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DIC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丙烯酸类改性醇酸树脂及无机材料薄膜底涂用涂布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9414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4:03
提供对各种基材的附着性优异、即使在高温条件下也没有外观变化、剥离的无机材料薄膜底涂用涂布剂及作为其原料的丙烯酸类改性醇酸树脂。提供丙烯酸类改性醇酸树脂、固化性组合物、无机材料薄膜底涂用涂布剂及具有由前述无机材料薄膜底涂用涂布剂形成的底涂层的成形体,所述丙烯酸类改性醇酸树脂的特征在于,其是以分子结构中具有不饱和键的醇酸树脂(A)和分子结构中具有不饱和键的聚合性单体(B)为必须构成成分的共聚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丙烯酸类改性醇酸树脂及无机材料薄膜底涂用涂布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各种基材的附着性优异、即使在高温条件下也没有外观变化、剥离的无机材料薄膜底涂用涂布剂及作为其原料的丙烯酸类改性醇酸树脂。
技术介绍
汽车部件、家用电器、化妆品容器等具有金属感光泽的部件的制造中广泛使用通过真空蒸镀、溅射等方法在部件基材上形成铝、锡、二氧化硅等无机材料的薄膜的技术。作为前述基材,使用了BMC(团状模塑料,bulkmoldingcompound)、PPS(聚苯硫醚)、ALD(铝压铸件)、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合金树脂、PC(聚碳酸酯)、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由玻璃纤维等填料加强的PC(聚碳酸酯)等塑料基材、金属基材等各种原材料,近年来,特别是从轻量化的观点出发,塑料基材的利用正在增加。在塑料基材上形成无机材料薄膜的情况下,对于在塑料基材上直接形成无机材料薄膜的方法,无机材料薄膜表面的平滑性不充分,不易表现出期望的金属感光泽。因此为了对其进行改善,已知有通过在塑料基材上首先形成底涂层、在其上形成无机材料薄膜的方法来提高薄膜表面的平滑性,实现高的金属感光泽的方法。作为前述底涂层用的涂布剂,例如已知有含有苯乙烯、丙烯酸酯、及丙烯酰胺的共聚物且含有聚丙烯酸酯化合物和胺化合物的涂料组合物(参照专利文献1)。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涂料组合物为底涂层的无机材料薄膜具有表面的平滑性、光泽优异的特征,但特别是在以厚膜涂布的情况下,容易产生高温条件下的破裂、剥离,正在谋求无论膜厚怎样都具有高的耐热性的无机材料薄膜底涂用涂布剂的开发。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115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对各种基材的附着性优异、即使在高温条件下也没有外观变化、剥离的无机材料薄膜底涂用涂布剂及作为其原料的丙烯酸类改性醇酸树脂。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作为醇酸树脂与聚合性单体的共聚物的丙烯酸类改性醇酸树脂,无论对任何物性不同的各种塑料基材,附着性都高,另外耐热性也非常优异,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丙烯酸类改性醇酸树脂,其特征在于,其是以分子结构中具有不饱和键的醇酸树脂(A)和分子结构中具有不饱和键的聚合性单体(B)为必须构成成分的共聚物。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固化性组合物,其含有前述丙烯酸类改性醇酸树脂和(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X)作为必须成分。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固化物,其为前述固化性组合物的固化物。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无机材料薄膜底涂用涂布剂,其是使用前述固化性组合物而成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成形体,其具有由前述无机材料薄膜底涂用涂布剂形成的底涂层。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对各种基材的附着性优异、即使在高温条件下也没有外观变化、剥离的无机材料薄膜底涂用涂布剂及作为其原料的丙烯酸类改性醇酸树脂。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丙烯酸类改性醇酸树脂的特征在于,其是以分子结构中具有不饱和键的醇酸树脂(A)和分子结构中具有不饱和键的聚合性单体(B)为必须构成成分的共聚物。前述分子结构中具有不饱和键的醇酸树脂(A)只要为分子结构中具有不饱和键部位的聚酯树脂即可,对具体结构没有特别限定。前述醇酸树脂(A)中的不饱和键是用于与后述分子结构中具有不饱和键的聚合性单体(B)共聚的结构部位。作为前述醇酸树脂(A)的一例,例如可列举出以多元酸(a1)、多元醇(a2)、及油脂或脂肪酸(a3)为必须成分而得到的聚酯树脂。