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用微通道吸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9972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冷用微通道吸收器,具体涉及吸收式制冷领域。其解决了现有的吸收器的制冷剂吸收效率低,冷却效果差,造成制冷循环的制冷效果不足。该制冷用微通道吸收器,包括气液分配段、吸收冷却段和收集段,所述气液分配段包括浓溶液进口、上盖板、缓冲板、溶液分配装置、制冷剂蒸汽入口和气液分配器,所述吸收冷却段包括筒体、平行排列的微通道吸收冷却组件和冷却水的进、出口,所述收集段包括下集箱和稀溶液出口。吸收冷却段的冷却水分别通过气液分配器、隔板与气液分配段、收集段分隔开;气液分配段通过微通道与收集段相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冷用微通道吸收器
本技术涉及吸收式制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冷用微通道吸收器。
技术介绍
吸收器是吸收式制冷机的核心部件,既要完全吸收来自蒸发器的制冷剂蒸汽,还要排出制冷剂在吸收过程所释放的吸收热,通常吸收器换热面积占整个机组总换热面积40%以上,其性能直接制约制冷机组的整体结构和性能,随着制冷系统的小型化发展,目前常用的降膜吸收器的吸收效率和冷却效果逐渐达不到制冷要求。微通道的比表面积是常规容器的几十倍以上,换热能力强,同时具有传质效率高、结构紧凑轻巧、节省材料等优点,能使气-液吸收装置的小型化得以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吸收器的不足,提出了将微通道技术利用于吸收式制冷中的一种制冷用微通道吸收器。本技术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制冷用微通道吸收器,包括气液分配段、吸收冷却段和收集段,所述气液分配段包括浓溶液进口、上盖板、缓冲板、溶液分配装置、制冷剂蒸汽入口和气液分配器,所述吸收冷却段包括筒体、平行排列的微通道吸收冷却组件、下隔板和冷却水的进、出口,所述收集段包括下集箱和稀溶液出口。所述吸收冷却段的冷却水分别通过气液分配器、下隔板与气液分配段、收集段分隔开,冷却水的进、出口置于筒体对侧,下方为冷却水进口,上方为冷却水出口,换热方式为逆流换热。所述微通道内流动方式为气液并流,所述微通道吸收器用于单/多效吸收式制冷,工质对为溴化锂-水。所述缓冲板的形状为穹型,缓冲板位于上盖板的下方并与其相连。所述溶液分配装置包括溢流管和管板,溢流管均布于管板上,其中溢流管上缘与缓冲板下缘等高,管板下方设有制冷剂蒸汽入口。所述气液分配段通过微通道与收集段相连,微通道吸收冷却组件由等当量直径的微通道扁管排列构成,每一微通道的当量直径为300μm-3000μm,扁管间设有翅片,整个微通道吸收冷却组件不与筒体接触,组件上端与所述气液分配器下部开孔相连,下端穿过下隔板伸出至所述下集箱的上部。本技术首先将来自浓溶液入口的溶液的惯性冲击通过穹型缓冲板挡下,使高质量分数的吸收剂浓溶液沿缓冲板边缘流下,在管板以上汇集,当液面高于溢流管上沿时,浓溶液从均布的数十个溢流管中同时流下,进行一次分配;来自制冷剂蒸汽入口的制冷剂蒸汽在管板下方与流出的浓溶液混合,进入气液分配器,进行二次分配,吸收剂浓溶液与制冷剂蒸汽通过气液分配器后进入微通道吸收冷却组件,进行制冷剂吸收的同时通过水冷将释放的吸收热带出,充分吸收后的稀溶液最终汇集到下集箱中,通过稀溶液出口流出。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利用缓冲板加溢流管的组合对浓溶液进行分配,使浓溶液在质量流量变化时其分配效果不受影响,可以应对多效、多工况的吸收式制冷循环的需要;本技术利用气液分配器进行二次分配,保证气液混合物均匀流入微通道中进行吸收过程;利用微通道高效的换热性能和逆流冷却水将释放的吸收热带出,吸收和冷却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降膜吸收器,结构紧凑,布置灵活。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制冷用微通道吸收器示意图(主视)。