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阻抗复合消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9702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用阻抗复合消声器,属于消声器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消音器整体结构较大且消音范围有限等技术问题。本车用阻抗复合消声器,包括壳体壳体设置隔板,隔板将壳体内部空间分割为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第四空腔,壳体上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进气管的出口端与出气管的进口端均位于第二空腔内,壳体内设置有连通第二空腔与第一空腔的第一芯管以及连通第二空腔与第四空腔的第二芯管,第三空腔内填充有吸声材料,出气管上设置有与第三空腔连通的连通孔,第二空腔两侧的隔板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贯穿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消声器的消音范围较广,能够有效的消除发动机基频噪声和某些特定频率噪声,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阻抗复合消声器
本技术属于消声器领域,涉及到一种车用阻抗复合消声器。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汽车在社会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汽车的噪音主要来自发动机,采用结构合理的消声器可以大大降低噪声污染。目前,按照现有的消声器的消声机理可以有阻性消声和抗性消声,阻性消声是通过吸音材料来消减噪声的,抗性消声是将声波发生反射、干涉,降低声能从而达到消声的作用。我国专利申请文献(公告号:CN206319937U;公告日:2017.7.11)中公开了一种四腔阻抗复合消声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第四腔室,同时壳体上穿设有进气管、第一出气管与第二出气管,第三空腔内设置有消音棉,外界的声音从进气管进入两次折返穿过消音棉然后从第一出气管与第二出气管出去。上述技术方案中,这样壳体的横截面上需要设置至少三根管道,整体体积较大,同时且不能够针对特定声音进行,消音范围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车用阻抗复合消声器,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消音器整体结构较大且消音范围有限。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车用阻抗复合消声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隔板,所述隔板将壳体内部空间分割为依次排列的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第四空腔,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连通第二空腔与第一空腔的第一芯管以及连通第二空腔与第四空腔的第二芯管,所述出气管贯穿第三空腔且所述第三空腔内填充有吸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上设置有与第三空腔连通的连通孔,所述进气管的出口端与出气管的进口端均位于第二空腔内,所述第三空腔与第二空腔之间的隔板上设置有用于连通的第一贯穿孔。声波通过进气管进入第二空腔之后,在内部进行反射、干涉对低频声音进行消耗,之后声音分成三部分被消耗;一部分通过隔板的第一贯穿孔进入到第三空腔内,第一贯穿孔中的空气在声波的压力下,像活塞一样往复运动,因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第一贯穿孔内的空气抗拒声波而引起的运动速度变化配合上第一贯穿孔壁的摩擦和阻尼作用将部分声能变成热能后消耗掉,对刺耳的中、高频噪声有很大削弱作用,同时,利用第三空腔内吸声材料的摩擦消耗也能进一步降低声能;还有一部分声音经过第一芯管与第二芯管分别进入到第一腔室与第四腔室,声波在空腔内发生反射干涉,能够对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声波进行有效消音;最后一部分射入出气管内声波经由管上连通孔的摩擦和阻尼作用消耗以及从连通孔进入到第三空腔的吸声材料内进一步被吸声。这样,消声器能够对低、中、高以及特定频率的声音均进行消除,而且气流在流动过程中为直流穿过,气流传输速度较快,整个结构可以做的较为小且紧凑。在上述的车用阻抗复合消声器,所述进气管与出气管两者位于第二空腔内的端部均包括有扩口部。进气管上扩口状的结构能够尽可能的让声音往外扩张,保证声音能够在第二空腔内能够有效的散开,出气管上扩口部的结构能够尽可能的让气流直接进入到出气管内。在上述的车用阻抗复合消声器,所述进气管与出气管为同轴设置。同轴设置的结构能够让气流从进气管直射即可进到出气管内,减少气流在第二空腔曲折造成扰动噪声,增加气流传输效率。在上述的车用阻抗复合消声器,所述壳体呈圆柱状,所述进气管与出气管两者的轴向均与壳体轴线平行。圆柱状的壳体便于调节隔板位置进而对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第四空腔进行分隔,确定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而且进气管与出气管的轴向平行结构使气流距离最少,简化结构。在上述的车用阻抗复合消声器,所述第三空腔与第四空腔之间的隔板以及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之间的隔板两者均设置有用于连通的第二贯穿孔。