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鸣器控制电路及蜂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9747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5:12
一种蜂鸣器控制电路及蜂鸣器。该控制电路包括:第一PWM控制信号的第一输入端(11);根据输入的第一PWM控制信号,调整蜂鸣器的供给电压的电压调整电路;所述电压调整电路具有与蜂鸣器的第一端口(B1)连接的第一供给电压连接端(21)以及与蜂鸣器的第二端口(B2)连接的第二供给电压连接端(22);第二PWM控制信号的第二输入端(12);与所述第一供给电压连接端(21)以及第二供给电压连接端(22)连接的交替控制单元(300);所述交替控制单元(300)根据所述第二PWM控制信号的电平变化,改变流经蜂鸣器的电流方向。该控制电路的美音效果均可以由PWM控制信号进行控制,可调整范围灵活,而且还基于PWM控制信号对蜂鸣器两端进行正负交替控制,具有更好的美音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蜂鸣器控制电路及蜂鸣器
本申请涉及信号控制
,特别是涉及一种蜂鸣器控制电路及蜂鸣器。
技术介绍
作为一种人机交流的提醒,蜂鸣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家用电器中,在人机交互中起到提醒,例如按键操作响应,功能完成提醒,功能开始提醒等作用的常用设备。常用的蜂鸣器电路中,能够提供的蜂鸣声只有一种频率,并且蜂鸣器的声响没有渐入渐出,声音比较生硬,听上去不够悦耳。而在一些高档产品中,基于用户的需求,要求蜂鸣器能够发出音乐声,或者是悦耳的叮咚声,由此衍生出美音蜂鸣器电路这一分支。现有多种的方法来实现美音蜂鸣器的目标。其中有一种美音蜂鸣器电路,其通过引入电容,使压电式蜂鸣器的电压不是立即失去而是在一定时间内下降,进而形成蜂鸣器发出余音而且余音音量逐渐变小的效果,能够产生一定的音阶,音质较为优美。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相关技术存在以下问题:上述实现美音效果的技术方案中,需要选用优质的放电电解电容,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电容量会减小而导致放电时间的变化。而且,采用电容放电的方式,放电的时间是固定的,美音的时间无法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蜂鸣器控制电路及蜂鸣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美音效果不佳,受电容容量衰减影响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蜂鸣器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包括:用于输入第一PWM控制信号的第一输入端;根据输入的第一PWM控制信号,调整蜂鸣器的供给电压的电压调整电路;所述电压调整电路具有与蜂鸣器的第一端口连接的第一供给电压连接端以及与蜂鸣器的第二端口连接的第二供给电压连接端;用于输入第二PWM控制信号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供给电压连接端以及第二供给电压连接端连接的交替控制单元;所述交替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二PWM控制信号的电平变化,改变流经蜂鸣器的电流方向。可选地,所述电压调整电路包括:至少一个运算放大器;所述运算放大器根据其正向输入端输入的第一PWM控制信号,在其输出端输出对应的蜂鸣器的供给电压;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供给电压连接端以及第二供给电压连接端。可选地,所述电压调整电路包括:所述电压调整电路包括: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二电容、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以及运算放大器;输入第一PWM控制信号的第一输入端与第十六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十六电阻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十三电阻接地,还通过第十七电阻与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十四电阻接地,还通过第十五电阻与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可选地,所述电压调整电路包括:根据输入的第一PWM控制信号,输出对应的控制电流的调整单元,所述控制电流跟随第一PWM控制信号的占空比改变而变化;以及根据所述控制电流,调整蜂鸣器的供给电压的信号放大单元。可选地,所述调整单元包括:在所述第一PWM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导通,第一PWM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截止的开关电路;与所述开关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电阻;以及在所述开关电路导通时,通过所述第一电阻充电的第一电容,其中,所述第一电容上的电压决定所述控制电流。可选地,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提供控制电路工作电压的直流电源。可选地,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以及第六电阻;所述第一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还通过第三电阻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五电阻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还通过第四电阻与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六电阻接地,并形成所述开关电路的输出端。可选地,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六三极管、第七三极管、第八三极管、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输入第一PWM控制信号的第一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与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连接,还通过第三电阻接地;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七三极管的基极连接,还通过第四电阻与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八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并形成所述开关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基极还与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八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可选地,所述第一电阻一端与所述开关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电容接地;所述第一电容与第一电阻的连接端形成所述控制电流的输出端。可选地,所述信号放大单元包括:第三三极管以及第七电阻;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控制电流的输出端连接,还通过第七电阻接地;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电压为蜂鸣器的供给电压。可选地,所述信号放大单元的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供给电压连接端以及第二供给电压连接端。