其中,1为浓溶液进口,2为缓冲板,3为上盖板,4为溢流管,5为管板,6为制冷剂蒸汽入口,7为气液分配器,8为冷却水出口,9为筒体,10为微通道吸收冷却组件,11为下隔板,12为下集箱,13为稀溶液出口,14为冷却水进口。图2为一种制冷用微通道吸收器示意图(侧视)。其中,Ⅰ为气液分配段,Ⅱ为吸收冷却段,Ⅲ为收集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制冷用微通道吸收器,包括气液分配段Ⅰ、吸收冷却段Ⅱ和收集段Ⅲ,所述气液分配段Ⅰ包括浓溶液进口1、上盖板3、缓冲板2、溶液分配装置、制冷剂蒸汽入口6和气液分配器7,所述吸收冷却段Ⅱ包括筒体9、平行排列的微通道吸收冷却组件10、下隔板11以及冷却水进口14和冷却水出口8,所述收集段Ⅲ包括下集箱12和稀溶液出口13,吸收冷却段Ⅱ的冷却水分别通过气液分配器7、下隔板11与气液分配段Ⅰ、收集段Ⅲ分隔开;气液分配段Ⅰ通过微通道管束与收集段Ⅲ相连。溶液分配装置包括溢流管4和管板5,溢流管4均布于管板5上,其中溢流管4上缘与缓冲板2下缘等高,管板5下方设有制冷剂蒸汽入口6。缓冲板2的形状为穹型,缓冲板2位于上盖板3的下方并与其相连。微通道吸收冷却组件10由等当量直径的微通道扁管排列构成,每一微通道的当量直径为300μm-3000μm,扁管间设有翅片,整个微通道吸收冷却组件10不与筒体9接触,组件上端与气液分配器7下部开孔相连,下端穿过下隔板11伸出至下集箱12的上部。冷却水的进、出口置于筒体9对侧,下方为冷却水进口14,上方为冷却水出口8,换热方式为逆流换热。来自浓溶液入口1的溶液的惯性冲击首先通过穹型缓冲板2挡下,使高质量分数的吸收剂浓溶液沿缓冲板2边缘流下,在管板5以上汇集,当液面高于溢流管4上沿时,浓溶液从均布的数十个溢流管4中同时流下,进行一次分配;来自制冷剂蒸汽入口6的制冷剂蒸汽在管板5下方与流出的浓溶液混合,进入气液分配器7,进行二次分配,吸收剂浓溶液与制冷剂蒸汽通过气液分配器7后进入微通道吸收冷却组件10,进行制冷剂吸收的同时通过水冷将释放的吸收热带出。充分吸收后的稀溶液最终汇集到下集箱12中,通过稀溶液出口13流出。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冷用微通道吸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液分配段、吸收冷却段和收集段,所述气液分配段包括浓溶液进口、上盖板、缓冲板、溶液分配装置、制冷剂蒸汽入口和气液分配器,所述吸收冷却段包括筒体、平行排列的微通道吸收冷却组件、下隔板以及冷却水的进、出口,所述收集段包括下集箱和稀溶液出口;吸收冷却段的冷却水分别通过气液分配器、下隔板与气液分配段、收集段分隔开;气液分配段通过微通道管束与收集段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用微通道吸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液分配段、吸收冷却段和收集段,所述气液分配段包括浓溶液进口、上盖板、缓冲板、溶液分配装置、制冷剂蒸汽入口和气液分配器,所述吸收冷却段包括筒体、平行排列的微通道吸收冷却组件、下隔板以及冷却水的进、出口,所述收集段包括下集箱和稀溶液出口;吸收冷却段的冷却水分别通过气液分配器、下隔板与气液分配段、收集段分隔开;气液分配段通过微通道管束与收集段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用微通道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的形状为穹型,缓冲板位于上盖板的下方并与其相连。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用微通道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分配装置包括溢流管和管板,溢流管均布于管板上,其中溢流管上缘与缓冲板下缘等高,管板下方设有制冷剂蒸汽入口。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用微通道吸收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祥强李金钰王柏公李楠李瑛葛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