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部件及蓄电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9568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却部件(13),具备:封装体(26),在薄板部件(32)液密性地接合的状态下划分形成有多个小室(33);制冷剂(27),封入于多个小室(33)各自的内部;和吸收部件(37),配置于多个小室(33)各自的内部并吸收制冷剂(27),多个小室(33)分别具备气体状态的制冷剂(27)凝结的凝结区域(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冷却部件及蓄电模块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涉及冷却部件及蓄电模块。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作为冷却部件(例如热管)公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部件。该热管在用金属材料制成的管内部液密性地封入有导热流体。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316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根据上述结构,为了封入导热流体,对管来说需要有一定的强度。这是因为当导热流体从发热体接收热量而蒸发时,导热流体体积增大,管内压力会升高。在管内液密性地封入导热流体且使用强度较高的管会导致制造成本的增大。作为解决上述问题而设想的技术,考虑到一种冷却部件,其具备:由薄板部件液密性地接合而成的封装体、封入于所述封装体的制冷剂及配置于所述封装体内并吸收所述制冷剂的吸收部件,所述吸收部件中设置有所述制冷剂蒸发成为气体的蒸发区域,所述封装体中设置有供气体状态的所述制冷剂凝结成为液体的凝结区域。根据上述设想的技术,被吸收部件所收集的液体状态的制冷剂,在蒸发区域吸收来自热源的热量而蒸发。此时,由于从热源夺走了气化热使热源的温度下降。在蒸发区域变为气体的制冷剂在封装体的内部移动到达凝结区域。在该凝结区域,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凝结变为液体。此时,放出气化热。被放出的热量传递至薄板部件,从薄板部件的外表面向冷却部件的外部扩散。另一方面,在凝结区域液化了的制冷剂被吸收部件所吸收在吸收部件的内部移动到达蒸发区域。然后上述循环重复进行。然而,根据上述设想的技术,存在如下情况:在远离凝结区域的区域,在凝结区域液化了的制冷剂在到达该区域前便蒸发了。这样一来,在远离凝结区域的区域吸收部件干燥,担心产生对热源的冷却不能做出充分贡献的部分。其结果担忧不能充分地冷却热源。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基于上述的情况被完成,以提高冷却部件的冷却性能为目的。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是一种冷却部件,具备:在薄板部件液密性地接合的状态下划分形成有多个小室的封装体、封入于所述多个小室各自的内部的制冷剂和配置于所述多个小室各自的内部并吸收所述制冷剂的吸收部件,所述多个小室分别具备供气体状态的所述制冷剂凝结的凝结区域。根据上述结构,封装体被区划为多个小室,在该各小室中设置有凝结区域。由此,在凝结区域凝结变为液体的制冷剂被吸收部件所吸收,能够快速地向吸收部件整体扩散。其结果,在吸收部件中产生不存在制冷剂而干燥的部分这一情况得以抑制,因而吸收部件中产生对冷却没有贡献的部分这一情况得以抑制。由此能够使冷却部件的冷却效率提高。作为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优选以下方式。优选在所述多个小室中分别配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吸收部件。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形成在各小室配置有至少一个吸收部件的结构,能够考虑各小室的冷却效率而针对每个小室单独设计吸收部件的大小、材质、形状及小室中容纳的吸收部件的个数等。由此能够使冷却部件的冷却效率提高。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是一种蓄电模块,具备上述的冷却部件和至少外表面的一部分与所述冷却部件接触的蓄电元件。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通过冷却部件高效率地冷却蓄电元件。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能够使冷却部件的冷却效率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冷却部件的两张薄板部件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将两张薄板部件热熔敷的状态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在各小室容纳吸收部件的工序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吸收部件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电池模块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其他的实施方式(3)的吸收部件的制造工序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参照图1~图5对本说明书中公开技术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0具备蓄电元件12和与蓄电元件12的外表面的一部分接触的冷却部件13。