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单开口卡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9806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单开口卡箍,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一端通过转动连接轴连接,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的另一端分别设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上设有锁环,锁环上设有阻挡件,第二固定板下部设有镂空区,镂空区两侧均设有底部固定在第二半环上的挡板,镂空区上部设有活动板,活动板一端底部设有定位板,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内侧均设有内半环,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均通过缓冲装置与内半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单开口卡箍,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内部均设有通过缓冲装置连接的内半环,在使用时既可进一步的固定管件,也可有效减少当管件产生热胀冷缩效应时,卡箍对于管件的伤害,使得卡箍能够时刻紧密的固定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单开口卡箍
本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调节单开口卡箍。
技术介绍
汽车内部的零部件在安装时均需要使用卡箍来进行固定,现有的卡箍由于卡箍的内径是个定值,因此现有卡箍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安装的管道随气候和温度的变化会发生热胀冷缩的情况,虽然卡箍同样会发生热障冷缩的情况,但由于管路中会流经液体,其产生的热胀冷缩情况要更加明显,管路冷缩时便可能会造成管路密封不严致使管路内的物体泄漏的情况发生,而管路热涨便会挤压卡箍,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卡箍有着一定的伤害;针对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202007940U的“一种软管卡箍”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卡箍,该卡箍非闭合的弹性环和将箍带两端连接在一起的结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弹性换的一端上的多个调节孔,铰接在弹性环另一端的杠杆,铰接在杠杆中部的挂钩。使用时,通过挂钩挂在调节孔中来实现箍带箍紧。上述专利文献中对仍具备内、外环和弹性部件,但弹性部件在形变量较小时,力矩较大,产生较大弹力,但当期应变量增大后,力矩减小,对外产生弹力明显减弱。因此,不易对外施加较大拉力,否则会造成压力先大后小的问题。而且现有的卡箍一般仅使用螺栓组件固定,使用时间过长会导致螺栓组件松动从而导致管道松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可调节单开口卡箍,以使其可在任何情况下均能对管件进行夹紧,并采用双重保险对卡箍进行固定。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调节单开口卡箍,包括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所述第一半环和所述第二半环一端均设有凸起件,两个所述凸起件通过转动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一半环与所述第二半环的另一端分别设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锁环,所述锁环上设有多个依次排列的阻挡件,所述第二固定板下部设有镂空区,所述镂空区两侧均设有底部固定在所述第二半环上的挡板,两个所述挡板末端相对一侧均设有卡块,所述镂空区上部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一端底部设有定位板,所述活动板末端两侧均设有卡槽,所述第一半环与所述第二半环内侧均设有内半环,所述第一半环与所述第二半环均通过缓冲装置与所述内半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内半环内侧设有橡胶层;进一步的,所述缓冲装置包括伸缩杆和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两端分别与所述伸缩杆两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连接件为压缩弹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上均设有螺孔,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阻挡件呈直角三棱柱形;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板与所述镂空区两端活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板末端设有延长板。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单开口卡箍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单开口卡箍,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内部均设有通过缓冲装置连接的内半环,在使用时既可进一步的固定管件,也可有效减少当管件产生热胀冷缩效应时,卡箍对于管件的伤害,使得卡箍能够时刻紧密的固定管件;2.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单开口卡箍,在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的连接处增设锁环、阻挡件、活动板和定位板,使得卡箍在通过螺栓组件固定的同时,能够通过锁环进行进一步的固定,保证卡箍的牢固性能;3.