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装饰工程用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9593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室内装饰工程用升降装置,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方的升降篮,以及设于升降篮与底座之间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设于底座一端处的立柱,以及分别铰接于升降篮与立柱之间的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上连接杆与下连接杆平行设置,于立柱上铰接有直线动力输出装置,于底座下方设置有行走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室内装饰工程用升降装置,升降机构采用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进而可使得升降篮与立柱之间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进而在由直线动力输出装置驱使时,升降篮可随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上升或下降,而在底座下方设置行走轮可便于随时移动底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室内装饰工程用升降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装饰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室内装饰工程用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在室内装饰工程中,如安装门窗,天花板等,施工人员经常需要爬高作业,而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人字梯或单梯,在使用时可将单梯斜撑于墙面上或将人字梯呈展开状,由于人字梯或单梯不够稳定经常会出现滑到的现象,因此降低了施工人员的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且为了防止梯子倒伏,经常需要人工对梯子进行扶持,增加了施工人员的数量,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室内装饰工程用升降装置,以可实现施工人员的升降,并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室内装饰工程用升降装置,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方并具有扶手的升降篮,以及设于所述升降篮与所述底座之间以驱使所述升降篮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底座一端处的立柱,以及分别铰接于所述升降篮与所述立柱之间的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所述上连接杆与下连接杆等长且平行设置,于所述立柱上铰接有直线动力输出装置,所述直线动力输出装置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升降篮铰接,于所述底座下方设置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轮为三叉轮,于所述升降篮下方固连有可与所述底座构成抵接配合的弹性缓冲件,于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直线动力输出装置电连接的蓄电池。进一步的,所述直线动力输出装置为电动推杆。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为分置于所述直线动力输出装置两侧的两个。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篮还包括承装所述扶手的工作台,以及固连于所述工作台一侧并与所述工作台垂直设置的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杆和所述下连接杆分别铰接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直线动力输出装置的动力输出端铰接于所述连接板上。进一步的,相对于所述连接板,于所述工作台另一侧设置有伸缩杆,所述扶手因设于所述伸缩杆上而可升降。进一步的,所述扶手与所述连接板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缓冲件包括顶端与所述工作台固连的弹簧,以及固连于所述弹簧底端的橡胶块。进一步的,所述弹簧为锥形簧,所述锥形簧的大径端与所述橡胶块固连。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室内装饰工程用升降装置,通过设置底座可对整体结构进行支撑,升降机构采用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进而可使得升降篮与立柱之间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进而在由直线动力输出装置驱使时,升降篮可随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上升或下降,而在底座下方设置行走轮可便于随时移动底座,行走轮再用三叉轮可便于底座在移动时越过台阶,在升降篮下方设置弹性缓冲件一方面可缓冲升降篮在下降时与底座碰撞的能量,在底座内部设置蓄电池可在室内缺电的情况下继续使用。(2)直线动力输出装置采用电动推杆,结构简单可靠,具有较好的经济成本。(3)将还能够升降机构设置为两个可提高升降篮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4)升降篮通过在工作台上设置连接板可便于整体结构的布置。(5)将扶手设于伸缩杆上,一方面可便于施工人员出入升降篮,另一方面也可根据施工人员的身高而将扶手上升至相适配高度。(6)将扶手与连接板滑动连接,进而可对工作台的另一端形成拉拽,提高稳定性。(7)弹性缓冲件采用弹簧和橡胶块,可实现双重缓冲,而将橡胶块设于弹簧的底端,可增加与底座之间的接触面积,防止对因底座摩擦而对蓄电池造成损坏。(8)弹簧为锥形簧,并使得锥形簧大径端与橡胶块固连,一方面可具有较好的吸能效果,另一方面也可增加与橡胶块的接触面积,避免橡胶块局部变形。