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壳、连接器、泵体、增压泵和净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9726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泵壳、连接器、泵体、增压泵和净水机。所述泵体包括:泵壳,所述泵壳设有进水腔、出水腔、第一进水柱和第一出水柱;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安装于所述泵壳且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柱分别与所述进水腔和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水柱分别与所述出水腔和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水柱和所述第一出水柱嵌套设置且彼此之间具有间隙。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泵体,体积小、装配方便、加工一致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泵壳、连接器、泵体、增压泵和净水机
本技术涉及泵送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泵体、用于增压泵的泵壳、用于增压泵的连接器、增压泵以及净水机。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的净水机通常设置增压泵,泵体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独立设置且沿径向进出水,增加了泵体的体积和安装的复杂性,泵体的加工一致性较差,阻碍了整机的水路系统和电器件的布局,影响了净水机朝小体积、超薄机型方向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泵体,所述泵体具有体积小、加工一致性好、装配快速等优点。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泵体的增压泵。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增压泵的净水机。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用于增压泵的泵壳。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用于增压泵的连接器。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泵体,包括:泵壳,所述泵壳设有进水腔、出水腔、第一进水柱和第一出水柱;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安装于所述泵壳且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柱分别与所述进水腔和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水柱分别与所述出水腔和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水柱和所述第一出水柱嵌套设置且彼此之间具有间隙。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泵体,体积小、加工一致性好、装配快速。另外,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泵体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器设有嵌套设置的第二进水柱和第二出水柱,所述第二进水柱与所述第一进水柱相连且所述第二出水柱与所述第一出水柱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水柱与所述第二进水柱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一出水柱与所述第二出水柱螺纹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进水柱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出水柱的中心轴线分别沿所述泵壳的轴向定向。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中的一个的中心轴线沿所述泵壳的轴向定向且另一个的中心轴线沿所述泵壳的径向定向。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进水柱和所述第一出水柱均为圆柱体形。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水腔与所述第一出水柱通过过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水柱的流通面积大于所述过水口的流通面积。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器为一体成型件。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增压泵,包括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泵体。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增压泵,通过利用如上所述的泵体,体积小、加工一致性好、装配快速。根据本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净水机,包括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增压泵。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净水机,通过利用如上所述的增压泵,水路系统和电器件的布局方便,易于实现小体积的超薄机型。根据本技术第四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增压泵的泵壳,所述泵壳设有进水腔、出水腔、第一进水柱和第一出水柱,所述第一进水柱的两端敞开且与所述进水腔连通,所述第一出水柱的两端敞开且与所述出水腔连通,所述进水腔围绕所述出水腔设置,所述第一进水柱和所述第一出水柱嵌套设置且彼此之间具有间隙。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增压泵的泵壳,体积小、加工一致性好、装配快速。根据本技术第五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增压泵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设有进水口、出水口、第二进水柱和第二出水柱,所述第二进水柱的两端敞开且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水柱的两端敞开且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水柱和所述第二出水柱嵌套设置且彼此之间具有间隙。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增压泵的连接器,体积小、加工一致性好、装配快速。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泵体的剖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泵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泵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增压泵的泵壳的剖视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增压泵的泵壳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增压泵的泵壳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增压泵的泵壳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增压泵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增压泵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增压泵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增压泵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增压泵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增压泵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增压泵1,泵体10,密封圈11,用于增压泵的泵壳100,进水腔101,出水腔102,第一进水柱103,第一出水柱104,过水口105,用于增压泵的连接器200,进水口201,出水口202,第二进水柱203,第二出水柱20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泵体10。可以理解,该泵体10可以用于增压泵,也可以用于其他类型的泵,下面仅以增压泵为例进行相关说明。如图1-图1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泵体10,包括:泵壳100和连接器200。具体而言,泵壳100设有进水腔101、出水腔102、第一进水柱103和第一出水柱104。可以理解,进水腔101的水的压力低于出水腔102的水的压力。连接器200安装于泵壳100,连接器200具有进水口201和出水口202,第一进水柱103分别与进水腔101和进水口201连通,第一出水柱104分别与出水腔102和出水口202连通。电机带动隔膜片上下运动,水从进水口201进入第一进水柱103,然后再进入进水腔101,经过增压泵的增压作用后进入出水腔102,最后流入第一出水柱104并从出水口202流出。其中,第一进水柱103和第一出水柱104嵌套设置且彼此之间具有间隙。由此,第一进水柱103被第一出水柱104包围,或者,第一出水柱104被第一进水柱103包围。也就是说,第一进水柱103的开口朝向与第一出水柱104的开口朝向一致,这样,泵壳100对外的整体表现形式为一个过水通道,从而减小了泵体10的尺寸,提高了加工的一致性,也方便了装配。综上所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泵体10,体积小、加工一致性好、装配快速。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4和图8所示,连接器200设有嵌套设置的第二进水柱203和第二出水柱204,第二进水柱203与第一进水柱103相连且第二出水柱204与第一出水柱104相连。如此,结构紧凑、方便管路连接,可以提高泵体10的通用性。进一步地,如图1、图4和图8所示,第一出水柱104设在第一进水柱103内,第一出水柱104的外周壁设有外螺纹且第一进水柱103的内周壁设有内螺纹。第二出水柱204设在第二进水柱203内,第二出水柱204的内周壁设有内螺纹且第二进水柱203的外周壁设有外螺纹。这样,第一进水柱103与第二进水柱203采用螺纹配合,第一出水柱104与第二出水柱204采用螺纹配合,从而可以通过简单的同步扭紧方式,减小生产工艺的复杂度,提高加工一致性和结构紧凑性,加快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泵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泵壳,所述泵壳设有进水腔、出水腔、第一进水柱和第一出水柱;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安装于所述泵壳且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柱分别与所述进水腔和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水柱分别与所述出水腔和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水柱和所述第一出水柱嵌套设置且彼此之间具有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泵壳,所述泵壳设有进水腔、出水腔、第一进水柱和第一出水柱;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安装于所述泵壳且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柱分别与所述进水腔和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水柱分别与所述出水腔和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水柱和所述第一出水柱嵌套设置且彼此之间具有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设有嵌套设置的第二进水柱和第二出水柱,所述第二进水柱与所述第一进水柱相连且所述第二出水柱与所述第一出水柱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柱与所述第二进水柱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一出水柱与所述第二出水柱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柱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出水柱的中心轴线分别沿所述泵壳的轴向定向。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中的一个的中心轴线沿所述泵壳的轴向定向且另一个的中心轴线沿所述泵壳的径向定向。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杰周军廖榆敏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