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9768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5: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解电容器,具备层叠有多个电容器元件的电容器元件组、与电容器元件的阳极体电连接的阳极端子、和覆盖电容器元件组的外装体,阳极体具备位于第一端边侧的第一区域和位于第二端边侧的第二区域,固体电解质层形成在与第一区域对应的电介质层的表面,第二区域具备使沿着第二端边的方向的长度变短的缩窄部、和将相邻的电容器元件彼此接合的接合部,接合部配置在缩窄部与第二端边之间,形成缩窄部的切口端边与中心线的最短距离W1比接合部与中心线的最短距离W2短,所述中心线在相对于第二端边以及阳极体的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对阳极体进行等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解电容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解电容器,特别涉及具备层叠的多个电容器元件的电解电容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设备的高功能化,要求高容量的电解电容器。因此,如专利文献1那样,提出了使用层叠片状的多个电容器元件而形成的电容器元件组的电解电容器。电容器元件具备形成于片状的阳极体的表面的电介质层、形成于电介质层的表面的固体电解质层、和形成于固体电解质层的表面的阴极引出层。电介质层形成于阳极体的表面的整个面或者一部分。固体电解质层以及阴极引出层被形成为覆盖电介质层的表面的一部分。阳极体的一部分、电介质层、固体电解质层、和阴极引出层构成电容器元件的阴极部。未形成固体电解质层以及阴极引出层的阳极体(进而电介质层)的剩余部分构成阳极部。电容器元件组中包含的各电容器元件的阳极部彼此相互接合而电连接。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1979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由于在阴极部形成有固体电解质层以及阴极引出层,因此阴极部比阳极部厚。因此,在层叠多个电容器元件并将各阳极部接合时,在阳极部与阴极部的交界,会对电容器元件施加应力。由此,有时得到的电解电容器的漏电流增大。或者,有时在层叠的电容器元件之间产生偏移。这种不良情况在阳极部的长度(与阳极部和阴极部的交界垂直的方向的长度)短的情况下更为显著。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电解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组,层叠有多个电容器元件,所述电容器元件具有:片状的阳极体,具有第一端边以及与所述第一端边对置的第二端边;电介质层,形成于所述阳极体的表面;固体电解质层,形成于所述电介质层的表面;以及阴极引出层,形成于所述固体电解质层的表面;阳极端子,与所述阳极体电连接;和外装体,覆盖所述电容器元件组,使所述阳极端子的一部分露出,所述阳极体具备位于所述第一端边侧的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二端边侧的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的交界,所述固体电解质层形成在与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所述电介质层的表面,所述第二区域具备使沿着所述第二端边的方向的长度变短的缩窄部、和将相邻的所述电容器元件彼此接合的接合部,所述接合部配置在所述缩窄部与所述第二端边之间,形成所述缩窄部的切口端边与中心线的最短距离W1比所述接合部与所述中心线的最短距离W2短,所述中心线在相对于所述第二端边以及所述阳极体的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对所述阳极体进行等分。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解电容器,能够降低施加于阳极部与阴极部的交界的应力。其结果是,可靠性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解电容器的剖视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容器元件的剖视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阳极体的俯视图。图4是放大表示图3所示的阳极体的主要部位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电解电容器具备层叠有多个电容器元件的电容器元件组、阳极端子、和覆盖电容器元件组的外装体。电容器元件具有片状的阳极体、形成于阳极体的表面的电介质层、形成于电介质层的表面的固体电解质层、和形成于固体电解质层的表面的阴极引出层。阳极体具备位于第一端边侧的第一区域、位于与第一端边对置的第二端边侧的第二区域、和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交界,电介质层形成于第一区域的表面。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解电容器、电容器元件以及阳极体的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解电容器200的剖视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容器元件100的剖视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阳极体10的俯视图。图4是放大表示图3所示的阳极体10的主要部位的俯视图。(电解电容器)例如,如图1所示,电解电容器200具备层叠有多个电容器元件100的电容器元件组。图1所示的电解电容器200具备包含层叠的多个电容器元件100(100A~100C)的电容器元件组,电容器元件组通过外装体201被密封。在至少一个电容器元件100的第二区域R2(参照图2)电连接有阳极端子202。进而,在至少一个电容器元件100的阴极引出层40(参照图2)电连接有阴极端子203。层叠的多个电容器元件100例如在各电容器元件100的第二区域R2的给定的位置通过激光焊接、电阻焊接、针铆接、钎焊等被接合而相互电连接。