可选地,所述交替控制单元包括:交替导通和截止的第一接地回路以及第二接地回路;所述第一接地回路与所述第一供给电压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接地回路与所述第二供给电压连接端连接;在所述第二PWM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一接地回路导通并且第二接地回路截止,所述供给电压施加在蜂鸣器的第一端口;在所述第二PWM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第一接地回路截止并且第二接地回路导通,所述供给电压施加在蜂鸣器的第二端口。可选地,所述交替控制单元包括: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以及第十二电阻;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八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九电阻接地,还与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十二电阻与第五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十电阻与所述第一供给电压连接端连接,还与蜂鸣器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十一电阻与所述第二供给电压连接端连接,还与蜂鸣器的第二端口连接。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蜂鸣器。该蜂鸣器包括:发声装置、PWM信号生成装置以及如上所述的蜂鸣器控制电路;所述PWM信号生成装置与所述蜂鸣器控制电路连接,输出预定的PWM控制信号至所述蜂鸣器控制电路;所述蜂鸣器控制电路与所述发声装置连接,输出对应的电压信号至所述发声装置。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控制电路通过PWM控制信号控制蜂鸣器的供给电压,从而实现音量调整以及音量渐变等美音效果。该控制电路无需使用电解电容,其美音时间以及音量的淡出或者渐变等效果均可以由PWM控制信号进行控制,可调整范围灵活。而且还基于PWM控制信号对蜂鸣器两端进行正负交替控制,与一般的半正波控制相比,能够具有更好的美音效果。附图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蜂鸣器控制电路的功能框图;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蜂鸣器控制电路的功能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蜂鸣器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蜂鸣器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压调整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交替控制单元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的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蜂鸣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输入第一PWM控制信号的第一输入端;根据输入的第一PWM控制信号,调整蜂鸣器的供给电压的电压调整电路;所述电压调整电路具有与蜂鸣器的第一端口连接的第一供给电压连接端以及与蜂鸣器的第二端口连接的第二供给电压连接端;用于输入第二PWM控制信号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供给电压连接端以及第二供给电压连接端连接的交替控制单元;所述交替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二PWM控制信号的电平变化,改变流经蜂鸣器的电流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蜂鸣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输入第一PWM控制信号的第一输入端;根据输入的第一PWM控制信号,调整蜂鸣器的供给电压的电压调整电路;所述电压调整电路具有与蜂鸣器的第一端口连接的第一供给电压连接端以及与蜂鸣器的第二端口连接的第二供给电压连接端;用于输入第二PWM控制信号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供给电压连接端以及第二供给电压连接端连接的交替控制单元;所述交替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二PWM控制信号的电平变化,改变流经蜂鸣器的电流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调整电路包括:至少一个运算放大器;所述运算放大器根据其正向输入端输入的第一PWM控制信号,在其输出端输出对应的蜂鸣器的供给电压;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供给电压连接端以及第二供给电压连接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调整电路包括: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二电容、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以及运算放大器;输入第一PWM控制信号的第一输入端与第十六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十六电阻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十三电阻接地,还通过第十七电阻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十四电阻接地,还通过第十五电阻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调整电路包括:根据输入的第一PWM控制信号,输出对应的控制电流的调整单元,所述控制电流跟随第一PWM控制信号的占空比改变而变化;以及根据所述控制电流,调整蜂鸣器的供给电压的信号放大单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单元包括:在所述第一PWM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导通,在所述第一PWM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截止的开关电路;与所述开关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电阻;以及在所述开关电路导通时,通过所述第一电阻充电的第一电容,其中,所述第一电容上的电压决定所述控制电流。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提供控制电路工作电压的直流电源。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以及第六电阻;所述第一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还通过第三电阻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五电阻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还通过第四电阻与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六电阻接地,并形成所述开关电路的输出端。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六三极管、第七三极管、第八三极管、第二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光林吴志明沈礼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