第二贯穿孔能够降低第一空腔与第四空腔内的声能,进而进一步增强整体的消声效果。在上述的车用阻抗复合消声器,所述吸声材料为玻璃纤维。玻璃纤维构成的吸声材料在声音进入之后能够在内部产生较为充分的摩擦,进而确保声音被有效的消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消声器的消音范围较广,能够有效的消除发动机基频噪声和某些特定频率噪声,有很好的应用效果。2、消声器内部结构紧凑,整体结构可以设计的较小。3、气流在经过消声器的时候为直线传输,速度较为快速,传输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内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隔板;21、第一贯穿孔;22、第二贯穿孔;31、第一空腔;32、第二空腔;33、第三空腔;34、第四空腔;41、进气管;42、出气管;421、连通孔;43、扩口部;51、第一芯管;52、第二芯管;6、吸声材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与图2所示,一种车用阻抗复合消声器,包括圆柱形的壳体1,壳体1设置三块隔板2,三块隔板2垂直于壳体1轴向,三块隔板2将壳体1内部的空腔分隔成第一空腔31、第二空腔32、第三空腔33、第四空腔34,第一空腔31、第二空腔32、第三空腔33、第四空腔34依次排列设置。壳体1上穿设有进气管41与出气管42,进气管41与出气管42两者的轴向与壳体1的轴向平行,进气管41贯穿壳体1的第一空腔31且其端部位于第二空腔32内,出气管42贯穿第三空腔33及第四空腔34,进气管41与出气管42的口径一致且相互正对,进气管41与出气管42两者位于第二空腔32内的端部均为扩口状。气流沿着进气管41从外界进入到第二空腔32内,声音在第二空腔32内扩散开,而气流从第二空腔32经过出气管42进入到外界。如图2所示,第三空腔33内填充设置有吸声材料6,吸声材料6为玻璃纤维,玻璃纤维将第三空腔33填充满。第二空腔32与第三空腔33之间的隔板2上设置有第一贯穿孔21,第一贯穿孔21将使得第二空腔32与第三空腔33连通,第一贯穿孔21密布在隔板2上。第一空腔31与第二空腔32之间的隔板2以及第三空腔33与第四空腔34之间的隔板2两者上均设置有用于连通的第二贯穿孔22,第二贯穿孔22的密度情况根据第一空腔31与第四空腔34的消音程度而定,第二贯穿孔22的分布密度小于第一贯穿孔21分布的密度。在壳体1内设置有第一芯管51与第二芯管52,第一芯管51与第二芯管52均卡合固定在隔板2上,第一芯管51连通第一空腔31与第二空腔32,第二芯管52贯穿第三空腔33且连通第二空腔32与第四空腔34。出气管42贯穿第三空腔33,出气管42位于第三空腔33内的部分上设置有连通孔421,该连通孔421连通出气管42内部与第三空腔33。声波在第二空腔32之后扩张开,在内部进行反射、干涉对低频声音进行消耗,之后声音一部分通过隔板2的贯穿孔进入到第一空腔31或者第三空腔33内,在经过第一贯穿孔21时候被消耗,同时,利用第三空腔33内吸声材料6的摩擦消耗也能进一步降低声能,还有一部分声音经过第一芯管51与第二芯管52分别进入到第一腔室与第四腔室,声波在空腔内发生反射干涉,能够对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声波进行有效消音,第四空腔34内声音也可以通过第二贯穿孔22进入到第三空腔33内被吸声材料6消耗,最后一部分射入出气管42内声波从连通孔421进入到第三空腔33的吸声材料6内被吸声。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阻抗复合消声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设置隔板(2),所述隔板(2)将壳体(1)内部空间分割为依次排列的第一空腔(31)、第二空腔(32)、第三空腔(33)、第四空腔(34),所述壳体(1)上设有进气管(41)和出气管(42),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连通第二空腔(32)与第一空腔(31)的第一芯管(51)以及连通第二空腔(32)与第四空腔(34)的第二芯管(52),所述出气管(42)贯穿第三空腔(33)且所述第三空腔(33)内填充有吸声材料(6),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42)上设置有与第三空腔(33)连通的连通孔(421),所述进气管(41)的出口端与出气管(42)的进口端均位于第二空腔(32)内,所述第三空腔(33)与第二空腔(32)之间的隔板(2)上设置有用于连通的第一贯穿孔(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阻抗复合消声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设置隔板(2),所述隔板(2)将壳体(1)内部空间分割为依次排列的第一空腔(31)、第二空腔(32)、第三空腔(33)、第四空腔(34),所述壳体(1)上设有进气管(41)和出气管(42),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连通第二空腔(32)与第一空腔(31)的第一芯管(51)以及连通第二空腔(32)与第四空腔(34)的第二芯管(52),所述出气管(42)贯穿第三空腔(33)且所述第三空腔(33)内填充有吸声材料(6),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42)上设置有与第三空腔(33)连通的连通孔(421),所述进气管(41)的出口端与出气管(42)的进口端均位于第二空腔(32)内,所述第三空腔(33)与第二空腔(32)之间的隔板(2)上设置有用于连通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宗鑫
申请(专利权)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