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图1到图5的右方为右方,以图1到图5的下方为前方进行说明。另外对于形成相同形状的多个部件有时有对一部分的部件附以标号,对其他部件省略标号。(蓄电元件12)蓄电元件12通过在一对电池用层压板之间夹有未图示的蓄电要素并以热熔敷等公知的手法将电池用层压板的侧边缘液密性地接合而成。如图5所示,从蓄电元件12的右端边缘,形成金属箔状的正极端子24和负极端子25在与电池用层压板的内表面液密状态下从电池用层压板的内侧向外侧突出。正极端子24和负极端子25在蓄电元件12的右端边缘在前后方向空开间隔并列配置。正极端子24及负极端子25分别与蓄电要素电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蓄电元件12可用例如锂离子二次电池、镍氢二次电池等的二次电池,另外作为蓄电元件12也可用双电层电容器、锂离子电容器等的电容器。这样作为蓄电元件12可以根据需要适宜地选择任意的蓄电元件12。(冷却部件13)如图4所示,冷却部件13由在液密性地形成的封装体26的内部封入制冷剂27而成。封入于封装体26内的制冷剂27的量可以根据需要适当选择。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制冷剂27被后述的吸收部件37所吸收,因而表示制冷剂27的标号也记载为指示吸收部件37。制冷剂27可使用选自例如全氟化碳、氢氟醚、氢氟酮、氟惰性液体、水、甲醇、乙醇等醇类中的一个或多个。制冷剂27可以具有绝缘性也可以具有导电性。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部件13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尺寸被设定为得大于蓄电元件12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尺寸。由此,冷却部件13具有相比重叠于该冷却部件13上的蓄电元件12向前方及后方突出的部分。(封装体26)封装体26通过将形成大致的长方形状的两张薄板部件32重叠并将薄板部件32的规定部分以粘合、熔敷、焊接等公知的手段液密性地接合而成。封装体26中形成有薄板部件32被接合的接合部34。薄板部件32通过在金属制薄板的单面上层叠合成树脂制的膜而成。作为构成金属制薄板的金属,能够根据需要适宜地选择铝、铝合金、铜、铜合金等任意的金属。作为构成合成树脂制的膜的合成树脂,能够根据需要适宜地选择聚乙烯、聚丙烯等的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的聚酯纤维、尼龙6、尼龙66等的聚酰胺等任意的合成树脂。本实施方式的封装体26由在薄板部件32中层叠有合成树脂制的膜的面彼此重叠的状态下进行热熔敷而成。封装体26在薄板部件32液密性地接合的状态下划分形成有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6个)小室33。在本实施方式在前后方向上形成有2列的小室33,另外在左右方向上形成有3列的小室33。各小室33在前后左右的侧边缘被接合的状态下液密性地封闭。小室33形成大致长方形形状。多个小室33形成相同形状且相同大小。如图5所示,冷却部件13中相比蓄电元件12向前方及后方突出的部分为用于使气体状态的制冷剂27凝结相变为液体的凝结区域40。在该凝结区域40中,在封装体26的内部,变为气体状态而温度较高的制冷剂27放热相变为液体。此时放散的凝结热传递至薄板部件32,从薄板部件32的外表面向冷却部件13的外部放散热量。冷却部件13中的在前侧形成3个小室33的前端部分别成为所述的凝结区域40,冷却部件13中的在后侧形成的3个小室33的后端部也分别成为上述凝结区域40。(吸收部件37)在形成于封装体26的小室33各自的内部,配置有具有比小室33的形状稍小的形状的吸收部件37。吸收部件37形成大致长方形的薄板状。吸收部件37由能够吸收制冷剂27的材料形成。吸收部件37既可以是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部件,具备:封装体,在薄板部件液密性地接合的状态下划分形成有多个小室;制冷剂,封入于所述多个小室各自的内部;和吸收部件,配置于所述多个小室各自的内部并吸收所述制冷剂,所述多个小室分别具备供气体状态的所述制冷剂凝结的凝结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3.16 JP 2016-0523221.一种冷却部件,具备:封装体,在薄板部件液密性地接合的状态下划分形成有多个小室;制冷剂,封入于所述多个小室各自的内部;和吸收部件,配置于所述多个小室各自的内部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久保木秀幸平井宏树东小园诚细江晃久广濑义幸竹山知阳小林英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