换句话说,在各电容器元件100的第二区域R2形成有将相邻的电容器元件100彼此接合的接合部12(参照图3)。另外,相邻的电容器元件100彼此也可以经由其他导电部件(例如金属板、金属片等)接合。图1的电容器元件组具备三个电容器元件100,但配置的电容器元件100的数量没有限定。(电容器元件)例如,如图2所示,电容器元件100具有片状的阳极体10、形成于阳极体10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电介质层20、形成于电介质层20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固体电解质层30、和形成于固体电解质层30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阴极引出层40。这样的电容器元件100也是片状。阳极体10具备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电介质层20至少形成于第一区域R1的表面。第一区域R1、电介质层20、固体电解质层30和阴极引出层40构成电容器元件100的阴极部100N。第二区域R2构成电容器元件100的阳极部100P。换句话说,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的交界LB可以是电容器元件100的阳极部100P与阴极部100N的交界。换言之,交界LB能够根据固体电解质层30的有无来划分。阳极体10中,形成有固体电解质层30的区域为第一区域R1,除此以外的区域为第二区域R2。在图3以及图4中用虚线表示交界LB。(阳极体)阳极体10是包含阀作用金属作为导电性材料的片材。作为阀作用金属可以列举钛、钽、铝以及铌等。阳极体10可以包含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上述阀作用金属。阳极体10也可以以合金或者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态包含阀作用金属。阳极体10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是15μm以上且300μm以下。阳极体10的第一区域R1配置在第一端边101侧。优选第一区域R1的表面被蚀刻。这是为了增大静电容量。第二区域R2配置在与第一端边101对置的第二端边102侧。第二区域R2可以被蚀刻,也可以不被蚀刻。具备固体电解质层30以及阴极引出层40的阴极部100N比阳极部100P厚。因此,在层叠多个电容器元件100并在第二区域R2的给定的位置相互接合时,电容器元件100通常在交界LB弯折,进而在交界LB与第二端边之间弯折。因此,在阳极体10的交界LB的附近容易施加应力。在交界LB与第二端边102之间的距离L(参照图3)足够长的情况下,上述应力的程度小。但是,使距离L足够长会使容量密度变小,因此不优选。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区域R2配置使沿着第二端边102的方向的长度变短的缩窄部11。通过缩窄部11,在将层叠的多个电容器元件100的第二区域R2彼此接合时,缩窄部11与第二端边102之间的区域容易以从缩窄部11的端部(后述的连接部110E附近)沿与沿着第二端边102的方向不同的方向T延伸的线为起点,在电容器元件组的厚度方向上弯折。方向T例如是与第二端边102以及阳极体10的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参照图3)。换句话说,电容器元件组中的与第一区域R1对应的区域的厚度Tn(参照图1)和与第二区域R2对应的区域的厚度Tp的厚度之差Td,由以从交界L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解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组,层叠有多个电容器元件,所述电容器元件具有:片状的阳极体,具有第一端边以及与所述第一端边对置的第二端边;电介质层,形成于所述阳极体的表面;固体电解质层,形成于所述电介质层的表面;以及阴极引出层,形成于所述固体电解质层的表面;阳极端子,与所述阳极体电连接;和外装体,覆盖所述电容器元件组,使所述阳极端子的一部分露出,所述阳极体具备位于所述第一端边侧的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二端边侧的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的交界,所述固体电解质层形成在与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所述电介质层的表面,所述第二区域具备使沿着所述第二端边的方向的长度变短的缩窄部、和将相邻的所述电容器元件彼此接合的接合部,所述接合部配置在所述缩窄部与所述第二端边之间,形成所述缩窄部的切口端边与中心线的最短距离W1比所述接合部与所述中心线的最短距离W2短,所述中心线在相对于所述第二端边以及所述阳极体的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对所述阳极体进行等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3.25 JP 2016-0625811.一种电解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组,层叠有多个电容器元件,所述电容器元件具有:片状的阳极体,具有第一端边以及与所述第一端边对置的第二端边;电介质层,形成于所述阳极体的表面;固体电解质层,形成于所述电介质层的表面;以及阴极引出层,形成于所述固体电解质层的表面;阳极端子,与所述阳极体电连接;和外装体,覆盖所述电容器元件组,使所述阳极端子的一部分露出,所述阳极体具备位于所述第一端边侧的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二端边侧的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的交界,所述固体电解质层形成在与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所述电介质层的表面,所述第二区域具备使沿着所述第二端边的方向的长度变短的缩窄部、和将相邻的所述电容器元件彼此接合的接合部,所述接合部配置在所述缩窄部与所述第二端边之间,形成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岛本由贺利吉田宽小林恭平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