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室内装饰工程用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室内装饰工程用升降装置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三叉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升降篮,201-工作台,202-连接板,3-立柱,4-上连接杆,5-下连接杆,6-直线动力输出装置,7-行走轮,8-第一铰接轴,9-第二铰接轴,10-第三铰接轴,11-扶手,12-导向套,13-导向杆,14-定位螺栓,15-T型块,16-C型槽,17-弹簧,18-橡胶块,19-容纳槽。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室内装饰工程用升降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其包括底座1,设于底座1上方并具有扶手11的升降篮2,以及设于升降篮2与底座1之间以驱使升降篮2升降的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包括设于底座1一端处的立柱3,以及分别铰接于升降篮2与立柱3之间的上连接杆4和下连接杆5,该上连接杆4与下连接杆5平行设置,并在立柱3上铰接有直线动力输出装置6,且该直线动力输出装置的动力输出轴与升降篮2铰接。为了便于底座1移动,本实施例中在在底座1下方设置有行走轮7,该行走轮7为三叉轮图4中所示的三叉轮,也可为滚轮或者万向轮,并在行走轮7上设置有制动机构,该制动机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升降篮2还包括水平布置并承装所述扶手11的工作台201,以及设于工作台201一侧并与工作台201垂直设置的连接板202,上述的上连接杆4和下连接杆5的一端则分别铰接于该连接板202上,而直线动力输出装置6的动力输出端也铰接于连接板202上。当然,本实施例中连接板202也可不必与工作台201垂直设置,也可呈钝角设置。上述的结构中,其中上连接杆4和下连接杆5的两端分别经由第一铰接轴8与连接板202以及立柱3铰接。本实施例中直线动力输出装置6为电动推杆,该电动推杆的动力输出端经由第二铰接轴9与连接板202铰接,而电动推杆的壳体则经由第三铰接轴10与立柱3铰接,其中第二铰接轴9位于上连接杆4和下连接杆5之间的连接板202上,而第三铰接轴10则位于下连接杆5下方的立柱3上。为了提高升降篮2升降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为分置于直线动力输出装置6两侧的两个。为了便于直线动力输出装置6的布置,本实施例中在连接板202和立柱3上分别形成容纳直线动力输出装置6的容纳槽19,前述的第二铰接轴9和第三铰接轴10则分别经由上述的容纳槽19而由连接板202和立柱3上穿出。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相对于连接板202,在工作台201另一侧设置有伸缩杆,上述的扶手11则设于该伸缩杆上,从而可实现扶手11的升降。本实施例中伸缩杆包括底端固连于工作台201上的导向套12,以及顶端与扶手11固连的导向杆13,该导向杆13的外径与导向套12的内径相适配设置,进而使得导向杆13通过沿导向套12的滑动而可升降。为了可对导向杆13的升降进行定位,本实施例中在导向套12的周面上螺接有定位螺栓14,通过旋进定位螺栓14与导向杆13抵接配合即可实现对导向杆13沿导向套12滑动的锁紧。当然,本实施例中还可在导向杆13的外周面上、沿导向杆1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图中未示出的定位孔,以使得定位螺栓14在旋进过程中可插入至定位孔内,从而实现更好的锁紧效果。本实施例中扶手11整体为U型,从而可与上述的连接板202呈围拢状,以对施工人员形成防护,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内装饰工程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方并具有扶手的升降篮,以及设于所述升降篮与所述底座之间以驱使所述升降篮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底座一端处的立柱,以及分别铰接于所述升降篮与所述立柱之间的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所述上连接杆与下连接杆等长且平行设置,于所述立柱上铰接有直线动力输出装置,所述直线动力输出装置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升降篮铰接,于所述底座下方设置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轮为三叉轮,于所述升降篮下方固连有可与所述底座构成抵接配合的弹性缓冲件,于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直线动力输出装置电连接的蓄电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装饰工程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方并具有扶手的升降篮,以及设于所述升降篮与所述底座之间以驱使所述升降篮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底座一端处的立柱,以及分别铰接于所述升降篮与所述立柱之间的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所述上连接杆与下连接杆等长且平行设置,于所述立柱上铰接有直线动力输出装置,所述直线动力输出装置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升降篮铰接,于所述底座下方设置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轮为三叉轮,于所述升降篮下方固连有可与所述底座构成抵接配合的弹性缓冲件,于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直线动力输出装置电连接的蓄电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装饰工程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动力输出装置为电动推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装饰工程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为分置于所述直线动力输出装置两侧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素英
申请(专利权)人:邯郸市美瑞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