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宫颈锥切标本的病理取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00719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6:10
一种用于宫颈锥切标本的病理取材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解决宫颈锥切标本不均匀、切割取样装置不易清洗的技术问题,解决方案为:本装置包括刀盘和刀座,刀盘通过导柱安装于刀座上,刀座的上表面与刀盘的上表面划分为12个区域,刀盘上相邻两区域之间设置有刀槽,刀盘的相邻区域上设置有定位刻度,刀座上表面的心部竖直向上设置有立柱,立柱上设置有导槽和刻度;刀片通过切刀柄安装于刀盘上,在刀盘侧壁的3点钟与9点钟位置处对称设置有把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将宫颈锥切标本进行标准化取材,确保12个区域平均分配,且切面平整,节省取材时间,使用后切割装置易于拆卸、重复利用率高,是更理想的锥切组织取材刀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宫颈锥切标本的病理取材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宫颈锥切标本的病理取材装置。
技术介绍
宫颈锥切手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术式,主要用于宫颈液基细胞学或组织活检后确认有鳞状上皮病变的患者,宫颈锥切术后,标本须经病理科进一步诊断明确病变部位、深度及范围。病理取材时,必须将宫颈组织按照12点进行区分,各点分别取材,逐点进行镜下观察检测明确病灶范围,指导临床进行进一步深切。因此,宫颈12点保证平均切割对后续诊断至关重要。但是现阶段,国内外宫颈取材普遍使用单柄手术刀,各点之间区分取材完全凭借主观经验掌握,对于经验尚不足的年轻病理医师,组织分割不均,有些过厚、而有些过于薄,且切面不平整,导致后续包埋切片需要进行大程度蜡块修整,损失病灶是常见的问题。为了使用方便,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刀片组合式的切割装置,但为了避免交叉感染,现有的刀片组合式切割装置大多是一次性使用的,切割取样后刀片连通刀盘直接一起扔掉,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解决现有的宫颈锥切标本不均匀、切面不平整、取材不准确、切割装置重复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宫颈锥切标本、保证每次取材平均、且切面平整、减少人工取材误差的病理取材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宫颈锥切标本的病理取材装置,它包括刀盘和刀座,其中:所述刀座的上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匀划分为12个区域,在每一区域的外边缘处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标记有序号,相邻两区域之间设置有刀槽;在刀座上表面的心部竖直向上设置有立柱,在立柱的圆柱面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划分为6个区域,相邻区域之间设置有导槽,在立柱的圆柱面上靠近各导槽位置处由下至上设置有刻度,导槽的下端部与对应的刀槽相连通;在刀座侧壁的3点钟与9点钟位置处对称设置有导柱底座,导柱底座上竖直向上设置有导柱;所述刀盘的上表面与刀座的上表面相对应地划分为12个区域,在刀盘的相邻区域上设置有定位刻度;在刀盘的侧壁上与导槽位置对应处均匀设置有6个切刀安装孔,在切刀安装孔内并与切刀安装孔同轴地设置有切刀柄,切刀柄的端部可拆卸地安装有刀片,刀片的端部设置于导槽内;在刀盘的3点钟与9点钟位置与导柱同轴地设置有通孔,导柱安装于通孔内,刀盘沿导柱作竖直往复运动,在刀盘侧壁的3点钟与9点钟位置处对称设置有把手;在切刀安装孔位置处并贯穿刀盘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切刀安装孔轴线方向相垂直的切刀固定孔,切刀固定孔内设置有切刀固定螺母。进一步地,所述刻度的量程为4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可以将宫颈锥切标本进行标准化取材,确保12个区域平均分配,且切面平整,节省取材时间,使用后切割装置易于将刀片拆卸,刀盘清洗后可以重复利用,提高了切割装置的利用率,是更理想的锥切组织取材刀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立体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刀盘与切刀柄、刀片的立体装配结构示意图。图5为切刀柄与刀片立体装配结构放大示意图。图6为刀盘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刀座,2为导柱,3为导柱底座,4为刀槽,5为序号,6为立柱,7为导槽,8为刻度,9为刀盘,10为切刀柄,11为刀片,12为切刀固定螺母,13为把手,14为定位刻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用于宫颈锥切标本的病理取材装置,它包括刀盘9和刀座1,其中:所述刀座1的上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匀划分为12个区域,本技术中,在每一区域的外边缘处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标记有序号5,本技术中将刀座1的上表面划分为的12个区域按照I-XII的顺序依次编号,相邻两区域之间设置有