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信息工程用万能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0106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6: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信息工程用万能表,包括表壳,所述表壳的内部设有单片机,所述表壳上设有两个插孔,每个插孔上均设有一个表笔;表壳的内部设有蓄电池,蓄电池电连接有充电模块,充电模块包括充电电路,充电电路包括第一集成电路、第二集成电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和电感,该电子信息工程用万能表中,通过充电电路,第一集成电路将15V直流电压电源转换成了恒流源,可以实现对蓄电池进行稳定充电,提高了充电的稳定和可靠性,同时第二集成电路能够对蓄电池的充电状态进行实时指示,进一步提高了充电的可靠性,提高了万能表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信息工程用万能表
本技术涉及万用表
,具体涉及一种电子信息工程用万能表。
技术介绍
在现有电子信息工程用万能表中,内部都有蓄电池,在对其进行充电的时候,由于无法对充电电流进行控制,从而容易造成充电电流不稳定,造成了蓄电池的性能下降,降低了其使用寿命,降低了万能表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子信息工程用万能表,包括表壳,所述表壳的内部设有单片机,所述表壳上设有两个插孔,每个插孔上均设有一个表笔;所述表壳的内部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有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包括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第一集成电路、第二集成电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和电感,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型号为AIC1563,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的型号为AIC1766,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一端通过第一电容接地,且外接1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二端通过第三电容与第一集成电路的第八端连接,且与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三端通过第二电容接地,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四端接地,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五端与第二集成电路的第六端连接,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六端与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七端通过第二电阻外接1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七端分别与电感和第三电阻连接,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八端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阳极通过第一电阻外接1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接地,且阴极通过电感和第三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与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通过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蓄电池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通过第四电阻外接1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接地,且阴极外接15V直流电压电源,第六电容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外接1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的第一端通过第七电阻分别与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通过第五电容接地,另一端通过第七电阻接地,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的第一端通过第七电容接地,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的第二端和第三端连接,且均接地,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的第五端通过第九电阻与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的第六端通过第八电阻与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的第七端外接1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均外接15V直流电压电源。优选的,所述表壳上设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为液晶屏。优选的,所述表壳上设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包括双色发光二极管。优选的,所述表壳上还设有扬声器。优选的,所述表壳上还设有按键,所述按键为五位一体按键。优选的,所述表壳的内部还设有天线,所述天线与单片机电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电子信息工程用万能表中,通过充电电路,第一集成电路将15V直流电压电源转换成了恒流源,可以实现对蓄电池进行稳定充电,提高了充电的稳定和可靠性,同时第二集成电路能够对蓄电池的充电状态进行实时指示,进一步提高了充电的可靠性,提高了万能表的可靠性。附图说明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充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中:1.表壳,2.显示屏,3.指示灯,4.扬声器,5.按键,6.插孔,7.表笔,U1.第一集成电路,U2.第二集成电路,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八电阻,R9.第九电阻,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C4.第四电容,C5.第五电容,C6.第六电容,C7.第七电容,LED1.第一发光二极管,LED2.第二发光二极管,VD1.第一二极管,VD2.第二二极管,VD3.第三二极管,VD4.第四二极管,VD5.第五二极管,L1.电感。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电子信息工程用万能表,包括表壳1,所述表壳1的内部设有单片机,所述表壳1上设有两个插孔6,每个插孔6上均设有一个表笔7;其中,通过两个表笔7进行信号连接,再通过内部的单片机进行信号的检测分析,实现了可靠的检测。所述表壳1的内部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有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包括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第一集成电路U1、第二集成电路U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第一二极管VD1、第二二极管VD2、第三二极管VD3、第四二极管VD4、第五二极管VD5和电感L1,所述第一集成电路U1的型号为AIC1563,所述第二集成电路U2的型号为AIC1766,所述第一集成电路U1的第一端通过第一电容C1接地,且外接1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一集成电路U1的第二端通过第三电容C3与第一集成电路U1的第八端连接,且与第二二极管VD2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集成电路U1的第三端通过第二电容C2接地,所述第一集成电路U1的第四端接地,所述第一集成电路U1的第五端与第二集成电路U2的第六端连接,所述第一集成电路U1的第六端与第三二极管VD3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集成电路U1的第七端通过第二电阻R2外接1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一集成电路U1的第七端分别与电感L1和第三电阻R3连接,所述第一集成电路U1的第八端与第一二极管VD1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阳极通过第一电阻R1外接1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二二极管VD2的阳极接地,且阴极通过电感L1和第三电阻R3组成的串联电路与第三二极管VD3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四电容C4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VD3的阴极通过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三二极管VD3的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蓄电池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三二极管VD3的阴极与第四二极管VD4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VD4的阳极通过第四电阻R4外接1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五二极管VD5的阳极接地,且阴极外接15V直流电压电源,第六电容C6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外接1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二集成电路U2的第一端通过第七电阻R7分别与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7的一端通过第五电容C5接地,另一端通过第七电阻R7接地,所述第二集成电路U2的第一端通过第七电容C7接地,所述第二集成电路U2的第二端和第三端连接,且均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信息工程用万能表,其特征在于:包括表壳,所述表壳的内部设有单片机,所述表壳上设有两个插孔,每个插孔上均设有一个表笔;所述表壳的内部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有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包括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第一集成电路、第二集成电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和电感,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型号为AIC1563,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的型号为AIC1766,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一端通过第一电容接地,且外接1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二端通过第三电容与第一集成电路的第八端连接,且与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三端通过第二电容接地,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四端接地,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五端与第二集成电路的第六端连接,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六端与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七端通过第二电阻外接1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七端分别与电感和第三电阻连接,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八端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阳极通过第一电阻外接1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接地,且阴极通过电感和第三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与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通过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蓄电池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通过第四电阻外接1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接地,且阴极外接15V直流电压电源,第六电容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外接1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的第一端通过第七电阻分别与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通过第五电容接地,另一端通过第七电阻接地,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的第一端通过第七电容接地,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的第二端和第三端连接,且均接地,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的第五端通过第九电阻与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的第六端通过第八电阻与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的第七端外接1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均外接15V直流电压电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信息工程用万能表,其特征在于:包括表壳,所述表壳的内部设有单片机,所述表壳上设有两个插孔,每个插孔上均设有一个表笔;所述表壳的内部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有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包括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第一集成电路、第二集成电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和电感,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型号为AIC1563,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的型号为AIC1766,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一端通过第一电容接地,且外接1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二端通过第三电容与第一集成电路的第八端连接,且与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三端通过第二电容接地,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四端接地,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五端与第二集成电路的第六端连接,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六端与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七端通过第二电阻外接1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七端分别与电感和第三电阻连接,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八端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阳极通过第一电阻外接1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接地,且阴极通过电感和第三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与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玫武少朋白鹏程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