣105将颈带1固定在颈部;颈动脉线圈3包括线圈盒体301、接口板302和插头305;线圈盒体301对称设置在接口板302两端;线圈盒体301和接口板302之间通过设有巴伦构件303的连接线304连接,巴伦构件303能够有效降低成像信号受到的干扰,确保了成像的质量;插头305和接口板302之间通过设有巴伦构件303的连接线304连接,线圈结构接收核磁信号由线圈盒体301中的电路结构处理后输出至接口板302;接口板302固定在脖枕2内部;脖枕2侧面和底部均设有贯通孔301;贯通孔301与连接线304相互配合;颈动脉线圈3设置在内层带101和外层带102之间;脖枕2设置在内层带101和外层带102之间。其中,内层带101表面设有柔性垫;柔性垫为海绵垫,核磁共振颈动脉线圈工作过程中,患者平躺在病床上,然后将内层带101上柔性垫紧贴在患者颈部,脖枕2置于颈下,然后调整两个线圈盒体301放置在颈部动脉处,将插头305插入病床上预留的接口中,开始扫描,线圈结构接收核磁信号,核磁信号经线圈盒体301中的线路结构处理后发送给接口板302,经接口板302中的电路结构输出至插头305,然后发送给核磁系统行成像处理。其中,固定框103长度与颈带1宽度相同;固定框103长度为8cm-10cm;所述固定框103与颈带1滑动配合,颈带1穿过固定框103,医生根据待测试人员脖颈出息调整颈带松紧后将颈带1在尼龙搭扣105上固定。其中,线圈盒体301设置在贯通槽104内;线圈盒体301外表面具有与颈部紧密贴合的弧面形状,使待测试者更加舒适。其中,脖枕2为腰形海绵垫;脖枕2高度范围为1cm-4cm。其中,内层带101和外层带102相互黏合;颈带1一侧设有与连接线304相互配合的孔。其中,连接线304为柔性线缆,柔性线缆使得线圈盒体301可以在贯通槽104自由调节距离,方便医护人员准确定位待测试人员颈动脉位置。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固定核磁共振颈动脉线圈的装置,包括颈带(1)、脖枕(2)和颈动脉线圈(3),其特征在于:所述颈带(1)包括内层带(101)和外层带(102);所述内层带(101)一表面设有若干贯通槽(104);所述外层带(102)一表面设有尼龙搭扣(105);所述颈带(1)一端设有固定框(103);所述颈动脉线圈(3)包括线圈盒体(301)、接口板(302)和插头(305);所述线圈盒体(301)对称设置在接口板(302)两端;所述线圈盒体(301)和接口板(302)之间通过设有巴伦构件(303)的连接线(304)连接;所述插头(305)和接口板(302)之间通过设有巴伦构件(303)的连接线(304)连接;所述接口板(302)固定在脖枕(2)内部;所述脖枕(2)侧面和底部均设有贯通孔(301);所述贯通孔(301)与连接线(304)相互配合;所述颈动脉线圈(3)设置在内层带(101)和外层带(102)之间;所述脖枕(2)设置在内层带(101)和外层带(102)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固定核磁共振颈动脉线圈的装置,包括颈带(1)、脖枕(2)和颈动脉线圈(3),其特征在于:所述颈带(1)包括内层带(101)和外层带(102);所述内层带(101)一表面设有若干贯通槽(104);所述外层带(102)一表面设有尼龙搭扣(105);所述颈带(1)一端设有固定框(103);所述颈动脉线圈(3)包括线圈盒体(301)、接口板(302)和插头(305);所述线圈盒体(301)对称设置在接口板(302)两端;所述线圈盒体(301)和接口板(302)之间通过设有巴伦构件(303)的连接线(304)连接;所述插头(305)和接口板(302)之间通过设有巴伦构件(303)的连接线(304)连接;所述接口板(302)固定在脖枕(2)内部;所述脖枕(2)侧面和底部均设有贯通孔(301);所述贯通孔(301)与连接线(304)相互配合;所述颈动脉线圈(3)设置在内层带(101)和外层带(102)之间;所述脖枕(2)设置在内层带(101)和外层带(10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俊栾晓虎陈卫军张育新
申请(专利权)人:达研医疗技术合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