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点机构及电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9772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5:16
触点机构具有:第1固定触点及第2固定触点(33a、33b)、与第1固定触点及第2固定触点(33a、33b)分别接触或离开的可接近分离的第1可动触点及第2可动触点(34a、34b)。第1固定触点(33a)及第1可动触点(34a)在与第1可动触点及第2可动触点分别接触或离开第1固定触点及第2固定触点的接近分离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互相对地配置,第2固定触点(33b)及第2可动触点(34b)在与接近分离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互相对地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触点机构及电磁继电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点机构及具有触点机构的电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公开的电磁继电器具有一对固定触点、与该一对固定触点各自接触或离开的一对可动触点、将一对可动触点连接的可动接触件,在一对固定触点及一对可动触点之间设有辅助磁轭。在上述电磁继电器中,通过辅助磁轭的吸引力将在触点间导通而流过电流时产生的电磁反作用力抵消,由此确保触点间的接触可靠性。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555966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专利技术者们发现了包括专利文献1在内的现有技术中未公开的、可确保触点间的接触可靠性的新的手段。即,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确保触点间的接触可靠性的触点机构及电磁继电器。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一方面的触点机构具有:第1固定触点及第2固定触点;第1可动触点及第2可动触点,其与所述第1固定触点及所述第2固定触点各自相对,并且与所述第1固定触点及所述第2固定触点各自可接触或离开地配置,所述第1固定触点及所述第1可动触点在与所述第1可动触点及所述第2可动触点分别接触或离开所述第1固定触点及所述第2固定触点的接近分离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互相对地配置,所述第2固定触点及所述第2可动触点在与所述接近分离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互相对地配置。另外,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的电磁继电器具备上述触点机构。根据本专利技术一方面的触点机构,固定触点及可动触点接触而通电时,在与固定触点及可动触点接触或离开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产生电磁反作用力。因此,能够降低在固定触点及可动触点离开的方向上作用的电磁反作用力,确保固定触点及可动触点间的接触可靠性。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的电磁继电器,由于具备上述方面的触点机构,故而能够确保固定触点及可动触点间的接触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具备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触点机构的电磁继电器的立体图;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面图;图3是图1的电磁继电器的触点机构部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图3的触点机构部的开状态的正面图;图5是表示图3的触点机构部的闭状态的正面图;图6是表示图1的电磁继电器的触点机构部的第1变形例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图6的触点机构部的开状态的正面图;图8是表示图6的触点机构部的闭状态的正面图;图9是表示图1的电磁继电器的触点机构部的第2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图9的触点机构部的开状态的正面图;图11是表示图9的触点机构部的闭状态的正面图;图12是表示图1的电磁继电器的触点机构部的第3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图12的触点机构部的开状态的正面图;图14是表示图12的触点机构部的闭状态的正面图;图15是表示图1的电磁继电器的触点机构部的第4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6是表示图15的触点机构部的开状态的正面图;图17是表示图15的触点机构部的闭状态的正面图;图18是表示图1的电磁继电器的触点机构部的第4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9是表示图18的触点机构部的开状态的正面图;图20是表示图18的触点机构部的闭状态的正面图;图21是表示图1的电磁继电器的触点机构部的第5变形例的立体图;图22是表示图21的触点机构部的开状态的正面图;图23是表示图21的触点机构部的闭状态的正面图。