刀槽4;在刀座1上表面的心部竖直向上设置有立柱6,在立柱6的圆柱面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划分为6个区域,相邻区域之间设置有导槽7,在立柱6的圆柱面上靠近各导槽7位置处由下至上设置有刻度8,导槽7的下端部与对应的刀槽4相连通;在刀座1侧壁的3点钟与9点钟位置处对称设置有导柱底座3,导柱底座3上竖直向上设置有导柱2;所述刀盘9的上表面与刀座的上表面相对应地划分为12个区域,在刀盘9的相邻区域上设置有定位刻度14;在刀盘9的侧壁上与导槽7位置对应处均匀设置有6个切刀安装孔,在切刀安装孔内并与切刀安装孔同轴地设置有切刀柄10,切刀柄10的端部可拆卸地安装有刀片11,刀片11的端部设置于导槽内7;在刀盘9的3点钟与9点钟位置与导柱2同轴地设置有通孔,导柱2安装于通孔内,刀盘9沿导柱2作竖直往复运动,在刀盘9侧壁的3点钟与9点钟位置处对称设置有把手13;在切刀安装孔位置处并贯穿刀盘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切刀安装孔轴线方向相垂直的切刀固定孔,切刀固定孔内设置有切刀固定螺母12。进一步地,所述刻度8的量程为40mm。本技术的使用过程及原理如下:本装置由上、下二部分组成,其中上部分刀盘9为刀具的固定装置,整体呈圆盘形状,每30°角划分,将整体平均分为12份,按照I-XII的顺序依次刻度,其中XII、II、IV、VI、VIII、X刻度的位置可以插入取材刀片11,每次取材时可更换新的刀片11,刀盘9清洗后可以重复使用;下部分为刀座1,刀盘9与刀座1的投影位置上设置有相同的序号,刀座1的中心设计立柱6,用于取材时将锥切组织套入立柱6上,立柱6上有6条刻度8,刻度8的量程为4cm(宫颈锥高一般2.0-3.0cm),当宫颈组织套入立柱6后,可以准确测量各点锥高;底座III、IX点位置处分别设置导柱2,用以保证本装置上下两部分的同轴度,使刀盘9平稳地上下运动;XII、II、IV、VI、VIII、X刻度的位置设置刀槽4,用于当使用上部分刀具切取组织时,刀具可以深入此刀槽4中,确保组织一次性切离。使用本装置进行锥切标本取材,操作简单,步骤如下:1、将宫颈组织按照内口朝下,外口朝上的方向套入刀座1中心的立柱6上,将宫颈各点按照刀座1上的序号顺序摆放;2、更换切刀柄10上安装的刀片11,然后将切刀柄10连同刀片11插入刀盘9中,旋紧对应位置处的切刀固定螺母12,将刀片固定在刀盘9上;3、将通孔对应安装在导柱2上,从上至下推动刀盘9,将锥切组织平均分为0-2、2-4、4-6、6-8、8-10、10-12共6个部分;4、按照组织大小,6块组织可以直接固定、包埋;当组织较大时,可沿中间再加一刀均分,分为12块进行固定、包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宫颈锥切标本的病理取材装置,它包括刀盘(9)和刀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座(1)的上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匀划分为12个区域,在每一区域的外边缘处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标记有序号(5),相邻两区域之间设置有刀槽(4);在刀座(1)上表面的心部竖直向上设置有立柱(6),在立柱(6)的圆柱面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划分为6个区域,相邻区域之间设置有导槽(7),在立柱(6)的圆柱面上靠近各导槽(7)位置处由下至上设置有刻度(8),导槽(7)的下端部与对应的刀槽(4)相连通;在刀座(1)侧壁的3点钟与9点钟位置处对称设置有导柱底座(3),导柱底座(3)上竖直向上设置有导柱(2);所述刀盘(9)的上表面与刀座的上表面相对应地划分为12个区域,在刀盘(9)的相邻区域上设置有定位刻度(14);在刀盘(9)的侧壁上与导槽(7)位置对应处均匀设置有6个切刀安装孔,在切刀安装孔内并与切刀安装孔同轴地设置有切刀柄(10),切刀柄(10)的端部可拆卸地安装有刀片(11),刀片(11)的端部设置于导槽(7)内;在刀盘(9)的3点钟与9点钟位置与导柱(2)同轴地设置有通孔,导柱(2)安装于通孔内,刀盘(9)沿导柱(2)作竖直往复运动,在刀盘(9)侧壁的3点钟与9点钟位置处对称设置有把手(13);在切刀安装孔位置处并贯穿刀盘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切刀安装孔轴线方向相垂直的切刀固定孔,切刀固定孔内设置有切刀固定螺母(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宫颈锥切标本的病理取材装置,它包括刀盘(9)和刀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座(1)的上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匀划分为12个区域,在每一区域的外边缘处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标记有序号(5),相邻两区域之间设置有刀槽(4);在刀座(1)上表面的心部竖直向上设置有立柱(6),在立柱(6)的圆柱面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划分为6个区域,相邻区域之间设置有导槽(7),在立柱(6)的圆柱面上靠近各导槽(7)位置处由下至上设置有刻度(8),导槽(7)的下端部与对应的刀槽(4)相连通;在刀座(1)侧壁的3点钟与9点钟位置处对称设置有导柱底座(3),导柱底座(3)上竖直向上设置有导柱(2);所述刀盘(9)的上表面与刀座的上表面相对应地划分为12个区域,在刀盘(9)的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晨马文霞张亚萍王梦超王斌牛丹申宁宁申红红张晓琴魏荣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