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单开口卡箍,卡箍采用单开口的形式对管件进行固定,使得卡箍在使用上具备更好的便利性和稳定性;4.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单开口卡箍,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的特点。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单开口卡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单开口卡箍的连接部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半环,2-第二半环,3-凸起件,4-转动连接轴,5-内半环,6-缓冲装置,7-伸缩杆,8-弹性连接件,9-第一固定板,10-第二固定板,11-锁环,12-阻挡件,13-镂空区,14-挡板,15-卡块,16-活动板,17-延长板,18-定位板,19-卡槽,20-螺孔,21-螺栓组件。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可调节单开口卡箍,包括第一半环1和第二半环2,所述第一半环1和所述第二半环2一端均设有凸起件3,两个所述凸起件3通过转动连接轴4连接,所述第一半环1与所述第二半环2的另一端分别设有第一固定板9和第二固定板10,所述第一固定板19上设有锁环11,所述锁环11上设有多个依次排列的阻挡件12,所述阻挡件12呈直角三棱柱形,所述第二固定板10下部设有镂空区13,所述镂空区13两侧均设有底部固定在所述第二半环2上的挡板14,两个所述挡板14末端相对一侧均设有卡块15,所述镂空区13上部设有活动板16,且所述活动板16与所述镂空区13两端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板16一端底部设有定位板18,所述活动板16末端两侧均设有卡槽19,所述活动板16末端设有延长板17,更加便于操作者开启闭合活动板16,所述第一固定板9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0上均设有螺孔20,所述第一固定板9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0通过螺栓组件21穿入螺孔20内从而将第一固定板9和第二固定板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半环1与所述第二半环2内侧均设有内半环5,所述第一半环1与所述第二半环2均通过缓冲装置6与所述内半环5连接,所述内半环5内侧设有橡胶层,使得卡箍在使用时不会对管件造成伤害,而且还能增强卡箍与管件间的密封性能,所述缓冲装置6包括伸缩杆7和弹性连接件8,所述弹性连接件8两端分别与所述伸缩杆7两端连接,所述弹性连接件8为压缩弹簧,可增加卡箍内径的变化范围,可减少卡箍使用时受到季节温度变化而产生的热胀冷缩效应的影响,保证卡箍能时刻紧固在管件上。固定操作:将第一半环1与第二半环2沿转动连接轴4分开,将需要固定的管件放置在第一半环1与第二半环2之间,手动使第一半环1与第二半环2闭合,在闭合的过程将第一半环1上的锁环11穿过到第二半环2上的镂空区13,将第一半环1与第二半环2压紧,使得缓冲装置6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压缩,将第一半环1与第二半环2的闭合程度固定后,手动将活动16下压,使得活动板16上的定位板18与锁环11上的阻挡件12相互卡合固定,并且挡板14上的卡块15固定在活动板16上的卡槽19内,将活动板16的位置固定,螺栓组件21穿过第一固定板9与第二固定板10上的螺孔20,将第一固定板9与第二固定板10的位置固定。解开操作:松开螺栓组件21并将螺栓组件21由螺孔20内抽出,拨动延长板17,使活4动板16上的卡槽19与挡板14上的卡块15分离,同时也使得定位板18与阻挡件12分离,将第一固定板9与第二固定板10沿转动连接轴分开,将锁环11由镂空区13内抽出,便可将管件由卡箍内取出。本技术所记载卡箍适用于直径与卡箍内径相近的管件,同样本技术所记载卡箍也可作为大直径管件的临时固定件,即将需要固定的管件放置在第一半环1与第二半环2之间,手动使第一半环1与第二半环2闭合,在闭合的过程将第一半环1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单开口卡箍,包括第一半环(1)和第二半环(2),所述第一半环(1)和所述第二半环(2)一端均设有凸起件(3),两个所述凸起件(3)通过转动连接轴(4)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环(1)与所述第二半环(2)的另一端分别设有第一固定板(9)和第二固定板(10),所述第一固定板(9)上设有锁环(11),所述锁环(11)上设有多个依次排列的阻挡件(12),所述第二固定板(10)下部设有镂空区(13),所述镂空区(13)两侧均设有底部固定在所述第二半环(2)上的挡板(14),两个所述挡板(14)末端相对一侧均设有卡块(15),所述镂空区(13)上部设有活动板(16),所述活动板(16)一端底部设有定位板(18),所述活动板(16)末端两侧均设有卡槽(19),所述第一半环(1)与所述第二半环(2)内侧均设有内半环(5),所述第一半环(1)与所述第二半环(2)均通过缓冲装置(6)与所述内半环(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单开口卡箍,包括第一半环(1)和第二半环(2),所述第一半环(1)和所述第二半环(2)一端均设有凸起件(3),两个所述凸起件(3)通过转动连接轴(4)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环(1)与所述第二半环(2)的另一端分别设有第一固定板(9)和第二固定板(10),所述第一固定板(9)上设有锁环(11),所述锁环(11)上设有多个依次排列的阻挡件(12),所述第二固定板(10)下部设有镂空区(13),所述镂空区(13)两侧均设有底部固定在所述第二半环(2)上的挡板(14),两个所述挡板(14)末端相对一侧均设有卡块(15),所述镂空区(13)上部设有活动板(16),所述活动板(16)一端底部设有定位板(18),所述活动板(16)末端两侧均设有卡槽(19),所述第一半环(1)与所述第二半环(2)内侧均设有内半环(5),所述第一半环(1)与所述第二半环(2)均通过缓冲装置(6)与所述内半环(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少莹
申请(专利权)人:斯朗福天津汽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