标记说明1:外壳10:壳体11:端子槽12:卡止孔20:罩21:分隔壁22:端子孔30:触点机构部31:固定端子32:可动接触件321:中央部322、324、326、328:第1接触部323、325、327、329:第2接触部33a、133a、133a、233a、333a、433a:第1固定触点33b、133b、133b、233b、333b、433b:第2固定触点34a、134a、234a、334a:第1可动触点34b、134b、234b、334b:第2可动触点35:可动轴36:螺旋弹簧40:电磁铁部41:卷轴411:主体部412:凸缘部42:线圈43:线圈端子44:第2磁轭51:法兰(flange)52:陶瓷板521:端子孔53:第1磁轭531:开口部54:有底筒体55:永久磁铁56:磁铁支架57:固定铁心58:可动铁心59:复位弹簧61:电弧用屏蔽部件100:电磁继电器F1:在第1固定触点及第1可动触点间产生的电磁反作用力F2:在第2固定触点及第2可动触点间产生的电磁反作用力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根据需要使用表示特定方向或特定位置的词语(例如包含“上”、“下”、“左”、“右”的词语),但这些词语的使用是为了便于结合附图理解本专利技术,并非由这些词语的意思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围。另外,以下的说明本质上只不过是示例,本专利技术并非要限制其适用物或其用途。另外,附图是示意的,各尺寸的比率等无需一定与现实一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00具有由壳体10和罩20构成的外壳1。在该外壳1的内部,如图2所示地收纳有触点机构部30、驱动该触点机构部30的电磁铁部40。另外,将图2的左右方向设为X方向,将图2的上下方向设为Z方向。另外,将与该X、Z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方向。如图1所示,壳体10具有矩形的箱形状。另外,该壳体10如图2所示,在Z方向的上侧具有开口部,以在其内部能够收纳触点机构部30的一部分和电磁铁部40的方式形成。在壳体10的Y方向的侧面,如图1所示地设有供线圈端子43突出的端子槽11、用于将壳体10及罩20固定的卡止孔12。如图1所示,罩20具有矩形的箱形状,以将壳体10的开口部覆盖的方式安装。另外,该罩20如图2所示地在Z方向的下侧具有开口部,以在其内部能够收纳一部分触点机构部30的方式形成。在罩20的Z方向上侧的面设有分隔壁21,该分隔壁21设置在X方向的大致中央且在Y方向上延伸。在该分隔壁21的X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供固定端子31a、31b突出的端子孔22。另外,虽然未作图示,在罩20的开口部设有用于与壳体10的卡止孔12一同将壳体10和罩20固定的卡止爪。触点机构部30如图2所示地,由沿着X方向隔开间隔配置的第1固定端子31a及第2固定端子31b、和以与第1固定端子31a及第2固定端子31b相对的方式配置的可动接触件32构成。第1固定端子31a及第2固定端子31b如图3所示地分别具有大致圆柱形状。在第1固定端子31a及第2固定端子31b各自的Z方向下侧的端面,如图4所示地设有第1固定触点33a及第2固定触点33b,该第1固定触点33a及第2固定触点33b具有从周缘朝向Z方向下侧倾斜的大致平坦的倾斜面。第1固定触点33a及第2固定触点33b在沿Z方向观察的俯视下,分别具有大致圆形。可动接触件32如图4所示,具有设有可动轴35的中央部321、和从该中央部321的X方向的两侧沿X方向延伸的第1接触部322及第2接触部323。第1接触部322在Z方向上侧具有凸曲面。第1接触部322的凸曲面朝向X方向的左侧向Z方向下侧弯曲,可与第1固定触点33a接触而配置。该第1接触部322的凸曲面兼作第1可动触点34a。即,第1可动触点34a具有可与第1固定触点33a接触的凸曲面。另外,第2接触部323在Z方向上侧具有凸曲面。第2接触部323的凸曲面朝向X方向的右侧向Z方向下侧弯曲,可与第2固定触点33b接触而配置。该第2接触部323的凸曲面兼作第2可动触点34b。即,第2可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点机构,其中,具有:第1固定触点及第2固定触点;第1可动触点及第2可动触点,其与所述第1固定触点及所述第2固定触点各自相对,并且与所述第1固定触点及所述第2固定触点各自可接触或离开地配置,所述第1固定触点及所述第1可动触点在与所述第1可动触点及所述第2可动触点分别接触或离开所述第1固定触点及所述第2固定触点的接近分离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互相对地配置,所述第2固定触点及所述第2可动触点在与所述接近分离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互相对地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4.22 JP 2016-0864501.一种触点机构,其中,具有:第1固定触点及第2固定触点;第1可动触点及第2可动触点,其与所述第1固定触点及所述第2固定触点各自相对,并且与所述第1固定触点及所述第2固定触点各自可接触或离开地配置,所述第1固定触点及所述第1可动触点在与所述第1可动触点及所述第2可动触点分别接触或离开所述第1固定触点及所述第2固定触点的接近分离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互相对地配置,所述第2固定触点及所述第2可动触点在与所述接近分离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互相对地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机构,其中,所述第1可动触点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箕轮亮太森真吾
申请(专利权)人:欧姆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