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可更换减震窗下墙的混凝土结构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9553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可更换减震窗下墙的混凝土结构体系,包括:主体,所述主体限定出多个窗口;多个减震窗下墙,多个所述减震窗下墙设于所述主体内且分别位于所述窗口的下方以吸收所述主体的震动,所述减震窗下墙包括:连接段,所述连接段设在所述主体内;消能梁段,所述消能梁段可拆卸地与所述连接段相连。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含可更换减震窗下墙的混凝土结构体系,通过将消能梁段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连接段上,提升结构的耗能能力,有效地避免结构受到损伤,显著减轻结构的震动,此外维修更换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可更换减震窗下墙的混凝土结构体系
本技术涉及建筑设备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含可更换减震窗下墙的混凝土结构体系。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的连梁是高层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和框架-核心筒结构的第一道抗震防线,在地震作用下通常会发生较大的损伤以耗散地震能量,但是,对连梁造成的不可逆损伤会导致楼板损伤,由于震后修复较困难,耗能能力相对较差,可更换能力也较弱,因此影响建筑使用功能,不利于实现建筑的震后“功能可恢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具有重要社会功能的建筑,有必要提出更高的抗震设防目标,即保证建筑应具有“功能可恢复”的抗震能力。具体地,需要保证重要结构构件不产生损伤或仅产生易修复的损伤,同时,应控制设备的损伤和结构的残余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我国规范,对于高层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在结构设计分析时,通常情况下由于窗下墙为砌体,因此一般将窗下墙视为非结构构件,即不考虑窗下墙对整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近年来随着装配式技术的不断推广,为了进一步提升施工效率,窗下墙也采用钢筋混凝土构件,其与墙肢作为一个整体共同预制,然后通过较弱的座浆层将下部连梁、楼板和上部窗下墙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窗下墙具有可观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在地震时窗下墙和连梁呈现出双连梁工作机制。此外,窗下墙不需要承受楼板传递的竖向荷载,因此具有较好的耗能潜力和更好的震后可更换能力。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本技术中的可更换消能减震窗下墙结构一方面可以提升结构的耗能能力,控制墙肢的损伤,另一方面可以显著减轻连梁和楼板的损伤,且更换方便、快捷,可恢复能力强,因此提出一种具有消能减震的窗下墙构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含减震窗下墙的混凝土结构体系。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含可更换减震窗下墙的混凝土结构体系,所述混凝土结构体系维修更换方便,恢复能力提升,减震效果显著。根据本技术的含可更换减震窗下墙的混凝土结构体系,包括:主体,所述主体限定出多个窗口;多个减震窗下墙,多个所述减震窗下墙设于所述主体内且分别位于所述窗口的下方以吸收所述主体的震动,所述减震窗下墙包括:连接段,所述连接段设在所述主体内;消能梁段,所述消能梁段可拆卸地与所述连接段相连。根据本技术的含可更换减震窗下墙的混凝土结构体系,通过将消能梁段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连接段上,提升结构的耗能能力,有效地避免结构受到损伤,显著减轻结构的震动,此外维修更换方便、快捷。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消能梁段包括:两个并排布置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连接段可拆卸地相连;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在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形成为水平板与所述固定板垂直布置。根据本技术一个可选的示例,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板在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平行且间隔开排布。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可选的示例,所述消能梁段包括: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在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板形成为竖直板且与所述固定板垂直布置。根据本技术又一个可选的示例,所述消能梁段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且与所述固定板平行并排布置。根据本技术又一个可选的示例,所述固定板的外侧设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凸筋。根据本技术进一步的示例,所述连接段朝向所述消能梁段的端部设有与所述凸筋相配合的第一凹槽。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段的一端预埋在所述主体的剪力墙肢内,所述连接段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消能梁段相连。根据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段包括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段分别设于所述消能梁段的左右两侧。根据本技术再一个可选的示例,所述减震窗下墙包括:保温板,所述保温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固定板的空腔内。根据本技术再一个实施例,所述减震窗下墙包括:两个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连接段朝向所述消能梁段的端部相连。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盖板并排设置在所述减震窗下墙的上端,且彼此之间间隔开预定距离。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的窗口下方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消能梁段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连接段朝向所述消能梁段的端部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主体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至少一种。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或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中的至少一种。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主体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时,所述减震窗下墙和与其相连接的预制剪力墙构成开洞剪力墙预制单元。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主体为隔震结构,所述隔震结构的底部与基础结构之间设有隔震支座。进一步地,所述隔震支座为摩擦摆支座、叠层橡胶支座或天然橡胶支座。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含可更换减震窗下墙的混凝土结构体系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含可更换减震窗下墙的混凝土结构体系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含可更换减震窗下墙的混凝土结构体系的部分结构剖面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含可更换减震窗下墙的混凝土结构体系的部分结构俯视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含可更换减震窗下墙的混凝土结构体系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图6是图5中A部的放大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含可更换减震窗下墙的混凝土结构体系的部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混凝土结构体系;10:主体;11:窗口;12:第二凹槽;20:减震窗下墙;21:连接段;211:第一凹槽;22:消能梁段;221:固定板;222:第一连接板;223:第二连接板;224:加强板;225:凸筋;23:保温板;24: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可更换减震窗下墙的混凝土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限定出多个窗口;多个减震窗下墙,多个所述减震窗下墙设于所述主体内且分别位于所述窗口的下方以吸收所述主体的震动,所述减震窗下墙包括:连接段,所述连接段设在所述主体内;消能梁段,所述消能梁段可拆卸地与所述连接段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可更换减震窗下墙的混凝土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限定出多个窗口;多个减震窗下墙,多个所述减震窗下墙设于所述主体内且分别位于所述窗口的下方以吸收所述主体的震动,所述减震窗下墙包括:连接段,所述连接段设在所述主体内;消能梁段,所述消能梁段可拆卸地与所述连接段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可更换减震窗下墙的混凝土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梁段包括:两个并排布置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连接段可拆卸地相连;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在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形成为水平板与所述固定板垂直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可更换减震窗下墙的混凝土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板在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平行且间隔开排布。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可更换减震窗下墙的混凝土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梁段包括: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在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板形成为竖直板且与所述固定板垂直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可更换减震窗下墙的混凝土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梁段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且与所述固定板平行并排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可更换减震窗下墙的混凝土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的外侧设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凸筋。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含可更换减震窗下墙的混凝土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朝向所述消能梁段的端部设有与所述凸筋相配合的第一凹槽。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可更换减震窗下墙的混凝土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的一端预埋在所述主体的剪力墙肢内,所述连接段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消能梁段相连。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可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琳琳李爱群刘谦敏李子懿杨参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