前述多元酸(a1)例如可列举出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一烷二酸、十二烷二酸、十三烷二酸、十四烷二酸、十五烷二酸、十六烷二酸、十七烷二酸、十八烷二酸、十九烷二酸、二十烷二酸等脂肪族饱和二元酸;马来酸、马来酸酐、富马酸、柠康酸、衣康酸、戊烯二酸等脂肪族不饱和二元酸或其酐;六氢邻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羧酸等脂环族饱和二元酸;四氢邻苯二甲酸等脂环族不饱和二元酸;邻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酐、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等芳香族二元酸或其酐;1,2,5-己烷三羧酸、1,2,4-环己烷三羧酸等脂肪族饱和三元酸;偏苯三酸、偏苯三酸酐、1,2,5-苯三羧酸、2,5,7-萘三羧酸等芳香族三元酸或其酐等。它们可以各自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其中,从与聚合性单体(B)的共聚充分进行、形成对各种基材的附着性更优异的丙烯酸类改性醇酸树脂的方面出发,优选分子结构中具有不饱和键的多元酸,特别优选富马酸或马来酸(酐)。另外,为了对得到的醇酸树脂(A)的分子量进行调整等,与前述多元酸(a1)一起,可以使用甲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己酸、庚酸、辛酸、壬酸、癸酸、十二烷酸、十四烷酸、十六烷酸、十七烷酸、十八烷酸、对叔丁基苯甲酸等一元酸。它们可以各自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前述多元醇(a2)例如可列举出乙二醇、丙二醇、1,3-丙二醇、1,2,2-三甲基-1,3-丙二醇、2,2-二甲基-3-异丙基-1,3-丙二醇、1,4-丁二醇、1,3-丁二醇、3-甲基-1,3-丁二醇、1,5-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新戊二醇、1,6-己二醇、1,4-双(羟基甲基)环己烷、2,2,4-三甲基-1,3-戊二醇等二醇;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甘油、己烷三醇、季戊四醇等3官能以上的多元醇;通过前述二醇或3官能以上的多元醇与、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四氢呋喃、乙基缩水甘油醚、丙基缩水甘油醚、丁基缩水甘油醚、苯基缩水甘油醚、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等种各种含环状醚键的化合物的开环聚合得到的改性聚醚多元醇;通过前述二醇或3官能以上的多元醇与ε-己内酯等种各种内酯化合物的缩聚反应得到的内酯改性多元醇等。它们可以各自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其中,从形成对各种基材的附着性高、耐热性也优异的丙烯酸类改性醇酸树脂的方面出发,优选使用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甘油、己烷三醇、季戊四醇等3官能以上的多元醇、它们的改性聚醚多元醇、内酯改性多元醇。前述油脂或脂肪酸(a3)例如可列举出亚麻籽油、桐油、米油、红花油、大豆油、妥尔油、菜籽油、棕榈油、蓖麻油、脱水蓖麻油、椰子油脂等油脂;源自这些油脂的脂肪酸;它们的再生油脂;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等碳原子数12~30的高级脂肪酸等。它们可以各自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其中,从能够向得到的醇酸树脂(A)的分子结构中导入不饱和键的方面出发,优选使用碘价为100以上的油脂,具体而言,优选使用桐油、亚麻籽油、脱水蓖麻油、大豆油、红花油、妥尔油中的任一种以上。前述醇酸树脂(A)可以为在前述(a1)~(a3)成分的基础上还与多异氰酸酯化合物(a4)反应而成的氨基甲酸酯改性醇酸树脂。前述多异氰酸酯化合物(a4)例如可列举出丁烷-1,4-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2,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4,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m-四甲基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脂肪族二异氰酸酯;环己烷-1,4-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赖氨酸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1,3-双(异氰酸酯甲基)环己烷、甲基环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丙烯酸类改性醇酸树脂,其特征在于,其是以分子结构中具有不饱和键的醇酸树脂(A)和分子结构中具有不饱和键的聚合性单体(B)为必须构成成分的共聚物。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3.10 JP 2016-0469631.一种丙烯酸类改性醇酸树脂,其特征在于,其是以分子结构中具有不饱和键的醇酸树脂(A)和分子结构中具有不饱和键的聚合性单体(B)为必须构成成分的共聚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类改性醇酸树脂,其中,所述分子结构中具有不饱和键的醇酸树脂(A)与所述子结构中具有不饱和键的聚合性单体(B)的质量比[(A)/(B)]为5/95~95/5的范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类改性醇酸树脂,其中,所述分子结构中具有不饱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海野晃生宇野诚一
申请(专利权)人:DIC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